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高层机构之间的关系 -- 常乐

共:💬97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党的领导机构的源流

党的领导机构的来源,一个是苏共。党代会和中委会,有外国共产党及其他政党的先例,当然中共开始也是学习苏共的。政治局是苏共的发明,是议事机构,对应于执行机构组织局,后者后来改名为书记处。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选择执行机构头儿总书记,对写东西多而声望高的政治局委员都不太满意(托洛茨基比较左,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过十月革命,布哈林比较右),选中了表现平庸的斯大林。列宁死后,斯大林成为苏共领袖,总书记变成了苏共中委会、政治局和执行机构的首脑职位。

中共一大设立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是议行合一的机构,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二大、三大,选举了议事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沿用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25年四大时改称总书记。

27年五大第一次设立议事机构政治局和执行机构中央常委会。政治局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及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成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中央政治局互推若干人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处理党的日常事务。”总书记是常委之一,既主持政治局也主持常委会。不久,中共中央搬到上海,常委分散在各地,不能自由来往于上海。11月,中央成立执行机构组织局,主任先是罗亦农,后是周恩来。28年六大沿用五大的惯例,仍是政治局议事,常委会执行,从常委中选举总书记一人。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由其本身委员选出政治局,以指导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前后期间内党的政治工作,并选举常务委员会以进行日常工作。”

1933年初,党中央迁入江西苏区。此后设立执行机构中央书记处,确切时间难以知道。中央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时,因将装文件的担子挑错了,中共中央的会议记录、向共产国际的报告,都留在苏区。中央苏区环境险恶,留下的项英下令将中央留下的文件全部烧毁,不留片纸。共产国际的档案中应该有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成立时间。从建党到1934年6月前,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一直保持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会保存中共中央给国际的报告。这部分档案尚未公开。能见到的最早材料是34年六届五中全会选举的中央书记处成员有: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书记处负责人或总书记,遵义会议前是博古,遵义会议后是张闻天。

1943年中央机构调整,决定在两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之间,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毛泽东为主席;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书记处由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毛泽东为主席。政治局和书记处负责人名称,用“主席”代替“总书记”。1945年七大的党章规定:“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委员会前后两届全体会议期间,是党的中央指导机关,指导党的一切工作。”“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七大选举的书记处成员有5个,都是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1945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增补陈云、彭真为书记处候补书记。抗战胜利后,陈、彭被派往东北,毛、朱、刘、周、任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基本都住在一起(延安、西柏坡、北平),只有1947年春到1948年春一年的时间分开。

建国后书记处作用减弱,国务院成为国务主要执行机构,但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讲话反毛的冒进,引起毛对周的警觉和防范,要消减周的权力。54年中央调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进京,任中央秘书长,建立秘书处。副秘书长有:李富春、谭震林、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马明方、林枫、杨尚昆、胡乔木。毛召集一次秘书长会议,授以“中央”名义:你们是干事的,对外一律用中央名义,不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义。毛要求秘书处不要像清代的内奏事处那样的秘书机构,而要像军机处那样的议行合一的机构。此后毛决定将秘书处改为议行合一的书记处,秘书长改为总书记。“还要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人数可能要多几个,书记、候补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很多事情要在那里处理,在那里提出议案。”毛强调书记处是党中央的办事机构,什么事都要管,中央的事由你们做,发文用中央的名义。毛决定书记处与政治局平级,行文不用报告,而用平咨,并率先示范对书记处不用指示而用平咨。书记处之下设立五个中央领导小组,分别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这样就把周的权力消减到只剩下外事了。

1956年八大,毛称准备退居二线,党章规定设名誉主席。新设中委会副主席和议事机构政治局常委会。新的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中央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同时是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组成议事机构政治局常委会。选出的副主席有:刘、周、朱德、陈云。邓当选为主管书记处的总书记。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副主席。“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权力之大,从58年毛起草的一个党内指示可以看到:“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凡是党政军各方面送中央常委的报告、文件都要先送书记处。一般问题,书记处讨论决定,即可下达、执行。重大问题,书记处先拿意见再报中央常委讨论、决定。因此,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任总理的国务院要接受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书记处成员:邓小平、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候补书记: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彭真协助邓小平负责全面工作;王稼祥兼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负责外事;谭震林负责农业;谭政是总政治部主任,负责军队干部;黄克诚是总参谋长;李雪峰负责工业。从56年到“文革”初期书记处成员有出有进,先后增补了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陆定一,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副总理罗瑞卿,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到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夕,中央书记处成员有:邓小平、王稼祥、李富春、李先念、叶剑英、谭震林、康生、陶铸、李雪峰。候补书记:刘澜涛、胡乔木。59年八届七中全会上,毛说:小平是副统帅。新书记处设立后,邓总书记的实权仅次于毛。

文革开始后,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进行中央领导的补选和选举,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原来副主席的职务不再提及,副主席只保留了林彪一个人。领导人前六名排名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刘少奇、朱德下降为第九、第十位,陈云下降为第十二位。书记处增补了谢富治、刘宁一,但因邓小平受到批评,书记处很快就停止工作。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已有新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书记处的趋势。中央文革小组中,第一副组长江青是实际负责人,成员很多是搞意识形态工作的,如组长陈伯达、副组长张春桥、成员姚文元、王力、关锋、戚本禹。各中央局派一副书记或常委参加。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书记处后,江青的实权仅次于毛。

文革后,华国锋时期和邓小平时期的开始,政治局常委会成为议行合一的机构。华国锋和胡耀邦先后担任中央主席,主持议事机构中委会、政治局和议行合一机构政治局常委会。

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决定并在十年间证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并且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总书记是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中委会会议的主持人,也是书记处的头儿。中央书记处下辖多个超级部门:军委、中央各领导小组(外事工作、台湾工作、港澳工作、财经工作、农村工作、统战工作、宣传工作)、中纪委、政法委。各超级部门下辖办事机构和中央、国务院和军委归口部门。这个体制延续至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