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事】故宫五百年大事件 -- 天地无用

共:💬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辛酉政变和垂帘听政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进北京,焚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带同皇后钮钴禄氏、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等仓惶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咸丰帝临终前遗诏立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同时规定分赐皇太后及皇帝的“同道堂”、“御赏”玺为下达圣谕的符信,一切军政事务由辅政大臣处理。但叶赫那拉氏权欲薰心,一心掌握清朝的大权。首先,她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和其掌管的“同道堂”印章,取得了皇太后干预朝政的权力,其次,她和恭亲王奕阅等勾结,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预谋除去辅政大臣,最后达到掌管清朝大权、实行垂帘听政的目的。咸丰十一年,叶赫那拉氏利用咸丰梓宫运回北京的时日,于九月三十日发动政变,逼令载垣、端华自杀,将肃顺斩首,其他辅政大臣被革职查办。东西两太后(即慈安、慈禧)于十一月一日在宫内养心殿的“东暖阁”实行垂帘听政。从此,慈禧掌握清朝统治大权达48年之久。因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因此,此次政变称为“辛酉政变”。

垂帘听政是晚清政治中太后预政的特殊现象,皇帝年幼即位的产物。分别出现在同治、光绪两朝。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奕札去世,6岁的独子载淳嗣位,临终前咸丰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鉴于康熙初年曾出现辅政大臣鳌拜专权的先例,咸丰帝采取了对辅政大臣牵制之策,即把他的“同道堂”、“御赏”玺两方分别赐予载淳及皇太后钮祜禄氏,以二玺代替仇笔,辅政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奏效。

然而,载淳年幼,“同道堂”印就落到其生母慈禧皇太后手中,这为素有政治权欲的慈禧临朝预政提供了契机。她拉拢慈安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阅,于咸丰帝死后不久发动了宫廷政变,将辅政大臣斩首抄家,解职戍边,彻底肃清了她的政敌集团。

在给载淳举行了不具实际意义的登极典礼后,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赐以美名曰《治平宝鉴》,作为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随后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们携载淳于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于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载淳已成年,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至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成年亲政后,因支持戊戌变法而遭慈禧等顽固派的忌恨,他们发动戊戌政变,解除了光绪帝的皇权,慈禧再次临朝10年,却又美其名曰“慈恩训政”,直至去世。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