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时势造Outliers -- 同人于野

共:💬46 🌺1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时势造Outliers

Malcolm Gladwell 是个很会写书的,记者。我感觉他一共就写过三本书:The Tipping Point, Blink,和 Outliers。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一本比一本流行,一出来就成为热门话题。

  

  Outliers 这本书,我们小镇(一共才不到十万人口)的公共图书馆一次就买了8本,因为太热门,借阅一次只给一周时间(一般的书是三周),结果过了两个月仍然有二三十人排着队等。这本书的书评是铺天盖地,甚至前几天亚马逊推 Kindle 2,也拿它做了背景拍照。

  

  跟每一本记者写出来的书一样,这本书的观点并不新,不是什么科研突破和学术进展。记者强大就强大在,对于不经常看书不经常思考的老百姓来说,他们的观点都很新。这些话说完了,我下面要说的是,这本书很有价值。它最大的价值在于破除了普通人对于"成功人士"的迷信。

  

  所谓"outliers",就是统计样本中的偏离平均值太远的那些个体,也就是那些比一般人不是强一点半点,而是强得你都觉得他跟你不是一路人的那种人。

  

  为什么他们那么牛?一种迷信思维是认为他们是 "The ONE"。我们可以在好莱坞电影中反复看到这种思维:他们可能被怪异蜘蛛咬过改变了DNA,更可能一出生就天赋禀异,或者是预言中的天命所归,总之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人。

  

  而 Outlier 这本书的观点是,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普通人,是时势造英雄。我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 如果你想从事某种特别的工作,比如说想当冰球运动员,出生时机非常重要。加拿大冰球运动员,和其他很多运动员的生日都在一月,二月,三月。

  因为加拿大选拔冰球运动员按1月1日出生年龄划线,所以1月份出生的孩子因为长得大而有小小的优势 -这个小小的优势被马太效应逐级放大:他们因此获得更多的训练机会,比如进入优秀队伍,因此自身变得更好,因此进入更好的队。[现在这个效应已经被说俗了,参看本人《天才训练指南》。]

  

  就连一般人上学也讲究出生日期。九月份出生的孩子因为正好是学年开始,他们入学的时候在班上的年龄实际最大。因此他们学的更好,.更有自信,..., 马太效应放大之后,就是一直到大学他们都表现出众。统计表明有超过10%的分数优势!

  

  - 通过考察 SUN 的 Bill Joy,微软的盖茨,和披头士乐队,结论是成功来自一万小时的练习。这里作者对于练习本身并没有什么描写,他所关注的是练习的条件。Bill Joy 的机遇是在他17岁的时候,刚好赶上密西根大学有了一个计算机实验室,而他通过系统的 bug 获得了无尽的几时。盖茨的例子很类似。高中时候因为富有的同学母亲赞助获得上机时间,然后又在华盛顿大学获得机会。

  

  有多少年轻人在那个时代能获得这样的上机条件?几乎没有。当时练大学计算机的教授很多也没有机会拥有无限的机时!

  

  计算机的革命,创业的最佳时间是1975年。那个时候个人电脑的普及成为可能。而20岁的人最适合在这个时候干这个事,由此后推,计算机英雄最好出生在1955年前后。事实上正是如此:盖茨1955,Bill Joy 1954,... 一时多少豪杰。[我进一步推演: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计算机专家,除了编程开始普及的时候渡过自己的青年时代之外,还有一个条件是当时电子游戏尚未普及!]

  

  - 智商之于成功就好比是身高之于篮球。一定的身高之内,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是过了一个线,再高甚至可能反而不好。

  

  - 富裕家庭和中产家庭的孩子最大的优势是他们的 practical intelligence 强:从小学会跟权威怎么平等地对话,主动提问题,开玩笑,控制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奥本海默面临危机(八卦:此人念研究生的时候曾试图谋杀其导师)可以很好的谈判解决。家庭出身就是这么重要。

  

  -这本书的一大发现是出生年份和日期决定人的命运,发现了人群论代现象。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纽约律师,最好的路线是在1930年出生于一个纽约的犹太移民家庭。这些犹太移民的第一代往往是裁缝等手工业者,第二代有自己的小生意,而第三代全是医生和律师。那个时候出生,你会赶上纽约公立学校的最佳时期,受到最好的教育,然后正好赶上开创新的律师业务。

  

  -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谈论环境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比如山地文化是 culture of honor,讲究有仇必报,韩国文化是绝对服从权威,中国南方的水稻文化则认为勤劳换来果实。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些文化本来是地理环境造成的,但是当这些文化的人群脱离了其地理环境,比如移民到美国之后过了多少代上百年,他们的后代仍然继承了这种文化传统。

  

  在我听的这个 audio book 的最后,附送了一个对作者的访谈。他提到了自己是怎么成功的:他是一个加拿大人,其自身的成功来自于从小学一年级就认识的两个朋友的帮助。这两个朋友日后分别成为了纽约时报和哈佛大学的人物。

  

  我听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人就好比是电磁场中的带电粒子。科研中我们经常对那些获得了极高能量的电子或者质子感兴趣,它们所占比例很少,堪称是带电粒子中的 outliers。

  

  难道是这些电子自身很特别么?其实所有电子都是全同的。它们只不过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了电磁场中的恰当位置而已!

  

  成功人士受环境左右,同时他们能量高也可以左右环境 - 就好比这些高速粒子也会对周围的电磁场产生影响一样... 一切都是物理学:)

  

  最后,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想研究怎么让“自己”成功,这本书意义不大。反倒是政府部门的人应该读读这本书,研究一下怎么创造一个可以让本国孩子拥有别国教授都没有的“上机“条件的环境。所以这本书虽然没有更多的技术含量,却很”高端“。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