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读道德经(连载,06年贴的后续) -- 大懒虫1号

共:💬76 🌺1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十三章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日 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 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 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 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译文]

少说话、少施政是合乎自然的。

所以狂风吹不了一整天,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在操纵这个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够持久表示狂暴,而况人呢?

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统治者的)信用不足,人民自然也不相信他。

[评析]

老子那个时代,想必自然条件很好,连天地都不能让狂风整天吹,让暴雨整天下。他这话放到现在来说,估计很多人会反对的。何况,现在人的破坏自然的能力是足够大的,让狂风暴雨吹上一整天应该问题不大。

而下面的说法,显然就是一个同流合污,或者说物以类聚。干一行,就像是干这行的,而且干了这行,似乎干别的就不行了,因为即便你不想干也不行,行自己也会来找你的!这就像进了一个轨道,随着惯性运行,出不来了。

当然,这是对老子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的曲解。

老子和道的关系,无疑是和老朋友的关系一样,人一旦得了道,和道得了人一样。道不仅时时相随,而且还乐意相随!当然,别的也是一样,一旦得了失,也就意味着被失盯上了!这很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倒霉了会一直倒霉下去!

[备注]

五章“多言数穷”、十七章“贵言”,本章“希言”,老子提倡希言。“言”在老子那里不仅仅是说话的意思,主要还是理解为政令、教令等等有指示性的政策性的东西。

-----

说一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我是心里不能有事情的人。但是近三四个月来,一件事情很让我恼火。就是同一个人,接二连三的把一件事情给我搞砸。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是一味地忍忍忍让让让,且看他如何处理。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他做事情的程度一步一步地直至完全地失去了最基本的一条,信用。不停地失信不停地拖沓,其实已经非常非常非常地干扰了其他的逐项进程,因为我的世界是整体的和紧密联系的,任何细小的部分都是影响全局的。同时伴随着轻诺必寡信的名言的诸多事例验证。

刚才我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终止合作。到此时,我才发觉,貌似决断的我其实依然存在当断不断的不决断一面,由于讲情面、心软、不忍心等妇人之心所而导致的当断不断,这点迟早会耽误很多事情的。所以,从正面来说,这是给我的一个重要课程。对此,我还是要感谢的,而且我早就在事情终止之前的中途发感谢信给对方了,由衷地感谢对方让我吃一堑长一智。(不是带着那种嘲讽的口气的,而是很真诚的,用我强大的反思精神找了自己对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够的缺点。)

但是就该事情本身,足以让我的肺部气炸的,我用多年来好不容易修炼出来的从容不迫来克制自己,隔离这种愤怒情绪,才使我没有发狂。但是跟他在电话里沟通看到他的态度,那种使劲推卸责任、逃避、被动、毫无对自己不断失信存羞耻之心的恶劣态度,我本着不断给他机会让他以最好的姿态处理好这个事情的心态,在刹那间炸飞了,明确地对他那种闪烁其词做了总结:“亲爱的(自从他首次失信开始,我就称呼他为亲爱的了呵呵),咱们到此为止,从此没有任何瓜葛,合同上写的以后的一年的服务我全部不要了,你把最基本的收尾工作给我做好,但是你不做也无所谓了。”他一如既往地答应,但是直觉告诉我他肯定又失信,于是在挂电话的刹那间,我恨不得他整年倒霉白忙乎。但是幸亏我没白修炼,那股杀气在几秒内立即收敛起来了,毕竟是我用来养大脑的真气,不能白白发火浪费掉。随即我上谷歌搜了一个词语,然后看到这段话,然后我发给他,让他跟我共勉,这算是最后的联系,我也终于当断则断了一回:“引文一段与你共勉: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再反思,我之所以找这么个人做这么个事情在这么个时期,是我潜意识的选择,我通过这个事件,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弱点,因为向来我自认为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弱点,纵使有弱点,也能转弱为强的。而这个事情告诉我,我是有很重要的弱点的。

唉,人生,是一个不断地修炼的过程,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最终还是得往着道的方向靠近靠近靠近再靠近,最后跟道在一起,无为而无不为,成仙了。呵呵。

09.3.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