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清华经管学院 or bank of canada -- 千里烟波

共:💬59 🌺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但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所以不能说这样的想法可以完全照搬,不过是提供一个思路而已。

首先,看烟波MM以前的帖子,感觉MM还是挺理想主义的,中国现在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好的人或事情也很多。这些事情没有碰着没关系,大家还可以接着唱颂歌,但一旦遇到这种事情(毕竟工作与读书是两码子事情了,学校也不是净土一块),那么心头的落差是会很大的。要回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不能不有。

第二,国内现在虽然对所谓海归比较重视,但很多都是表面现象。海归回去,多数时候是为某些人提供了劳动力和资本,而不是新的知识和能力。我举个例子,当事人都是我的亲戚。一个是在欧洲读书、工作8年以上,拿到博士后回国,另外一个是早几年在国内博士毕业,最近在国外做访问学者一年,出国前已经干到博导。前者在国际刊物、会议发表文章若干,SCI、EI也有斩获,后者没有任何国际会议、期刊文章,国内杂志文章倒是一大堆,著作也有几本,国内的课题也拿过不少。如果从国际认可的学术水平来比的话,前者比后者好得多,国内这个人所作的工作放到国际上一文不值,纯属一个小圈子内的自言自语。但两人回国待遇相去甚远。前者在上海一重点大学只拿到一个副教授职位(还好他出国前已经工作了几年,有讲师职称,否则还只能从讲师干起),除了明文规定的给引进海外人才的一笔科研启动费以外(好像是10万),没有任何其他待遇,老婆工作也是自己找的。而后者现在拿到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offer,除了延续教授、博导这些已有的东西外,给引进费(科研启动和安家费)60万,住房一套,学校还准备为其申请XX学者,老婆工作也连带安排。

从这件事情能够看出的是,国内所谓引进人才,其实并不真正看重你的能力或者说真才实学,或者发展潜力,更多的是看重你的江湖地位,你是不是在国内有名气,是不是有拿到课题的能力,甚至是现在手里是不是有课题。也就是你的钱景。所以,即使你有能力发表高水平文章,但现在你手里并没有现成的项目(也就是没有经费),你还没有在这个学术圈子里混个脸熟,不能证明你能够给学校、学科创造收益,所以你自己也卖不了一个好价,你只能先打工,挣出你自己的东西以后才有糖吃。

第三,MM应该年纪轻,没有工作经历,所以在高校从讲师干起是肯定的,一流高校的情况我不好说,但其他学校的情况我很清楚(出国前我也是在一所985大学工作)。基本上可以说,这些学校的很多教授水平都比不上国外的研究助理,因为国外的研究助理也还可能(可以)在国际会议、期刊上发文章,而国内的好多教授这点能力也没有的。有人曾经因为这点和我争论,说这主要是语言能力的问题,我当即回复他说让他把他们在国内做出的最好的论文找人翻译成英文,投到国际会议、期刊上看看。结果可想而知。但就是这些人,在国内基本上占据了主流,他们反而还能够压制你的工作和发展。在这种环境里,有的人可能会感到很憋气的。

第四,MM还需要考虑的是自己是适合做研究呢还是做实际工作?学校里的研究工作,特别国内的工作,一方面需要你有一份好心情,能够静下心来寒窗苦读,另一方面也需要你能够混得开,否则你的前景堪忧,没有好的项目,没有Paper,最后恶性循环。而企业、银行里的工作,相对单纯,本职工作干完就行,没有过多的担心,也不需要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在上面。

我先简单说到这里,还有很多东西一时想不透、也写不好,而我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总结。但老实说,如果我面临MM这种选择的话,我会留在国外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