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政府总是伙同资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没钱(一) -- 陈经

共:💬631 🌺1722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点相关的读书笔记

下面是索罗斯的“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读书笔记,我感觉和讨论的话题比较相关,把它放在这里:

波普是一个哲学家,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不能被证明的(归纳和演绎法都有自己的缺陷,归纳法不穷尽所有的可能,演绎法的前提无法证明),他们应该被当作一个假说来看待,等待着被证伪。然而只要他们没有被证伪之前,他们暂时可以被接受是正确的。

索罗斯想成为一个哲学家,不过好像没有得到广泛承认。他比较推崇波普的哲学观点。但他和波普有一点不同。他认为不能使用统一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那就是社会现象中有一个会思考的参与者--人。人们往往依靠一些不正确的理解来做出决定。这种易犯错性为理解社会现象创造了很大难度,而在自然现象中没有这种问题。由此索罗斯发展出了他有名的'反身性理论'(reflexivity):人不但是社会现象的观察者,还是其中的参与者。人的参与给社会现象带来了不确定性,反过来这种社会现象也给人的观察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两者同步发生而且互相影响。

反身性理论不能像牛顿的经典力学那样产生确定的结果。却解释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更重要的是索罗斯应用反身性理论发展出了一个金融市场的泡沫模型。一旦市场进入了模型中的远离平衡区域,这时候经典的平衡模型就失效了,而因为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失效,这也是市场回报最丰厚的时候。索罗斯专注于发现和参与这种市场远离平衡的情形,而且他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索罗斯还由此推出,因为人在社会现象中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的双重角色,他们能够起到两种功能,‘认识’功能和‘操纵’功能。自从‘操纵’功能被发现以后,社会科学有时候并不以认识现实和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让‘操纵’功能横行无阻。但这可能会非常危险,因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缺乏正确的认识,‘操纵’的结果可能会与操纵者的主观目的南辕北辙。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布什的反恐战争,不但没有达到加强美国霸权的目的,反而大大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