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非常大保镖列传 -- 黄花2003

共:💬5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非常大保镖列传

非常大保镖列传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杜心五真假孙子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最后案件以杜飞虎被法院认定假冒杜心五孙子,并被判决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而告终。朗朗乾坤,竟有此咄咄怪事!说起杜心武,大家都知道他是孙中山的保镖,又有称之为“中华第一保镖”、孙中山第一保镖、中华第一保镖。但是,孙中山并不只杜心武一位保镖。孙中山一生为革命鞠躬尽瘁,一代伟人,彪炳千古,所谓世势造英雄,身边的人,也多有豪杰奇异的人物,就是他身边的保镖,也多是些经历非凡、可歌可泣的不凡人物。现摘其中经历奇异,功绩显著者一一列传,以飨读者。

(一)孙中山第一保镖――杜心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心五(1869~1953),湖南省慈利县人。杜心武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很浓,从小师从川人徐矮子,得自然门法真传,后云游四方,遍访名师,技艺臻于上乘;早年做过镖师,走州过县,毁黑店,歼盐枭,侠义天下闻名,被誉为“南北大侠”。杜又非一般粗卤草莽之辈,13岁是晚清秀才, 30岁毕业于日本西京帝国大学,40岁是北洋军阀政府教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杜心武任孙中山等先生的保镖,是在留学日本时。他当时经宋教仁的引荐,成为同盟会首批会员,曾联合青、红两帮(会党)策应武昌起义,堪称民国元勋。中国素有英雄崇拜情结与浓厚的武侠传统,杜心武以其异人异事,自然被好事者争相传诵,与近代以来的黄飞鸿、霍元甲等武术家,成为传纪小说影视下的传奇,愈传愈神奇,事迹真假半掺,有些几近“怪力乱神”。如其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一套杜心武的联环画,小孩子的心理嘛,阡神奇越高兴,当时的杜心武之武功经历,对本人及其他同龄人,简直是一种梦想。

世上以保体镖身份成就显赫名声的,算来也就杜心武一人了,号称第一保镖,也不是空穴风吧。杜心武对自然门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贡献,但在社会广泛阶层的影响,还是因为他是孙中山的保镖。

据说一次,清政府派人到日本盯梢,伺机刺杀孙中山,被杜心武识破、挫败。但是,笔者认为,这也只能是部分好事者的故意渲染,杜心武没有那么大的历史作用。且不说一般治史者之态度(有相关孙中山正规传纪中,均无杜心武的记录――其实也符合保镖这一职能的历史地位)。杜心武的主要保卫工作是在日本,但实际上,孙中山在日本,其实并是危险。因为当时的日本朝野上下,对孙中山及革命党是有所图的,比较宽容。所以孙及革命党人才可以以日本为基地、大本营,发展反清事业。孙中山身边,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日本志士的拥护、支持、帮助和保护。在日本,孙中山交往的人中,也不乏日本的上流人物,如犬养毅(当时外务大臣大隈重信的重要智囊犬养毅,后出任日本首相)。甚至,还有头山满,这个大名鼎鼎日本最大黑社会――黑龙会领袖(抗战争中,他的党羽深入中国各阶层,从事间谍活动)。当时,这些都还是孙中山的同志。总之,孙中山在日本得到政府乃至黑帮的支持、帮助,安全不是很大问题。实际上,孙中山在国外就没受过清廷的暗杀。当时的清廷,还是一个合法的、正当的政府,正统思想根深蒂固,翻开历史,在武昌起义前也没有过在海外搞暗杀的劣迹,就是伦敦蒙难,也不算暗杀(清廷是利用孙的一个老乡把孙引到领事馆内,然后将他囚禁,准备偷运至国内)。事迹败露而不杀人灭口,最后又迫于英政府及舆论压力,予以释放。反观革命党人倒是在国内却搞了多起暗杀政府高官的活动。这也是合法政府与反政府组织在方式手段上的区别(用美国“9 .11”后的话说,是一种“不对称战争”,你可以不择手段,我作为政府却要顾忌影响!)。所谓的暗杀,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合法政府对海外反政府人士的例行活动,搞点情报、摸摸对方的底罢了,暗杀则未必。真正的暗杀活动,是在武昌起义后,那时的清政府,已是知大厦之将倾,孤注一掷,无复有所顾忌了。

