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身临绝境的匹夫_谁来为小人物著传 -- 虎头

共:💬166 🌺136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身临绝境的匹夫_迷龙抱着的机枪

这是一部战争片,虽然它要表现的内容不仅仅是战争,更重要的是战争中的人。毕竟战争是这部片子的舞台,台搭不好,演员演技再高,也难演出好的效果。平心而论,这部片子的战争场面是国产电视剧中最好的,也应该是国产影视片里最好的之一。除了将战争的残酷活生生的放到了观众面前,战斗中的细节也有进步,穿帮的镜头少了很多。

先说说穿帮的镜头吧。

迷龙抱着的机枪,是加拿大的布仑式机枪,装在机枪上的弹夹应该只有二条冲压槽,可片子里的有三条,俺找来AK-47的弹夹一对比,果然就是它的。一支三、四十年代的枪,装了一个五、六十年代的弹夹,而且能打响,很让人惊奇。但这事,不是剧组的错,剧组的道具也有难言之隐。布仑式大量装备部队的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这个口径的弹药不论是实弹、空包弹都不好找了,找厂家专门加工一批,成本放在那里,玩不起。记得以前看过报道,八一厂将所有的道具枪的口径都作了改进,尽量与现在的制式武器看齐,这样一改,影视剧里出现枪、弹相差二、三十年的事,就不稀奇了。

《拯救大兵》的战争场面,可以说是一个经典,一座高峰,俺们一时半会是跨不过去的。不仅场面大,细节也真实。当年大量装备美军的加兰德M1型步枪,在影片中大量出现。此枪为自动装填的半动自步枪,弹夹为双排八发,装填时弹夹一同压入弹仓,八发子弹射完后,空仓挂机,弹夹会自动弹出,操枪的士兵能听到清脆的一声响,知道子弹打完了。有兴趣可以去找个《拯救大兵》的碟来看,注意士兵连续射击的镜头,不会超过八次击发,一定有当啷一声响,弹夹弹出,空仓挂机,提醒士兵重新装弹。

真实来源于细节,一个接一个的细节真实了,全剧就真实了,这种真实的力量常常让人感到震撼。但重现真实也是有成本的。九十分钟的《拯救大兵》花了多少钱,俺不知道,俺知道四千万肯定拍不下来。

既然说到了机枪,就把机枪的事说完。《团》剧里共出现了二种轻机枪,一种是刚说过的装错了弹夹的布仑式,是国军的装备。另一种是日军的大正11式机枪。光说这个名大家不熟悉,说歪把子,看过抗日影视片的都知道。歪把子没有弹夹,所以没有穿帮之虞。有很长的时间,俺不明白歪把子的子弹是咋装到枪膛里去的,后来还是在军事博物馆看到了歪把子的实物,才搞清楚,日本人为它设计了一个漏斗式的弹仓,日本步兵的腰带上都有二个皮质的子弹盒,里面五发一排的子弹有六排,这种五颗一排的子弹,可以直接放入漏斗,放六排,想来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俺没有考证,但从歪把子使用的年代来看,它应该是最早实现步枪与机枪子弹通用的一种枪械,即使不是最早,也是最早之一。如今各国班用机枪与突击步枪几乎全部都实现了弹药通用。俺之所以用几乎,好象印度还在搞二种弹药。相互通用弹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补给方便。

日本人的想法是好的,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装弹方式容易卡壳。如果遇上二挺机枪对射,自己的机枪卡了壳,只有等死的份了。歪把子的另一个缺点是口径小,6.5mm;布仑式的是7.62mm。这就决定了歪把子的威力比布仑式小很多。如今步兵枪械的潮流是小口径,俺们的95式是5.8mm,但这是对创伤弹道有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当年人们对创伤弹道学的认识水平低,不知道临界稳定的概念,口径小的自然威力比不上口径大的。歪把子还有一个缺点,当年冶金技术的限制,枪管在持续射击之后,发烫,失去强度,必须停止射击,等枪管冷却后再打。布仑式也有这个问题,但布仑式设计成了枪管是可更换的。在《团》剧的第六集,迷龙大叫副射手换枪管,这样的场面,俺认为是第一次出现在国产片中,极真实!机枪不是用来抱在怀里装酷的,只有将这样的细节作为情节放进片子,才真正地酷!俺希望啥时可以在哪部片子里看到为歪把子装弹的镜头,细节真实到这样的程度,才有切实的表现力。

为了这些原因,二战后期,日本按布仑式的前身捷克式仿制了一批机枪,叫96式机枪,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地为机枪装上了剌刀,鬼子的想象力就是丰富,但再丰富的想象力也没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仑式机枪。看片子时注意比较一下迷龙枪那挺机枪的弹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AK-47及弹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歪把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的制式子弹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仿制捷克式的96式,画蛇添足地装上了剌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