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巴以 -- 月色溶溶

共:💬110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两年多前

看了慕尼黑这部电影后也想了下为什么“对以色列的印象却越来越好了”,当时是这么想的

写完慕尼黑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在谴责所谓巴勒斯坦人恐怖行为时候,每个人都有意无意的避开或者至少是淡化引发一系列冲突的以色列夺取土地的事实呢?这似乎不是用偏见或者说双重标准就能解释,就算对于美国一口一个恐怖分子的指责很是不屑,而且也不是那种闭着眼睛谈人道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为什么心理上确实还是倾向于以色列人呢?

社会经济学上好像有一个词叫做逆取顺守,在用非法或者说非正义手段达到目的后对于既得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利用并且产生对于大多数人有益的后果。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基本都可以说是逆取的例子,在对当时民众心理上影响上最突出的是非汉民族的政权如元和清。怎样才能顺守,则是坐江山的问题,比得天下要难得多。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顺守可以让逆取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被淡忘甚至认可。

以色列无疑是逆取,可是他取得的成就无可非议的成为顺守的证据,特别是对于以唯利是图为唯一行为准则(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是错的)的国家这一政治体来说,以色列更是一个建设和发展的模范,他的逆取在无关痛痒的人眼里自然而然的被淡化甚至遗忘,撇去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考虑不说,如今一般人眼里分治而非以色列归还土地也成为最合理的方法。

不过不管怎样,巴勒斯坦人不买账也无可厚非,你抢了别人东西,杀了别人孩子,别人一口气就是下不去要杀你孩子报仇,你如果也不服气那就再杀回去。当然如果出现一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圣人能中止这种恶性循环自然最好,可是谁也没资格要求别人做圣人,更别拿正义挂头牌出来卖。

在看了诸多地缘政治的文章后,现在对以色列(犹太人)没啥相对于巴勒斯坦人更多的好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