但怎么说,杜心武还是在日本的保镖,确实为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据说那一次,是杜心武在门外发现了行踪诡秘三个中国人,就道上前盘话,并趁对方不注意,手如闪电般在他们三个人身上一摸,把三人身上的手枪,全拿到了手中。那三人还不知好歹,挥拳向杜心武打来。杜心武运用起自然门的走“内圈法”(“矮裆成圈环走”),滴溜溜地走圈。那三个人眼花?怕遥?打又打不着。最后,杜心武飞起成名“神腿”横扫一周,那三人应声倒地,爬起来后,逃之夭夭。

除孙中山外,杜心武还还担任过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领袖的保镖。但辛亥革命后,杜心武却曾一度郁郁不得志而潦倒,衣衫褴褛,满嘴疯话,人称为“疯子”。但晚后来得到了新中国的照顾,安度晚年,于1953年病逝。

[IMGA]image.baidu.com/it?u=2482845057,1777512241[/IMGA]

(二)尹氏姐妹――不让须眉的革命女侠

孙中山先生的众多保镖中还有两位姐妹花,即革命女侠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尹锐志:1891~1948、尹维俊:1896~1919),系浙江嵊县人,光复会成员。当现在的同龄人正坐在明净的教室里学习,在野外心情欢唱之时,年少的尹氏姐妹已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巾帼不让须眉。1906年,秋瑾等人在上海设置光复会的固定机关,就是由尹氏姐妹掌管日常机关事务,担负起发动群众,筹措资金,联络各地会员筹备起义之重任。武昌起义后,光复会在上海起义响应,,尹氏姐妹直接参加进攻闸北警察局和江南制造局的战斗。之后的杭州起义,尹维俊率上海敢死队携带大批炸弹前往支援。随后,尹维俊又带领"女子荡宁队"了参加攻克南京的战斗。为攻城急需,锐志返沪彻夜赶制,不料制弹引起爆炸,受伤后被捕,经营救出狱,又抱病赴南京巡视军务。尹氏姐妹这段历史,让人掩卷遐思,都能仿佛感受到尹氏姐妹当年的忧国忧民、壮怀激烈之情怀,感受到战场上火与血的热浪!孙中山誉尹氏姐妹为"浙江女英雄",时人则将这一对姐妹与秋瑾共称为"中国近代史中女界之三杰",名符其实。

尹氏姐妹当孙中山的保镖,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欧洲立即兼程回国,于1911年12月25日到达上海,并于当天下午在上海哈同花园赴宴并观看演出。当时,孙中山身边就是尹氏姐妹负责保卫。尹锐志以孙的女秘书身份出现,外表文静;尹维峻则是一名侍女装束,天真烂漫。在演出厅,孙中山在前排就坐,尹锐志在孙中山身后就坐,尹维峻则似乎像是不谙时事的小姑娘到处乱跑,找人说话。当演出进入高潮时,台上演员来了个武打特技动作,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喝彩。正在此时,尹锐志突然拔出手枪,将舞台上两盏大吊灯击灭,尹维峻飞身蹿上舞台,擒住了刺客。事后,当时也在场的沪军都督陈其美也同现在的我们有同样的疑问,为此特问尹锐志:既然发现了武打的演员是刺客,为何不先将其击毙,却打灭舞台上的大吊灯?黑暗之中刺客是最容易混水摸鱼的。尹锐志回答道:“戏一开场,我就发现武打的演员有问题,准是个刺客。因为演员的行规是不可向台下看观众,可是这个武生频频向台下偷眼窥望……若出枪把他击毙,怕其他刺客借混乱之机下手,所以打灭了舞台上吊灯,舞台上光线很亮,刺客的瞳孔一定扩得很大,灯灭之后光线骤黑,眼睛在这一刹那间什么都瞧不见,极易被擒。其他刺客在灯灭之后觉得事出突然,也就不敢轻易动手。”不说陈其美听到这番道理后,对尹氏姐妹肃然起敬。由此事,可见尹氏姐妹胆识之过人、心思之思腻、行为之果断从容。

此次孙中山的历险,真是千钧一发。想是武昌事后,清廷已是狗急跳墙,丧心病狂,才不顾舆论,出此卑劣手段,而赖有尹氏姐妹,才化解这一危机,成就了一段巾帼英雄之佳话。不然,后来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尹氏姐妹保卫孙中山还有一事,就是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时。当时孙中山在闹市中,有三个广东人正商量如何下手害孙中山。被一直跟随在孙中山之后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听到。结果,尹氏姐妹趁其不备,一阵凌厉的拳脚,把这三个人打得屁滚尿流,跑了。

