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走在光辉的五七道路上 -- 镜山口

共:💬90 🌺2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战天斗地 抢收抢种

战天斗地 抢收抢种

上高外交部五七干校种植几百亩水稻, 每到农忙季节, 学生就成了生力军突击队. 我是从顶着骄阳捡稻穗开始的, 后来就割稻插秧什么农活都干了. 上高地区一般种双季稻, 俗话说'不插五一禾'和'不插八一禾'. 所谓抢收抢种,简称'双抢', 就是先收割一季稻, 然后在同一块地上种二季稻, 这就要和老天抢时间, 没天没夜的猛干.

点看全图

天蒙蒙亮, 我们就从镜山口出发了. 干校的水稻田在竹子棚, 上了东去的公路不远右侧路边就是干校的机井, 我们把装着事先泡好的酸梅汤的铅铁皮桶放在机井抽出的泉水里冰镇着, 继续前行. 大田到了, 每班包一块地, 大伙一字排开, 挥舞手中镰刀割了起来. 我左手握刀, 右手反转抓住一撮稻子, 一刀割下来, 紧接着顺势抓住下一撮稻子再割, 一溜下来把一抱稻子放在身后, 再向前接着割, 直到田垄. 同学们暗中较劲, 看谁割的快, 割的好. 镰刀是带锯齿的, 飞快, 弄不好割了手可不是好玩的. 一块田割完后, 要把一抱抱的稻子捆好运到地头装车去稻场拖粒晒干. 一般人写针尖对麦芒, 稻芒一样扎人难受. 能耐的住热的就穿着上衣防扎, 我这样的小年轻哪忍的住酷暑, 都是光膀子, 图痛快, 可扎的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那时全身晒的黝黑, 只有肩膀上能隐隐约约看到条背心印. 休息时, 大家喝着冰镇酸梅汤, 时不时听见有人说'又喝到家乡的水拉...'(南征北战).

'双抢'最怕下雨, 收上来的稻子晒不干. 稻捆运到水泥地面稻场后, 我们脚踩拖粒机把稻粒打下来, 金灿灿的稻粒铺满稻场. 晚上看守稻场的任务也每每由学生承担.

稻子收上来后, 开始往田里放水, 五七战士赶着牛开着拖拉机翻地耙地, 为插秧做准备. 插秧前一般先打上格, 便于插的整齐, 保持间距. 秧苗是种在秧田里, 要先拔秧, 捆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放在筐里挑到田头. 我喜欢往田里扔秧苗, 要领是把握分布点, 等插秧时在插完一捆后便于够到另一捆. 后来干校的任叔叔(搞国际法的?)自学了水稻培育, 啃了大部头书, 搞起了水稻小苗带土移栽, 附近的公社都派人来学, 我们也挺骄傲的. 插秧是大伙一字排开站在水田里向后插. 我左手拿一捆秧, 右手分秧, 三个手指捏住一撮往地下插, 要领是秧根不能窝着, 要尽量直, 每一撮尽量均匀, 边插边往后退. 插秧不如割稻痛快, 要耐力, 一天插最多的往往是妇女. 听说四川的公社女社员有能一天插一亩多点儿的(1亩=666平方米).

天快黑了, 我们收工了, 人累的要死, 腰酸腿疼, 最想的是去澡堂洗个冷水澡, 躺在露天竹床上好好睡一觉. 明早还得早起呢.

干校水稻亩产比附近公社的高, 成本也高: 劳动力吃商品粮, 每月发工资; 解放牌大卡车, 拖拉机等机械化装备可着劲用.

我们不光自己干, 还帮老百姓干. 一般是开一队车帮他们割稻子. 有一年五七战士加我们学生住在一个村的仓库里, 帮老俵耘禾. 耘禾是田间管理的一种, 目的是促进水稻秧苗生长. 还是大伙在水田里一字排开, 边往前走边用脚绕着秧苗松动泥土, 去除杂草, 不让杂草和秧苗争肥. 不知耘了多少亩, 反正很多很多, 脚练的能一下揣死人. 干校领导得知这个村子解放后二十多年只放过两次半电影(有一次因下雨没放完)后, 决定临走时给老俵放电影. 那天晚上全村人都来看电影, 看到一半下雨了, 不能停, 接着放. 我门和老俵一起顶着雨布看到完.

学生不但要学农, 还要学工.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来到上高县城边的线圈厂学工, 就是绕线圈.

点看全图

上高县政府

点看全图

上高和平路

点看全图

上高旧浮桥

工人师傅手把手的教, 我的手指也被铜丝线磨的生疼. 线圈机开动后, 要用手指扶着铜丝线沿线圈轴来回来去让铜线均匀的绕上去. 厂支部书记给我们作报告, 讲到有些女工有资产阶级思想, 用铁钳子烫头发, 把头发烧焦了. 说实在的这些女工挺美丽的, 有一个姐姐对我特好. 我们去过厂里的职工宿舍, 都是一栋栋的小楼, 木板地还打了蜡! 原来这个线圈厂是从上海整个儿搬迁过来的.

江西有不少上海知青. 一位知青典型曾来给我们作报告, 讲他与工农相结合的经历. 他那时当一个公社的副书记. 他曾当过赤脚医生, 有一次为救一个被毒蛇咬伤的老俵, 他翻山越岭赶过去, 不慎被竹签扎穿了脚板. 我当时听了很感动. 确实爬山要特小心, 老俵砍小树和竹子都是斜着砍, 留下个尖在地面, 很危险.

