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难忘的中秋节 -- 春天春潮

共:💬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难忘的中秋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数百万知识青年怀揣理想和激情,奔赴祖国的农村和边疆,我也是其中一员. 人说,上了年纪的人就喜欢回忆,那是因为他们老的不再创造什么,所以不断回味自己的过去。 .过了年我六十了,我时常想,人活在世上,是靠一种精神支撑的,只要你有一颗年轻的心,你就会浑身充满活力!只要你心态不老,你就依然年轻!所以鼓起勇气拿起笔来写一写在农村里发生的趣事.

每逢中秋节来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初下乡第一年在农村里过的那个有趣的中秋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记的 那事发生在四十年前,六九年四月我们来到贵州印江插队当知青,当时我们四个知青分在缠溪公社黄泥山生产队。这个生产队姓柳的是大姓,除了一家姓李和一家姓田的外来户,其余全姓柳。生产队长也姓柳,他家就住在我们知青屋的旁边,家中大儿子与我们年纪相仿,原先在街上学校念过几年书,也算这里的“文化人”,平时只要有空就爱到我们知青点玩耍。下乡没几个月我们就迎来了传统的中秋佳节。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过好这个节日,我们几个知青早早就做好过节的准备。我们利用赶场的日子(我们那里农村是一周的星期日定为赶集日,农民们可把家中的农副产品进行买卖)在街上供销社早买好几个硬饼子(内中是糖)象征着月饼。那天晚上我们在屋前的空地摆上所谓的月饼和一盘新鲜的葵花籽,加上从上海邮寄来的桃板,话李等零食,望着皎洁的明月,就这样开始了赏月。我们几个知青互相争着讲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这时队长的儿子神秘秘地来了,他对我们说:“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过过本地的中秋节啊?给保哥送孩子。。。。。。”随他同来的还有村里的小田和新安,只见新安从怀里拿出他妈平时背弟弟的包裙,小田也把自家才1岁儿子穿的小衣帽拿了出来。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提了上来,齐声叫好。接着我们几个知青随同他们3人一起来到了一处比较僻静的地方,这里是各家的自留田,他们吩咐我们在一旁小心蹲着不要出声,接着他们3人就不见了,一会就看见他们抱着一个大冬瓜过来。别人的东西怎么能拿?这不是偷吗?正当我们迷惑不解时,只见他们动作飞快地用小孩衣服包起冬瓜还在顶上戴了个小帽子,接着装进包裙,让新安背上,乍一看就和平时新安背着弟弟一样,看到这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连忙制止了我们,小柳还学着电影里日本人的腔调说了句 我们要悄悄地进庄。。。。。。我们只好憋着气走了一段路, 离刚刚偷瓜的自留地渐渐远了,他们才告诉我们今晚的行动目标是去保哥家送孩子。

原来保哥保嫂结婚多年一直未生育,农村里有个习俗,如果在8月15日那天给他们家送去用冬瓜装扮的小孩,那么第2年他们家将会诞生一个小娃娃。当我们一行7人走进保哥家,他们夫妇俩一看这情形就全明白了,小田还特地学着小孩啼哭的声音。夫妻俩非常激动,连忙给我们倒茶并拿出家中的葵花籽和石榴招待,还一个劲地道谢。保嫂还伸手抱过那“孩子”,幸福地抚摸着说:“好大的娃儿。”小柳自豪地说,早几天他们就把生产队里人家的自留田都侦察过了,就属李伯伯家这个冬瓜最大了。接着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说并祝愿他们夫妻俩早得贵子。时间过得飞快,夜深了,我们向主人告辞,一路上大家仍然兴奋不已。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等着看好戏,等着李伯伯上门开骂,然而却令我们失望了。丢瓜的李大伯发现瓜少了反而笑着说了句:“这些娃儿真调皮,乱搞。”但是到了第二年,我们盼望的事情并没有实现,保哥家没有新添人口。据当地人说这主要是丢瓜人没有大骂,按当地风俗来说据说骂的越凶就越灵,也许是因为李大伯知道我们知青也一起参与了,所以没有大动干戈。现在每当中秋节我拿起月饼赏月就会想起这件趣事。四十年过去了,不知道远方农村的朋友----小柳, 小田, 新安 ,你们好吗 ?还记得这件事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