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一) -- 井底望天

共:💬175 🌺10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真是造孽啊

在农业政策上,罗斯福很清楚的明白,如果农村经济搞不好,就不会真正的有经济复苏。他的方法就是通过减少农业产出,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33年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创建了“农业调整局(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dministration)”,让农民参与到政策的制定里,决定美国各个地区对农产品,如米,麦,玉米,牛奶,猪,烟草,棉花等等,设定产出配额,和制定收购价格。美国政府还增收了食品加工的新税,用来做财政补贴,让农民们休耕一部分农地。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人为的将农产品抬高到1910-1912年的价格水平。为了到达这个目的,1千万亩的棉花地,被人为的破坏,让成熟的棉花腐烂,6百万的小猪被杀了埋掉。这种方法确实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就被城市的消费者们恨的咬牙切齿。

我还是看不懂这种纯粹的浪费行为对经济有什么好处,能否请井大详细解释解释?由于食品的需求相对刚性,所以通过减少农业产出可以大幅度提高食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但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把这些农产品分给需要的人,对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不是更多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