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股市生态与历史收集帖 -- 阅读者

共:💬49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胡思乱想十三:这是个投机的世界

当政者掌握了印钞的大权,到底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还是逐渐又掌握了控制人类社会组织行为的一个利器?人类社会整体组织行为对这一新的刺激,是会更加驯服还是报以相应的进化从而使得这一工具慢慢失效?

据《滞胀世代》说,在工业革命时代,通缩是常态,因为工业技术革新突飞猛进,生产趋于过剩,而金银货币保持稳定,所以劳动者除了要应对机器取代人而带来的失业问题外,却能享受到通缩带来的好处。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被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社会也极度不稳定,从而直接带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实践。由于当政者对货币量没有控制能力,据说,也导致大萧条时代的恶性紧缩。

从金银本位崩溃后,当政者逐渐洞悉了货币的奥妙,常态的通货膨胀和周期性的通缩变成了资本家/发达国家盘剥和掠夺财富的常规手段,也使得如《stocks for the long run》所说,债券收益从70年代开始被资产收益远远的抛下。追述到上一次的格林斯潘泡沫,使得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被人工制服,但是无节制的泡沫和汹涌的货币洪流最终导致此次经济危机。bernake此次的定量宽松几乎已经与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几无二致,他能吸取前任的教训么?

我想说的是,当政者操控的印钞权“这次看起来确实能帮助我们避免大萧条时代的悲剧”,而由此引发的货币洪流的“投机性力量”会不会淹没当政者控制人类社会宏观行为的梦想?如果说当政者逐渐利用起来了货币政策这一个指挥棒,“投机性”是不是就是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一个新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如果当政者不能收回此时创造的货币,也许世界经济还未走出通缩,就将进入滞胀。如果当政者成功了,无疑是人类对自身行为模式认识和控制的一大壮举,而此间导致的不公平等等长期毒药先忽略不论。保守主义经济学家对当政者此次运用指挥棒的艺术充满了怀疑,认为“天道循环,命由前定”;而乐观的投资者则认为“人定胜天”。

这是个投机的世界,投机的力量几乎与货币政策的发明同时应运而生,投机就是人类社会演进出来对付货币政策这个操控人类社会企图的力量。

投机的对冲基金和金融资本让格林斯潘的货币操控崩塌,而此次bernake刚一宣布收购长期国债,投机力量立刻在商品市场上报以颜色,国泰君安的《signal in noise》认为商品市场的应声而起使得bernake的收购长期国债计划很难实质实施而将只具有心理震慑作用。

具体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为什么经济学家们对其走势几乎集体错判?为什么此时大家都使用了“自由落体式的崩溃”这样的词汇?一个很大的可能,经济学家们对投机性货币的力量错判了。2008年,经济形势已经岌岌可危,而投机资本依然运用这强弩之末的间隙在商品市场上兴风作浪,使得经济学家以及企业都被迫加入这投机性的洪流中,“加紧囤货”,投机资本一朝撤退,企业们则开始了“出清存货”的行动,正是这一集体行为导致了“自由落体式的崩塌”。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洗劫,金融资本对失业资本的高位出货行动。只是还不能明白,发达国家的严重内伤以及金融行业的遭受重创又是所为何来?一轮风暴下来,我几乎相信一定是发生了财富的转移,是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了呢?

据说,存货调整已经结束,面对当政者的强大许诺,投资者和企业已经开始恢复了再囤存货的进程,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取半年前的教训,这次会审慎一些?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要还没见到对岸就先再次撤满了信心之帆?

具体到国内,消费和出口已经不复可以依赖,只有政府强力允诺的基建投资可以让人们鼓足勇气甚至再次乐观。一季度的有色金属和基建相关行业的行情,正是基于这个期待,先行指标如发电量、货币发行量和PMI等也确实已经体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信心的恢复。只是,我依然未看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对复苏的路径给以揭示。我们还需要看到更多证据。

一季度鼓气的勇气和投机力量,会平滑过渡到2009年后三个季度的真正复苏?还是我们又将面临一次小型的去库存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