二次革命失败后,尹氏姐妹回到南洋也就结束了自己为孙中山先生保镖的生涯。

(三)外国保镖――双枪马坤

孙中山后期, 竟然对一位有点流氓色彩的外国人青睐有加,做了他的私人保镖,时间从一九二○年开始。此人叫莫里斯*柯恩(Morris Cohen),是个?焯?人,有冒险精神,出生于波兰,转折于英国、加拿大等国,后跑到了当时的冒险乐园上海,有了一个中国名字――马坤,其人生之经历坎坷曲折,颇富传奇色彩。

马坤个子矮胖,但很结实,做过拳击手。在当时,拳击较于注重套路花法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实战格斗中更有明显的实用性。马坤擅长双枪,还因此得了一个“双枪马坤”的外号。可见,马坤担任保镖的基本条件不错。另外,也许是受孙中山个人魅力的感染及对革命的同情,马坤对孙中山个人很崇拜,忠心耿耿,尽心尽职,并让去见孙中山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据说此人曾偷扒赌骗无所不为,爱吃爱钱,打过警察过牢,是这么个人,还是被孙中山先生看中,随侍在身边当了保镖。由此,也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胸襟宽广,知人善用,唯才是举,扬其长而避其短。

1923年,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公开确立联俄政策,重建广东政权之后,立即道遭反革命势力的围堵。孙中山面临繁重的工作及险恶的外部环境,健康也急剧恶化。为了确保安全,这时的孙中山、宋庆龄住在(广州)河南面的一家水泥厂,并加强了保卫工作,作为一项措施,来客必须经过马坤的盘查。来访的客人,都能看到宋庆龄,还有紧侍孙中山左右的马坤,并对马坤那张“好斗的,至少是高度保护性的面孔”记忆深刻。一个曾经礼节姓地拜访孙中山夫妇的美国人曾在回忆提到马坤说: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们荣幸地到孙博士那个水泥厂行营兼官邱去拜访。当时,与孙博士形影不离的那个加拿大人站在他书房门口的楼梯角落里。他不仅打量我,还打量我夫人,好像要确保我们的来访不会加害他的主子。”

马坤的忠心和强干,很得孙先生的赏识,后来平步青云,作为一个洋人,又不会中文,连英语也是带着浓重的的科克尼地方口音,竟然当上了当上广东省的警察厅长,一直到一九三八年广东省沦陷。194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到中国游历时,还和他见了一面,并对其印象深刻,并称这将军,后来将他列入了自已的小说里的英雄谱。当时的马坤,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还能讲几种其他的方言,英文时仍带着很重地方口音,身上总佩带着一支左轮手枪。人生迹遇的奇异,有时有过于一篇传奇小说。

虽说马坤没有类似中国侠客身手神乎其神的记录,但其所为,倒更近于一个中国近代保镖之真实写照。

(四)隐在历史背后的孙氏夫人

一般人认为,在孙中山的一生中,只有二位夫人,一位是他的结发妻卢氏,一位是后来的国母宋庆龄女士。其实,在她们之间,还有一位被历历史遗忘了的革命女性陈粹芬。

陈粹芬(1873 - 1954),原籍福建,出生于香港。1891年,19岁的陈粹芬在香港屯门红楼,认识了孙中山。自1892年起十余年,陈粹芬一直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新马一带,是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陈粹芬随同孙中山流亡海外,共同生活,照料他的起居饮食,使孙中山全心投入革命。她也经常接应革命同志,替他们洗衣、做饭,照顾大家的生活,甚至担任联络员,协助传达情报与军火运送等工作。陈粹芬虽然没有与孙中山正式结为夫妇,但被孙中山元配卢慕贞及长兄孙眉承认为如夫人,卢慕贞与她情同姐妹,孙氏族人也视她为家庭成员,孙氏族谱明确地将她列为孙中山“继室”。现今,翠享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二楼的“孙中山的夫人和伴侣”专栏,也陈列有一组有关陈粹芬的历史照片。

