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列车上的月台门(一) -- 忘情

共:💬139 🌺4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聊聊列车上的月台门(四)

(续三)链接出处

话扯远了,接着回来说塞拉门。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塞拉门的集中控制基本很难实现,那么塞拉门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但弊病却大大地凸显出来了。

它的弊病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门并不安全。

普通的月台门那是门朝外关闭,门框和整个车体是浑然一体的,结实得很。就算是你车上超员超得再厉害,也绝不可能把整扇门给挤飞了出去。而塞拉门就不一样了,它是从外门合上门的,那个上、下导轨并不承力,整扇门全靠一个上部的滑块单点悬挂。根据厂家的说明书,塞拉门中心承力不能超过七十公斤,否则这门就容易飞出去。七十公斤?那也就是一个成年人的体重而已。如果车上人多拥挤,旅客靠在塞拉门边,那么遇上过弯道,不但门边的旅客整个都贴在门上,他周围的人也都贴了上来,所有的力量最后都传导到这塞拉门上,就极易出危险。记得九十年代末期开昆明世博会,当时国产的第一代动力集中式的内燃动车组也刚刚问世,落户到我们单位,随即被昆明局借调到昆明为世博会助兴。在某次运行中整扇塞拉门就飞出去过,至于人员伤亡,那是讳莫如深。这也是咱们国家的传统,遇上重大喜庆的日子,照例是报喜不报忧的,要是谁破坏了安乐祥和的气氛,那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

不过自从那次事故后,以后生产的新车一般都会在塞拉门内侧喷涂上“塞拉门严禁挤靠”的醒目字样。我自己在跑车那会儿,最担心的事之一就是这个。一遇到春运人多拥挤,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车长和车站,一定要控制上客量,你们如果不听,这要是拥在门口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吧。

后来我本人不跑车了,但这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每每坐车时发现有旅客坐靠在塞拉门旁边,总是忍不住提醒他们千万注意,这门可不结实,小心自己的安全。

其次,你就是不挤靠塞拉门,塞拉门有时候也很危险。

按照设计,电控电动塞拉门有一个“五公里自动闭锁”的功能。也就是说,车速超过五公里时,即使你没关门,程序都会自动启动,强行命令塞拉门关上。且如果程序正常,在运行途中车速只要在五公里以上,这门你就无法让它打开。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设计,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由于国产的机电产品可靠性并不高,因此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乌龙事。当年我跑车时,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塞拉门在没有任何人操作的情况下,莫名其妙自动打开了,这要是门边站了旅客,没准就掉下车了。

有一回,我又碰上了这种事。列车员小姑娘吓得一路跑来叫我过去。我赶到现场后,按正常的操作程序想让它关门,可系统压根没反应。没办法,我只得将塞拉门断电,然后找根皮带栓在腰上充当安全绳。那天出乘,我带了三名学生实习,于是把他们三个都叫来,让他们排成一串,后面两个人都抱住前面那人的腰,排在最前面的人抓住我腰上那根工作皮带的末梢,为了保险,我让那学生把皮带在他手上多缠几道。然后我自己冒险来到塞拉门边,强行用力拉动塞拉门,待它合上后立即将门下方的保险锁锁闭。然后通知列车员,此门有故障,不许再动它了,现在列车在运行途中,我无法彻底维修,只能等返乘后再入库彻底维修。

基于以上原因,请各位朋友今后乘车时,为了您自身的安全,尽量远离塞拉门。

第三,电控气动塞拉门给乘务工作带来了不便。

电控气动塞拉门按照设计,有一个“三公斤防挤压功能”。它的基本原理是:塞拉门的门边包有一道橡胶层,实际上它里面是一个密闭的气囊,在工作时由塞拉门工作风缸向里面供风。如果你启动了关门程序,塞拉门沿上、下导轨运动,只要这门缝在十厘米以上,这时候如果有旅客想上车,用手一扒塞拉门,门框边的这个橡胶气囊将感受到的的阻力传给压力传感器,只要旅客手上的劲道在三公斤以上,那么“三公斤防挤压功能”自动启动,塞拉门按PLC指令停止关门动作,折返开门,开门到位后,相隔三至五秒,再次自动启动关门程序。

这么设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体现了人文关怀,主要是防止旅客被门挤伤。但是,它没有考虑到中国国情。平时还好说,遇上春运,站台上人山人海,大伙儿拼命往上挤,那你这塞拉门还想关得上?你就是想关,旅客的手一扒拉,这门就又开了。再关,再扒拉,再开。所以春运时,安装有电控气动塞拉门的列车,每当到站,都被列车员们视为灾难,因为你根本没法关门。不关门,列车就不能开,就这么耗着,晚点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得已,只得由列车长出面和车站交涉,大部分情况下非得烦劳武警战士的大驾,用武力将围堵在门口的旅客强行驱离,要不然,这塞拉门永远都别想关上。

第四、电控气动塞拉门的维护运营成本太高

1999年,一扇塞拉门的采购费用就是五万元,可这国产货的可靠性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每趟车回来,几乎没有一趟是不用维修塞拉门的。偏偏这产品独家经营,零配件售价极贵,而且各部件大部分都是集成的,坏了你就得整体更换,更换下来的配件你根本无法维修再利用,只能报废了事。

这些年来,物价涨得凶,车辆配件自然也不例外。但每年的维修成本上面却一再削减,这让现场作业者怎么办?能不维修吗?不维修,出了问题责任跑不掉,领导丢官,职工考核、甚至下岗。维修吧,成本超支厉害,年终清算,超支部分上级从工资总额里按比例核减,最终又使得职工利益受损。两难呀。

这还仅仅算的是零配件成本,要再算上人力资源成本,那整个运营费用就更居高不下了。

所以说,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这电控气动塞拉门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弊端却非常突出,基本上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货。

(未完,待续)

(续五)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