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那年庐山’有感 -- 老广

共:💬143 🌺8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掺和两句

对于回忆我们要持慎重的态度,因为人的回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先来看吴冷西的回忆:

二十多年之后,这位起草参加者著书立说,扬言他写那封信是“终身恨事”,似乎是乔木同志的建议害了他。

这个“终身恨事”,按照老广兄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想我们可以略过不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吴冷西对李锐很不感冒。

教头对于此问题的解读是另一当事人胡乔木对李锐不错,所以两人之间不应有此龌龊,而老广兄说这是胡乔木的政治度量,我想这也是一个各人有各人理解的问题,恐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正是这位起草参加者在庐山会议后期,写了所谓“检举材料”,罗列许多“罪状”,告发乔木同志、家英同志和我。

教头对此的解读是吴冷西可能把周小舟的揭发错记到了李锐头上,因为周小舟的检举材料是在档案中可以看到的。但问题是吴冷西对李锐很不感冒,在这类问题上似乎不会张冠李戴的。

吴冷西的这段回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证据支持,而仅仅是回忆,如果庐山档案公开,找到了李锐的检举材料,那自然是板上钉钉。但在此之前,这个回忆只能待考。

彭真、一波、尚昆同志要我们在大会上同此人对质,参加八届八中全会的同志都目睹当时会场上对质的情景。

这个应该是吴冷西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毕竟在大会上当面对质是一个众人目睹的事情,但目前还没有其他人站出来或者写文章证明有过这么一幕,因此,这个回忆也只能待考。

下面再来看杨尚昆的日记和回忆:

彭真、薄一波和我专门找李锐谈话,要他到此为止,不要再扯宽了。

杨尚昆的此段回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写明时间,从他叙述的语序上看,这次谈话是在8月11日前,但从杨尚昆日记上找不到明确的记录,其他史料也没有披露相关的问题。

8月13日

会后,周(总理),彭真,一波,我同李锐谈话。

而日记中的这次会谈否就是上面会议所说的那次谈话,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都还不能确定。

关于吴冷西和杨尚昆的回忆之间能否互相证明,我想,从回忆内容本身来讲,是可以互相证明的。但是,两者的回忆在关键之处都还有不确定、不明确之处,需要进一步史料来加以考证。

因此,关于吴冷西与李锐之间的争论,目前还无法定论,只能是“一个问题、各自表述”,大家只能是各取所需了,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