我们经常爬山, 有时去玩, 有时打松果, 有时打板栗. 点煤炉时用松果引火最好了. 我喜欢听松涛的声音, 感受大自然. 干校每家都烧煤炉, 开始用煤块, 后来用蜂窝煤. 我打过蜂窝煤, 先把煤粉放下面, 然后用脚吃力的踩蜂窝煤机, 将煤粉压成蜂窝煤. 每家的蜂窝煤有数量限制, 要从校部运过来(后来都搬到校部, 上高二中就建在旁边).

点看全图

这就是那片土地吗? 不认识了. 校部应在左侧.

点看全图

我们几家的小伙子约好, 拉着胶轮平板车把几家的蜂窝煤一起运回来. 拉平板车要有一个驾辕的, 其它几个人在两边推. 驾辕的站中间, 两手握车把, 肩上套上拉车的带子, 两脚要稳, 步子不能歪七扭八, 手和肩要压住车, 不能翘起来. 一般大伙都抢着驾辕, 显身手. 抢不上就只好推车, 时不时冷嘲热讽几句驾辕的.

打板栗有时间限制, 领导怕大家打多了. 板栗长在板栗树上, 外面裹着带刺儿的毛皮儿, 我和哥哥一个打, 一个捡到包里. 回家有烤板栗吃喽, 真香啊... 我们还上山采春竹笋, 拿回家炒着吃. 冬笋可不好找, 要不市场上卖的贵吶.

点看全图

镜山陵线

我印象中吃水果不多, 有香瓜西瓜之类的. 干校种了一片果林, 一个五七战士搞了水果嫁接, 结出了大梨, 可都送北京献礼了. 我们上山玩一般是捉迷藏, 打仗, 打架. 我有一次和比我高一头的孩子打架, 他往山里跑, 我在后面追. 追着追着, 我灵机一动, 捡条岔路斜插下去截他. 那家伙傻了吧叽闷着头跑, 没料到我在前头路中央恭侯大驾, 力马瘫了.

我打架是小打小闹, 到初二就不打了. 上高到是发生过一起恶性案件, 干校的一位老干部的头部被利斧砍了十几斧丧命. 更可怕的是凶手是他的儿子, 因老父发现他偷听敌台, 起了杀心, 竟敢弑父, 最后卧轨自杀. 当时这个案子非常轰动, 是上高解放后罕见的凶案, 被当做阶级斗争新动向. 说到死人, 干校有好几年连续每年有人游泳溺水而亡. 有一次我说去水库游泳, 可发现一本有趣的书就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忘了去游泳. 家里人找不到我, 以为出事了, 好不紧张.

上高干校不仅种植水稻, 还种了两百亩花生. 花生地是一垄一垄的, 我们几个人一组, 一个在前面挖小坑, 一个往坑内撒三到四粒花生米, 另一个负责撒化肥填土. 等到收获季节, 我们又来拔花生. 地表上是花生绿叶杆, 地下是花生, 长在根儿上. 我们一人一垄, 将花生杆连根拔起, 大家互相比看谁拔的快. 花生也要脱粒晒干, 晚上我们执夜班看花生, 怕有人偷. 大家边聊天, 边吃几颗生花生, 不好吃.

干校的副食主要靠菜地和养猪. 学生经常帮大人去菜地翻地, 用铁锹. 铁锹要睬到底, 把铲起的土翻个个, 打碎. 菜地种青菜, 西红柿, 黄瓜, 萝卜, 豆角等. 起猪圈是很脏的活, 可也顾不了这么多. 最累的活是挖塘泥, 先把臭塘泥从泥水里挖出来装进筐里, 再用扁担一颤一颤的把两筐塘泥挑到岸边, 累死我了. 要是脚被划破了, 那才倒霉呢.

到食堂帮厨更是家常便饭, 洗菜, 揉面, 做馒头花卷儿, 切肉样样干. 比较累的是烧火, 大师傅用大锅抄菜, 炉灶就在食堂后边墙, 墙外面挖了火道, 人在下面烧火. 大师傅在上面叫'大火...', 底下的人要把炉火捅开, 用煤铲加煤, 还要快, 把火烧的旺旺的, 要点技巧. 我干过, 煤铲很沉, 加煤要翻腕抖腕.

食堂给大家改善生活, 不外呼把水库捞的鱼红烧, 宰鸡, 宰猪, 宰牛, 宰狗. 宰鸡是小菜一碟, 容易. 追到鸡, 抓住脚, 扭过脖子, 一刀了事. 宰牛还好, 牛不反抗, 只流眼泪, 好象知道末日来临了. 黄牛肉好吃, 水牛一般不吃. 上高干校有从湖北干校转过来的水牛种牛, 极雄壮, 附近村子里的水牛都不敢和它斗角. 湖北干校全迁到上高后, 听人讲, 黄华在湖北干校是放羊倌. 宰狗有些于心不忍, 一般是把它吊起来, 猛击头部. 宰猪最热闹, 一般由石叔叔主刀. 石叔叔是河北大汉, 水性特好, 在水里躺着不动可一直漂着. 杀猪时, 我们一拥而上, 有抓猪脚的, 有按住猪身子的, 石叔叔按住猪头, 挥刀猛捅猪喉龙, 我们要拼命按住, 因为猪拼命挣扎, 吱哇乱叫, 直到毙命.接下来就是洗肠子, 控猪血, 清内脏, 刮猪毛, 晚饭等着打红烧猪肉这道菜了.

干校有一座水塔, 负责供水, 那年决定清洗塔内淤泥, 是在冬天, 由我们学生操作, 我是其中之一. 上边准备了酒, 下进阴冷的塔内之前先喝酒御寒, 大家高喊'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去争取胜利', 手脚并用, 搅动塔内积水, 把泥带出去, 象极了电影<<创业>>里周挺山(原型王进喜)为压住井喷跳进泥浆池奋力搅拌的镜头. 那时刻, 我们真的认为大家是在改天换地, 锻炼红心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