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前言) -- 梦秋

共:💬160 🌺3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二天/A)

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二天/A)

在(第一天)里忘了说一点,其实在第一天还安排在海牙采访了环境大臣克拉玛女士。由于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我到后面会用专门篇幅加以描述,现在先暂时搁下。

这一天的行程是所有行程当中最为辛苦的一天。早上安排采访了荷兰前首相拉德卢柏斯。接下来是乘船考察整个鹿特丹港,同时可以任意向随行的港口新闻官员明科提问。下午要去参观马斯兰特防海闸门,E-on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收集和储存技术(CCS)、快乐养虾场以及O-cap项目(分离并向温室大棚提供二氧化碳的一个环保项目)。

在这儿我偷一下懒,先附上我在鹿特丹港的游记,别的详情后面再补。

平面媒体用稿

世界上很难见到这样的奇观:数以百计躯体庞大的货轮靠泊在岸边,龙门吊车林立,成千上万的集装箱整齐地垒在岸上,有如森严的保垒。远处的炼油厂的高塔上,不断喷射出火苗。工业社会的森严和规范,钢铁的火热和喧嚣,仿佛全部凝固在世界第三大港口,荷兰的鹿特丹这个狭长的三角洲地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鹿特丹,位于荷兰西部,滨临北海,是马斯河和莱茵河两大欧洲河流的入海口。荷兰人对这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港口情有独钟,骄傲地将其成为“欧洲之门”。世界五大石油公司,包括壳牌、BP和美孚都在鹿特丹港设立了自己的炼油厂,向整个西欧提供成品油。仅此一项,就可以看出鹿特丹港在西欧的重要影响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炼油厂的高塔

应荷兰政府的邀请,记者得以在2月初的一天到鹿特丹港口参观。这一天天气并不好,阴冷而萧索。清晨时分,新闻报道说,与鹿特丹隔北海相望的伦敦已经降下大雪。鹿特丹也受到了影响,飘起了小雨。阴沉的天空下,鹿特丹港口内并没有多少升火起航的货轮。港口方面提供给记者参观的交通艇发出噗嗤噗嗤的击水声,在几乎是寂静的、宽大的航道上向港口的出海口开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略显萧条的航道

“今天算不上是繁忙的一天,中等偏下。”鹿特丹港口的新闻官员明科在港口控制中心看到了指示航道交通的大屏幕后向记者总结到。明科是个大块头,健谈而且热情,在鹿特丹港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上交通艇出行之后,宁静的港湾无疑让他变得有点失望。

“你看看这些码头的货柜,大半都是空的。”明科指着岸上层层叠叠的货柜说。有些货柜上标记着熟悉的海运公司英文缩写“COSCO”。2008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这个港口每月的吞吐量下降5-10%。正在说到个问题,同行的记者突然向船尾奔去。浑浊的水面上,有一艘挖泥船正在疏浚河道。形状奇特的挖泥船引发了大家的拍照热情,明科却哭笑不得,因为挖泥船既然出来工作,就意味着港口眼下有点萧条。但是明科坚持认为,鹿特丹港的客户都是高端客户,不会在经济危机当中伤筋动骨。“蒂森克虏伯公司就做得不错,”明科说。“他们承诺不会减少港口的货运量。” 不过,总的来说,也许是鹿特丹港独特的位置和特征,是它经历数百年却越发兴旺的原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挖泥船正在工作中

鹿特丹港口也许是世界上航道最长的港口之一。从鹿特丹市的马斯河上大桥算起,一直到出海口,整整绵延45公里。在位于20层高楼的港口控制中心,即使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出海口——这一切都拜荷兰著名的填海造地工程所赐。19世纪末,从鹿特丹市中心可直接扬帆入海,如今航道已经西延,昔日的海滨,已经成为炼油厂、发电厂以及造船厂的基地,遍布着蛛网般密集的公路和铁路。沿岸的建设遵循赤裸裸的工业化原则,出现了鳞次栉比的船坞、油库、高塔。在航道的两岸,常常可以看到阵列威严的风力发电塔群,在北海特有的白色海雾当中徐徐挥动从前那个让唐吉柯德发疯的巨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沿航道排列的风力发电塔,这里已经非常靠近出海口

鹿特丹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港口之一。大部分地面低于海平面,最低之处甚至低于海平面6米多。1953年,海水倒灌,冲破了鹿特丹的拦海大坝,造成近2000人丧生。为此,荷兰政府展开了庞大的“三角洲计划”,以抵御溃坝的威胁。在港区外的马斯兰特,记者看到“三角洲计划”的最后部分,马斯兰特防海闸门。这是一道为了防止海水倒灌而设置的活动闸门,分为两个扇形部分,每部分长220米,高21米。它们实际上是分布在两岸的两个巨大的钢铁沉箱。当海水水位上升到危险高度之际,这两个钢铁巨臂将徐徐伸出,在航道当中筑起一个大坝。沉箱合拢之后注水下沉,直到三分之二的体积沉入水中,形成鹿特丹港的牢固屏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斯兰特防海闸门堪称是荷兰的“三峡工程”

马斯兰特防海闸门之外,海风猎猎,浊浪滚滚。飘零的小雨已经变成了漫天的雪花,带来更加刺骨的寒意。记者乘坐的交通艇穿越防海闸门后,与一艘开往伦敦的通勤客轮擦身而过。庞大的客轮掀起的巨浪瞬间将船头没入水中。交通艇即刻迅速掉头回港。这不免让人觉得,唯有这钢铁大坝之后,才有生机勃勃而安全的港湾。

就在防海闸门之后,交通艇靠岸,马斯兰特防海闸门随行管理人员在此地下船,我们则将继续乘船返回港口控制中心。因为严冬而显得荒凉的土地上,只看见独行者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纷飞大雪和层层迷雾当中。在那一瞬间,那种天地苍黄、人迹渺渺的无助感,战胜了鹿特丹港无所不在的工业美感所带给记者惊讶和震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像是联合国一般的记者团。左起:美国记者史蒂芬,意大利记者保罗,荷兰官方接待人员丹尼尔,德国记者迈克尔。被迈克尔遮住大部分的,是我的同胞,中国一家相当有影响力的报纸记者小军。

关键词(Tags): #港口#鹿特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