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论开国君主杀功臣的话题 -- 王威

共:💬87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再论开国君主杀功臣的话题

开国君主之能得以开国。不论是布衣还是贵族出身。

其本身必有特殊的人格魅力。

人类所有人物之中,以政治人物为最优等。

开国君主中,可以说没有一个心智是不健全的、待人不宽厚的。

那些以开国君主平定天下之后,大杀功臣,便认为其性格猜忌,阴险。实际上是罔顾事实的马后炮。

刘邦朱元璋乃至于毛泽东,在平定天下之前,都风评甚好,可是说是经过所有有识之士的检验,让一个天生猜忌的人,伪装一时,伪装不了一世,欺骗少数人可以,欺骗多数人,那就是难矣乎了。

功臣,杀,还是不杀。

并不是这些君主考虑的问题。

而是他们的选择。

关于选择,很多人误会,认为开国的君主天纵英明,其选择往往是主动。

其实恐怕恰恰相反。他们多数是被动做出选择。

历来夸赞开国君主套话,无非是应天顺人。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被动。

第二个要谈到的开国君主的雄心壮志,或者说历史责任感。

以蒋介石和毛泽东而论,都算是开国君主。

(中国一统,是先在蒋介石手上实现的)

两个人的最大不同。

乃是历史责任感,也就是说,要将中国的未来带往何处去。

毛泽东在于的扫除两千年之秦政,将共产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而蒋介石一生,偏重的是儒家的教训,口口声声是先总理遗志。

可以说在变革政治制度上。

毛泽东进取,

蒋介石因循。

而向来因循者阻力小,进取者阻力大。

所以蒋介石身上就无杀功臣之恶名。

准此,我们在回顾自秦到明清开国君主,一一申论之。

秦始皇不杀功臣,然而他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开国君主,乃是集合几代人的努力。

他在政治制度上看起来变革很大,其实不然,因循是商鞅变法。

所以他不会觉得,需要被动的选择去杀功臣。

西汉刘邦,他以布衣之身开国。

很多人历来认为,以布衣开国的君主,往往没有自身安全感,目之为流氓。导致了大杀功臣。

这一点我是极为反对。

布衣开国的君主,往往自信心爆棚,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几成半神之身,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毛泽东亦如此。

刘邦之杀功臣,也是被动的选择。

秦政失败了,项羽失败了,历史经验证明了,郡县制和分封制都不是好的选择,他又不是外星人,只好搞出一个一国两制。

刘邦很天才,但是他遇到的痛苦,是所有开国君主中最大的。

没有一位君主愿意搞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政治制度,说起来是很美好,但是权力平衡上却是最难设计的。

于是,安置功臣成了最大的难题。

东汉光武帝,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君主。但是他遇到问题几乎是最小的。

在逐鹿中原的时候,皇裔的身份确实没有给他带来多大好处。

但是,平定天下之后,他的这个身份,可以说是红利倍增。

至于政治制度上。东汉因循的是西汉政治制度,几无变革。

可以说,他的历史责任感是比较小,他读的书虽然多,但是不是读书多的人,见解就高明了,行动就进取了。

恰恰相反,他一生迷信,自然不够自信,是个比较坏的样本。

对人民来说,他很爱惜民力,不折腾,当然算的上是一个好君主。但对于中国历史进程来说,影响力是列位开国皇帝中最弱的。

三国乱世不论。

晋武帝也不特出,他因循的魏晋的政治制度,坐享成功,自然没有杀功臣的需要。

南北朝十六国时代不论。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原,其政治制度因循的是北周制度。再加上他本身就是贵族门阀。所以也不需要杀功臣。

唐太祖李渊其政治制度因循的是隋制度。他本身就是贵族门阀。所以也不需要杀功臣。唐代其后政治制度的变革尤多,但不能归美于李渊。他还来不及有精力搞政治变革,就被自己的儿子赶下台了。

五代十国,乱世不论。

宋太祖彻底结束了中国史贵族统治时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文官集团统治时代,其影响力是列位开国君主最大的,从此,中国历史一切好的影响,坏的影响都离不开宋代的影响。

他不杀功臣,确实是政治手腕高超,然而他不杀功臣,是一种错误。

所以他的暴死并不是没有来由。

他是唯一一个开国君主,不得善终的例子,一个政治人物,自身不得善终,在中国历史的传统评价里头,向来不高。

明哲保身不是犬儒主义,而是对政治形势的洞察,事实上,没有人愿意为变革堵上自己的性命,商鞅、吴起,起他们于地下,他们肯定都不愿意。

他们之身死,乃在于不能了解自己变革所带来的激烈政治变革,必须要变法者的鲜血相祭,才能成功。

宋太祖太过于自信,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元世祖和清顺治可以相提并论,两人都是异族入主中原,以本族人之少,统治汉民族,前提肯定是保证自身不起内讧,他们都做到了,所以不失为一代令主,至于政治制度上的变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所以他们不可能杀功臣,连起一下这样的心,估计自己都会吃惊。

洪武帝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恶行,读史者无不惊心。

然而我们当考虑他的困境。

第一,他无所因循,让他去借鉴已经失败的元政治制度,肯定是不可能。

第二,他读书不仔细,读不通,看他把一本孟子大删特删,便知道他没能领悟孟子的话。以他这样的智商,要搞出一套比较完美的政治制度是比较难。

第三,他和官僚系统之间,一直保持着紧绷的关系,又无法处理,只能依赖一次又一次的大清洗。

因此呢,终其一身,干的全是高级苦力,是很勤政,也很爱民,但是对中国政治文化制度的影响不大。

还好在他之前,有个比较好的样板,就是宋代政治制度,已经对中国的历史形成一种惯性力。

得益于这种惯性力,明代政治制度在其后历代皇帝的修修补补下,勉强恢复到宋代的旧观。

所以,洪武帝之杀功臣,是因为他的见识太过浅陋,而不是器度不够恢弘。

他是开国君主中,智商最差的一个,因此杀的功臣也就最多。

至于毛泽东,一代伟人,终其一身,之作为,之抱负,叹为观止,除了宋太祖之外,我看无人能与之并肩。

他的挑战很大,手腕也很强硬。

只是太过于完美主义,过犹不及。

其政治制度上设计,大有可观。未来之影响,我们作为当代之人,距离太近,还无从下定论。也许几百年之后的后人,方能看得更清晰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