西西河

主题:【原创】痰缸和酱汤 -- 读《绝版李鸿章》 -- 萨苏

共:💬131 🌺5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咳咳,刑部怎麽大过年的,这样犀利啊?

马关条约自然是丧权辱国,我这里的意思仅是认为若换成别人去谈判,难道就会得来一个扭转乾坤的结果?

恭亲王奕訢去如何?

军机大臣孙毓汶,徐用仪去如何?

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伍廷芳,当时也是《马关条约》谈判的头等参赞,若处於李鸿章之地位又如何?

事实上伍廷芳支持李鸿章,曾公然声称,如果李鸿章在战後能继续有所作为「实彼我之幸福,两国之大利也」。 (两国指的是中国,日本)

我之所以不说"打",是因为在马关会谈期间,日本已经派兵进军澎湖。 在四月一日,日本因刺杀事件,向李提出媾和条约草案 ,内容包括割让澎湖臺湾与辽东。

在割台部分,李鸿章曾经向日本讨价还价,提出一份修正案,希望割台这个部分仅限於已经被日军占领的澎湖岛。

然而最後伊藤仅同意将辽东半岛割让的面积缩减,但台湾与澎湖分寸不能少。

我之所以不说"打",是因为甲午战争一开始,清廷内部主战派的势力其实是较大的,但清廷自强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成果验收对决的结果呢?

甲午战争清庭节节退败,三个月不到,陆海军相继失利,此时主战派在朝廷的势力如何呢?

整个谈判中,比较可惜的是,若李鸿章能利用刺杀伤势,将台澎也要求列入停战範围,并乘势回国疗伤再请列强介入,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但当时清廷对於能将奉天,直隶,山东列入停战範围,已感到满意。

再说说列强的态度,当时在中日间传话的美国公使田贝,已明白告知清廷,若不準备割地,谈判之行,可以不必去了。

德国外交部也对清廷提出警告,如再开战,中国恐将赔偿更多。届时不只是台湾,海南,舟山等紧要之地恐也一併失去。

事实上德国在意的是山东的胶州湾,俄国关心的是辽东半岛,英国因与日本联手可牵制俄国,因此也不愿开罪日本,(当初两江总督张之洞曾提议向英国借款,台湾作保抵押,或可使台湾免於割让,英人垂涎台湾已久,当时台湾采矿,贸易的利益几乎为英人所独占,但是英国考虑再三,还是不肯介入。) 而日本则向列强保证在台湾海峡保有自由航行权。

在马关谈判时,或許可说是内无可战之兵,外无相援之国。

而"离岛"与"本土", "一隅"与"全局",我不认为李的弃车保帅与抗战时的汪伪有可比性。当然对於当时的台湾人民来说,这样的结果自是无法接受,但是应该负责的仅是李鸿章一人吗? 还是那时积弱無能的清廷呢?

谈到两岸,我更不认为在任何一方面可以与此相比拟,若是刑部认为可有一比,那麽对於岛上的台独基本教义派成天宣扬马政府与中共领导任何可能的和平协议都是"卖台"的说法,如何看待?

好啦,我们等以後的历史学家给李公论吧,那个,上次你说要写一些台湾在日据时期的经济情况,我给你花了喔,你什麽时候有空蒸包子,我很想看看你那边日本方面的资料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