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孙东东错了吗? -- 常识主义者

共:💬218 🌺99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前10天又接了两天访

没想到回来了,还会接访。

一个县的6男2女,70岁左右,63年农场的,根据政策精简回去了,后面国家有个政策,每月可以补助50元,但这个政策有点问题,政策规定需要回乡证。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有回乡证,只怕也搞丢了。

第一天接访时,我到省档案馆查到了他们的名册,复印了,拿给他们看。他们看了,其中有2人说这是假的。我猜测他们还是相信的,只不过不想就这么样回去,因此也没有多说,叫他们派2个代表,下午一起到省档案馆看原件。

第二天,他们仍然在上访,这次跟我去的是一个女副处长,还有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他们心肠软,到中饭的时间了,马上去买了盒饭和水,我们这8个对象还是比较高兴的,可是边上还有100多其他接访对象,意见可大了,为什么他们有盒饭和水,我们就没有。信访局的人对我们也有意见,这不是坏了规矩吗?虽说当我的面不好发作,但也是不高兴的。

我跟他们说,你们确实是精简回去的,应该补每月50元,你们先回去,我给你们当地政府做工作,一个月内给你们答复,如果没有答复,你们再来找我,但其他的要求就不要提了,没有政策到哪里也解决不了,如果你们能找到新的政策,比50元更高,欢迎再来找我。他们完全不同意,说当时就要解决。我只好给他们县委政府打电话,叫他们立即来接人。其实政府来接人,一是不要自己花钱回去了,二是当地政府总得适当解决部分伙食路费的,我当时在县里,到上面也是这么接访的。后面县里派了车来,都是老熟人,一点周折没有,先吃饭,然后就回去了。

前几天,协调了相关厅局,这8个人的50元一个月算是解决了。政策之所以规定需要回乡证,也是有道理的。这样类似的情况太多了,50、60年代,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自愿回农村的、被父母亲喊回农村的、因为子女多吃不饱饭回农村的、精简的,据信访部门的人讲,这部分人全省有几百万,年代已久,其实规定需要回乡证,有严谨一些的考虑,也给做工作带来些松动面的考虑。比如,有过高要求的,就可以说,本来按规定,50元你也不能有的,但还是给了云云。如果不这么规定,也不好把握,有些是没有档案材料了的。利弊都有啊。

5月4日就要到新的单位上班了,这几年接了不少访,只要不是老上访户,感觉还是容易解决的。

当然上面的问题,我的感觉是还没有解决。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50元的问题。如果继续上访,容易成为老上访户,一是当时确实是国有职工,心里不平衡,二是不可能按退休等等处理,因为没有政策。部分人员成为老上访户的可能性较大。叹息一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