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胡评水浒之一:水泊梁山的经济难题 -- 王小棉她妈

共:💬168 🌺113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胡评水浒之五---那年头活着不易!

记得改革开放初年,那时候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于是就有人说中国人太不重视别人的隐私权了。就拣最简单的说,人家老外见面说“哈罗”,咱们可好,见面没别的话,先问:“你干哈去?”还特别用东北方言说出来,憨了巴腾的,土气极了。

估计说这话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国人见面问“你干啥去?”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社会遗产---我小点儿声,怕给某人听了去抢先去申遗哈。

看水浒的人看到《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一节,多半看着花和尚打的热闹和解气了,估计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段话:“王观察又捉了两家邻舍并房主人---邻佑仗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及下处邻舍,只得个不应(之罪)。”大家看看,花和尚打完人跑了,害得郑屠的邻居挨了仗脊之刑---因为郑屠被打死,邻居没有出来救人。就是她住的店铺和店铺的邻居,也被问了个“不应之罪”,也就是不用挨打了,罚点钱了事。

大家伙看看,那时候的老百姓容易吗?闭门家中坐,祸从邻居来。谁家邻居有人被打或者有个什么事了,包括忤逆呀什么的,作为邻居都是要负一定责任的。---这条援引下来,现在的见死不救不用讨论了,直接把看热闹的人抓进衙门打屁股。

水浒传是个小说,不管普法,在法律上他也多出颠倒黑白,但是这个邻居有失救应的法律还是给普及了一下。按:宋朝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可那个保甲法却一直保留着。也就是说,一家人不但要防着自己家的九族犯法被株连,就是邻居家有什么事情自己应当知道却不知道,比如邻居家人犯罪逃走了官府问道回答不上来,那也是要治罪的,邻居家来了陌生人如果行止可疑,也必须向官府报告,--报到保长或者甲长那里。

哎!总之一句话,那年头活着不易呀!老百姓为了自保,没法子才会见人就打听“你干啥去?”。见人就问“你干啥去?”纯粹是为了自保,跟探听人家隐私没啥关系,做不得中国人向来不尊重人家隐私的证明。

另:还有国人曾经爱说的“你吃了吗?”也被诟病,觉得见面说这个真没文化。其实见面就谈天气也不值得炫耀成有文化。我觉得外国人见面问好,祝愿固然是祝愿,不过总没中国人见面问“你吃了吗?”更加有人情味儿。外国人的问好透着彼此之间的漠不关心,而对于农耕社会并且长期处于饥荒的一个社会来说,问人“吃了没有”实在是一种大德。设若一个人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你说他愿意听哪种问候呢?

我曾经跟人辨过这个问题,我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的这些传统的打招呼方式固然有些落伍了,但是这绝对是值得骄傲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嘲笑“你吃了吗?”这样的悲天悯人的问候语,只能算好了伤疤忘了疼。</b>

通宝推:方天化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