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读道德经(连载,06年贴的后续) -- 大懒虫1号

共:💬76 🌺1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十七章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讁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 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 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 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 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无为而治);善于言谈的,没有过失(不言之教);善于计算的,不需要筹码;善于关闭的,不需要使用插梢却让别人开不了;善于打结的,不需要绳索却能让别人解不开。

所以圣人经常提醒人,善于让人终止某种(不善的)行为状态,所以天下就没有被抛弃的人、没有失败的人了;圣人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天下就没有被抛弃的物体了。这就是保持了“明”的境界。

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警戒;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惜他的警戒,即便有小聪明,但其实是大糊涂。这里面有深奥的道理。

[评析]

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本章所说的情况了。

最大的无为,也是无所为,也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事情的内在规律之后的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做什么都是得心应手,无所不能。

其实这也是一种大智慧,达到了认识的某种境界,可以称为“明”。袭明之人对人对物似乎是一视同仁的了,每个人都有其优点,每个事物都有其用处,没有无用的人,也没有无用的物。即便是通常意义上的善人和不善人,也都有其用处。

物各归其用,这其实也是事物运行的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人若是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这点,在对事理的理解方面,其实算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算是领会了其中的奥妙。

不知道这样地解释本章,老子会否满意地赞许:“看不出来,这小姑娘还挺有悟性的!”

“嗨,没什么,您老人家翻来覆去讲的可不就是觉得大家看问题看事物都流于看表面、没有抓住其中的所谓道理么?!呵呵,反正我也不知道那些道理究竟是什么,但是似乎不是那么复杂,甚至到最后都挺简单的,不是吗?!”

-----

09年读后感,

本章关键词: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