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的三个境界 -- 同人于野

共:💬169 🌺820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楼主的三不知,个人有些感想如下

首先是不知道善恶,我觉得楼主的意思也不是完全不分善恶,而是对影响历史的人物不能用个人私德上的小善恶来要求他,而是要看他对历史的大影响,比如对国家民族是否有利等等,实际上看历史多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认知,比如李世民杀兄屠弟是“小”恶(当然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那简直是弥天大恶),但贞观之治才是大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还是有些情况让人犯难,比如“忠君爱国”到底是个人小节还是天下大节?尤其实在民族战争的情况下,比如洪承畴洪督师,他投降满清对满清作用很大,如果认为满清一定会占领中原,并带来康乾盛世,则他投降敌人为小恶,而协助统一华夏为大善,但有些人认为如果不是他起恶劣带头作用或者出谋献策,也许满清得天下没那么容易,那他降敌就不是他个人小事了;同时代的人反过来如郑成功和李定国,他们要是顺应时势,早早归降,东南西南还能少几年战乱,反正大清早晚要统一的,则他们为了个人忠君的小节,反而犯了大罪了,可是如果人人轻易投降的话,那我们以后要拿什么来教育后代爱国献身呢,会不会抗日的时候就根本没人奋起抵抗了呢?总之楼主的意思是不评论善恶,然而这条终究只能在历史研究者中通行,而在大众文化的宣传中,还是不得不分一分善恶的。

而第二条不知道对错和第三条不知道真假,用词虽然耸听,可是实际上所论述的正式年鉴学派以来的现代史学的路子。过去研究历史偏重于事件、人物、时间,所用资料偏重于史书和古迹文物等等,现在这些还是很重要,但史学家越来越重视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例如日历、教材、农书、公文、书信之类研究古代人生活的细节和其中隐含的历史大势,比如从食谱的变化看农作物的引入等等。另外就是对小说、民间故事之类文本的研究,过去认为这些东西非信史,只能当文学研究,但是现在历史学家立足于从一部小说演变、发展的过程中看民间思想方面的变迁,比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在进行这些研究的时候,确实经典意义上的“对错”和“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