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戏说历史1】林彪71年不玩行不行 如果没死算华丽转身吗 -- 公鲨

共:💬99 🌺5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戏说历史2】好一座历史大舞台(舞池)

著名历史学马甲史文恭曾英明地指出:

看来,用典也是有时代局限性啊

流行音乐有着最明显的时代标志,女性无论如何隐瞒年龄,只要一聊她喜欢的流行歌曲,马上就能判断出她的年龄段,这是既不唐突又能迅速获得信息的不二法门。

有位既端庄又好看的东北女歌手叫殷秀梅。她曾唱过一首歌,开头就是

好一座中国大舞台 大舞台

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跳舞、舞池、乐队、舞曲、舞伴、服装、道具、保安等舞蹈词汇来穿越1921年以来的历史。

历史可以划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当代史。其中当代史和现代史的划分是以30年为界,30年以前的都属于现代史。

共产主义这个流派(幽灵)和其它舞曲一样,也是从外国(准确地说是欧洲)传过来的,因为欧洲当时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和中心,代表着先进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

刚开始时,和其他商品一样,这个音乐流派需要有本地名人推介,就如同网络刚刚进入中国时,有位时尚女士就开了家叫淫海味的饭庄,专门推广互联网。最早注意到这个流派的是当时引领中国时尚的文化人,胡适、张东荪都写过介绍文章,就像很多中国的摇滚发烧友都是在崔健的带领下开始了摇滚发烧生涯一样。

但是胡适和张东荪由于各自不同的缘故,当欧洲音协(共产国际或苏联共产党)派人来中国开设舞场推广这个流派时都没有介入或介入不深。而那时中国知道(还谈不上能听得懂)圆舞曲的也就是几个大学教授学生(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海外留学生(陈公博、周佛海)、国内一些青年人(毛泽东、王尽美)和比较紧跟潮流的中年人(董必武)。

为此,这个舞场开业时并没有引起当时的中国政府特别注意。那时候没有城管,对于经营性娱乐场所警察也管不过来。戏园子、茶馆、八大胡同是市民们娱乐的主要去处。反倒是租界当局,由于对这个流派有了解,十分的警惕。

舞场就这么着开业了。

开始跳什么曲子? 谁来跳?谁伴奏?地板平不平?灯光合适吗?通风好不好?什么人扒眼儿当观众呢?

这些都随着舞场的开业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只有开业了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个舞场的营业将会影响整个儿周围的居民区和这个居民区里居民的生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