陈粹芬是一位与孙中山共患难,出生入死的知已,关于她的英勇和勤劳,同志们包括日本志士多有称赞和佩服,实有功于辛亥革命。但是,1912年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这么一位功臣,贴身伴侣,却被孙中山抛弃了,由孙的侄子孙乾奉养,住在中山县的石歧,郁郁终生。其凄惨经历,近于后来的毛泽东第二位夫人贺子珍。

海峡两岸可能是出于“为尊者讳”之原因,极少提及。于是,陈粹芬就象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渡句,而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删掉,被掩盖于堂皇之历史的幕后,只有偶尔被掀开历史一角的刹那,隐隐约约呈现了一位目含无限寂寞、哀怨的女人。

孙中山的曾侄孙孙必达,在台北接受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冯仲汉的录音访谈时也谈到“陈粹芬是个很容易接受摩登事物的人,在当时可说是勇敢的新女性,她懂得骑马,也会开枪,在那个时代来说是相当少见的。”其实,孙中山的三位夫人,如果说卢氏是传统的封建社会妇女形象,宋庆龄就是西洋化的新女性知识分子,而陈粹芬,则是介于二人之间,变旧变新的女性了。这样的性格,使她成为孙中山的红粉知已,贴身保镖,又使她接受孙中山的遗弃,却始终对孙充满情。 孙必达回忆到,当他们五兄弟向她问起太叔公孙中山时?“她总不回答我们,却露出既神秘又迷人的微笑,仿佛回忆起什么,这时我们会觉得她特别甜。这种表情在卢夫人身上,或是在宋庆龄身上是看不到的。”读之令人心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此内幕进行了批露,对陈粹芬的身份、历史地位、革命功绩作了公正的评价,也许这位孙夫人在地下有知,也能感到一丝安慰吧。但是,笔者却又发现,陈粹芬不仅是孙山夫人的身份那么简单,除了家务及一些革命作外,还担任一项特殊的任务――保镖。

陈粹芬为孙中山的的保镖的说法来源于她家乡的父老口头相传。现在的厦门鼓浪屿海沧区新??村村民相传,村中有一幢老房子为孙中山的第二夫人所住――“该夫人并无名份,原是孙中山的保镖,因为仰慕孙中山而追随他。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后,该保镖即甘心舍弃。同行的文联一位作家说历史上确有此人,孙中山的后人对她极为敬重。”云云( 《走马观民居》,作者乐智强,网站www.richceo.com )。文章并没有指明这位神秘的孙中山第二夫人的真实身份,但所述之身份、事迹,均与陈粹芬相符,并据《厦门奇女子,巾帼伟丈夫―――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陈粹芬纪事》(《厦门晚报》,2003年6月15日)一文,福建厦门同安县海沧区新??村,正是陈粹芬的祖籍所在。所以,说的正是陈粹芬无疑。至于陈粹芬何时居住厦门,时间就不详了。

陈粹芬作为孙中山的保镖,虽在其它的传纪回忆录中不见记载,但也有零零星星的相关记载,也从另一面佐证了这一事实。

如,陈粹芬不是那种娴静的居家妇女,而带有豪杰色彩。孙中山的日本朋友池亨吉,曾评价陈粹芬工作“非常忙碌”, 性格“刚毅”。孙中山的一位日本好友曾盛赞陈粹芬――“在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你看她声音之大。你应该向她看齐才对。”(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褪子在《我对辛亥革命的回忆》(陈鹏仁译著《宫崎滔天论孙中山与黄兴》)

陈粹芬在孙中山先生身边也不只是照顾起居生活。据记载――“陈老太太(注:陈粹芬)为言革命时期惠州之役。香港李纪堂、梁慕光等商议在惠州起事,军械皆由海员公会海员秘密输运,经日本邮船与美国、高丽等邮船运来者最多,以横滨为居中策应,视情势如何,在横滨定行止。陈老太太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故横滨邮船一到,老大太即往接船,以港方确实消息.转告密运枪械之海员。日本因妇女上下,毫未注意。及事败,梁慕光来横滨,盛称陈老太太英勇不已。老太太曰: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做去,总有办法。”(1947年,刘成禹《世载堂杂忆》之《翠亨村获得珍贵史料》)陈粹芬无畏、机智的革命女杰形象跃然纸上。

孙必达还提到,陈粹芬“懂得骑马,也会开枪”,这也是符合一个保镖的条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