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铁罐中的呼喊——巴勒斯坦小说《烈日下的人们》 -- 江城孤舟

共:💬121 🌺525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阿拉伯国家也有责任

我不明白为什么同为阿拉伯人,信仰也都一样,那么多阿拉伯国家却不让巴勒斯坦的难民进入。

而反过来以色列却接纳所有的以色列人,包括各种以色列的难民。

以色列作为难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犹太人受欺压的过程在这两千年里也比比皆是。直到纳粹的大屠杀后才有了如此强烈的复国动机并开始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以色列人在二战中经受了那么大的非人性待遇,还没有哪个民族能望其项背。以纳粹迫害为题才的作品的数量和震撼程度是很难表达清楚的,因为痛苦本身就不容易客观地比较。

大家可能都听过何凤山的故事,做为当年奥地利的大使,何凤山顶住其上司及纳粹的压力,向无助的犹太人大量签发签证,让他们得以逃离火海般的纳粹统治。数千名犹太人从中国领事馆获得“生命签证”后,来到了上海、哈尔滨等城市。而犹太人对中国都一直非常感恩。

谁能想象当时会有阿拉伯国家的大使给犹太人发签证呢。而二战中,阿拉伯人部队都倒戈向纳粹德国一边。

有谁见过中国人有迫害或欺负在上海和哈尔滨的犹太人呢?反而是中国人帮助在被日军封锁后的犹太人存活下来。

当联合国一通过以色列成立,连自己的军队都没有的时候,五个阿拉伯国家包围攻打受尽纳粹迫害而幸存的犹太人组成的以色列。

他们是为了巴勒斯坦人吗?如果是,为什么他们不接受后来的难民? 五个里面没有一个国家接受。

因为信仰与以色列不同来攻打吗,因为犹太人自认为是神拣选的民族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五个相同信仰的国家到兵临城下时,却为胜利后的瓜分而不合。以色列却在一个月的停战中从平民“游击队”,武装到有飞机,坦克,通讯设备的先进军队;即使在必败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有大量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坐船来加入以军,到最后反败为胜。

其实阿拉伯世界的信仰中不尽完全相同,但微小的差别就能让他们自己间杀的你死我活。

巴勒斯坦问题浓缩了太多历史中的恩恩怨怨,但这和阿拉伯国家自己的信仰和为人处事的极端方式不无关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