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那年庐山’有感 -- 老广

共:💬143 🌺8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几句题外话吧 。。。。。。。。。

其实俺做功课还是比较用心的。

目前为止,还没有在青史栏目的跟贴里看到有同学提出俺没有看过的资料。-----但这并不是夸耀,而是想对您说,俺对整个庐山会议的进程略有心得。换句话说,俺是顺着这个会议的脉络看整个会议里各个人的表现的。

因此说,俺大概会比一些同学看得比较深入一些。

而说到这里,其实俺写这个系列,本意很简单,就是把关于庐山会议的整个几个大的因素,人物的互动给大家科普一下。----着眼点,就放在这个事件之上,但从没有带着什么政治目标来写文章的意思。

然而非常奇怪的就是,很多同学会因为俺里面的一些事实而不舒服,比如俺提到了东哥的个人威信这个因素。---其实这不是俺的创见,而是会议期间,洛甫和谭振林的发言都说到,东哥的威信就是党的威信。因此必须维护。-----洛甫是作检讨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己的错误。谭振林则是在“保皇”的时候说这番话的。----但有一些同学因为这个观点非常不爽。

再比如说,李锐。----俺不知道您的情况,但俺看过了《李锐日记》(出访卷)《李锐诗文自选集》,俺对他的文章是略有了解的。-----您看了俺提出的李锐从北大荒回来时田家英帮忙,认为是田家英大度,---其实,李锐回京后,他们两个还多次密会。互诉衷肠。---试想,这样的友谊,李锐有可能在庐山揭发田家英吗?----正是因为俺看过这些资料,所以知道您怀疑李锐揭发田家英完全是无稽之谈。----这就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道理,怀疑是对的,但有时候多看书可以解决很多不必要的怀疑。

说到李锐,俺对他晚年评论东哥的一些言论是有所质疑的。-----但这个质疑不是像某一些同学们所说的,认为李锐是党员,就不应该骂党。---这个理由在逻辑上很清晰地反映了持这个理由的同学们自己的理论高度。----俺对李锐的质疑在于,他过早地脱离了东哥晚年的实践,(李锐庐山之后就几乎没有机会接触高层政治,直到拨乱反正之后,他才出山),因此,李锐对东哥的评论似乎过于从理论出发,而且也过于把中国当代政治的弊病集中于东哥一人了。

但虽然如此,俺依然对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在史料的正确性上保持信心,这个信心不是因为俺从李锐文章中的蛛丝马迹里看出来的,而是综合其他所见到的史料的结果。---您是老前辈了,俺觉得您对李锐和庐山会议的确有很深的思考,但似乎略有偏见。---不仅反映在您对李锐在庐山的表现,还反映在您说的李锐做中组部领导是因为他曾是陈云的政治秘书。---其实您对史料的掌握是有问题的。因为首先,李锐做陈云秘书的时候是在东北战场时期,后来李锐去哪里了。是不是继续跟着陈云呢?-----答案是,李锐跟着黄克诚大将去湖南了。----所以,陈云还没有赏识李锐到了一直提携他的程度。---而且陈云根本不是喜欢拉个人关系的人。

更重要的是,您完全忽视了老一辈革命家看人的本领。举一个小例子,袁宝华回忆陈云,说以前他跟陈云的时候,有一次陈云就在他的学习心得后面批了一段话,其中有“自以为是,自持聪敏”八个字。---让袁宝华终生难忘。------陈云的一双慧眼,肯定比我们这些小辈对李锐看得更加清楚。-----这一点,如果您看回忆录越多,就会越明白的。

总之,多看史料,多综合永远是了解事实的基础。愿以此和您共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