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所谓三皇五帝 -- 王威

共:💬90 🌺1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4)

  列子所讲述的故事,当然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然而却比《淮南子》一味的歌功颂德更真实些。

  这里其实有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结。

  在后世的眼中,黄帝被看作是统一天下,实行仁政,功业显赫的圣王;

  对于今日之中国人而言,更是文明肇始之源。他的统一战争,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原来分散的千万个部落得到了整合。

  

  

  但是对于当时被黄帝所统治的民众来说,最开始却是对黄帝一点好感也没有。

  黄帝的形象,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一而再的看到。

  秦皇汉武而不是黄帝的翻版,这些人莫不是大有功后世。其在位其间,创兴制度、开拓疆土、巡视天下,大兴土木,都是大大的有为。

  处理国政的态度也是孜孜矻矻,废寝忘食,竭尽心智。秦始皇据说一天要看三十斤的竹简。

  可是人民为什么不喜欢这种特别尽职的君主呢?

  无非两个字——折腾。

  那么什么才是人民符合心目中标准的好君主呢?

  三个字——不折腾。

  所以当黄帝一变而成为斋心服行,顺遂自然,当上甩手掌柜,人民反而喜欢的不行了。

  当然了,甩手掌柜很不好听,但是弄个好听的词还不容易——垂裳而治天下,此之谓也。

  事实上,君主勤政往往弄得举国上下不得安宁。

  君主本人勤苦的了不得不说,下面的官吏自然也忙上了,于是人民往往被折腾得生不如死。

  而当下面为了讨好上级而层层邀功,恐怕是五花八门的欺谎料骗,无所不为。结果不但没有能造福人民,反而是弄的人民要痛骂“勤政猛于虎”。

  汉初不是有段很出名的文景之治么,其国策就是奉行黄老之治。

  所谓黄老之治,其中有个黄字,自然是和黄帝脱离不了关系。

  列子的故事,表面上来说,作为君主黄帝从勤政到倦勤最终蜕变为无为。

  而究其实,则是完成政府从以追求gdp为纲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写书写道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也是大家都有的疑问,为什么是黄帝。

  要知道,在整个上古时期,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伏羲女娲,太昊神农,还有略过不提的有巢氏和燧人氏,论起功劳和神异,都不逊色于黄帝。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知道,民间传说中,向来有一种人物,比如诸葛亮、阿凡提、徐文长、郑板桥。

  很多的故事围绕他们发生,很多的发明、很多的智谋因他们而精彩,就像无数支利箭寻找箭靶子一般。

  翻开先秦诸子,我们可以看到,上古时期的任何发明都出自于黄帝本人或者是臣子的手上。

  这里不妨列个表。

  

  发明专利持有人 黄帝王朝中的身份 发明事项

  黄帝 君主 造车、火食、宫室、明堂

  嫘祖 元妃 养蚕

  常先(一说夷) 臣属 制鼓

  王亥 臣属 驯马

  共鼓、货狄 臣属 造船

  宁封子 臣属 制陶

  胡巢(胡曹) 臣属 制帽

  于则 臣属 制鞋

  蚩尤 臣属 金属冶炼术、制作兵器

  隶首 臣属 算盘、算盘

  伯益 臣属 挖井

  羲和 臣属 占日

  常仪 臣属 占月

  臾区 臣属 占星气(星辰和气象)

  伶伦 臣属 造律吕(音乐)

  大挠 臣属 甲子(就是后来的干支,用以记日)

  容成 臣属 作调历(制作历法)

  伯余 臣属 衣裳

  雍父 臣属 作杵臼

  挥(一说佳、般、夷羿) 臣属 弓

  牟夷(一说 浮游 臣属 矢

   岐伯 臣属 作鼓吹铙角

  仓颉、沮诵 臣属 文字、书契

  史皇 臣属 作图

  尹寿 臣属 铜镜

  

  这个表格,尚是笔者耳目之所穷,估计还尚有很多的发明都归之于黄帝王朝的名下。

  这些发明涉及到各个领域,举凡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 、弓箭、音乐、医学、药物、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无不肇始于黄帝时代。

因此,自然而然的,黄帝被尊为文明初祖。

  只是以上的每一项发明出现,都能使得人类向文明迈进一大步。老天何厚于黄帝王朝,让所有的发明在这个时期,一股脑的涌现出来。

  近代治史学家钱穆一语中的,他认为——

  制作发明最难讲……古时情形,更不能拿现在的标准衡量。

  一个发明家,既没有呈请专利的方法,也不是一个人在那里苦心积虑的发明,往往是无数人渐次累积的结果。

  严格的说起来,那个最初把树叶挂在身上的人,就是衣服的发明者;最初把纤维编成一小片的人,就是布的发明者。

  这样究竟是谁呢?我们更不要忘记中国在那时候是一个世界,有许多部族并立着。

  一件器物的发明,各族有各族的传说,各族有各族的来源,决非出于一手。在近代,还有两个各不相关的发明家同时发明的故事;

  在古时,更可想见。有了这两个原因,后来的传说当然要分歧不一。

  战国时荀卿说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一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

  仓颉不一定是文字的发明人。他虽喜欢研究文字,研究文字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可是他有显著的成绩,他可以专门名家,他的名字就传下来,成了后代的名人,其余的都被忘掉,和文字发生关系的人就只知道他一个了。

  这是说,有了发明的成绩,就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人。其实据我们的推测,不如说成了千古的名人就会有发明的成绩。

  《易经.系辞》上说的很明白,它说古代器物的发明和制作都是古圣王的功劳。

  这种说法不是瞎讲,却是实情。我们试想一个偶然在地下掘洞见水的人,他未尝想到自己发明了井,更没有想到鼓吹宣传,预备在历史上占一页。

  当时或许惊异一下,以后有机会再试一次,或者告诉别人,或者就模糊过去,洇没无闻。

  假使这件事情传到一个聪明的酋长的耳朵里,或者是他自己的发现,结果就不同些。

  他可以盘算一下记在心里,等他发生兴趣或感觉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叫自己的部落掘井取水。他的推广力大,地位显著,当然人都说是他的发明。

  我们晓得这种情形,就明白上面的说法。古代的发明者不是圣王就是贤臣,并不是只有他们能发明,更不是他们有发明者的专利权。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被人知道,被人记忆流传,后来只能认为是他们的发明。

  他们汇集各方面的成果,发明者的头衔也加在他们身上。55

  黄帝分别打败了炎帝、蚩尤之后,其所建立王朝,就实际管辖的领土来说,是远胜于前代。

  而正是通过这两场兼并战争,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之间文化交流骤然加速。

  原本这些属于本族落本部族的独门发明,因黄帝王朝崛起第一次焕发出的中国人的国族意识,而被不分你我的糅合在一处了,传播辐射开了。

  物理的热力学上,有一临界点想象。后来被用来比拟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某种质的改变。它有两个特别的特性:

  一是临界值,一越过这个临界值,那么就形成形态上的一次飞跃。

  二是不可逆转,当飞跃发生之后,再不能重返以前的形态。

  黄帝之伟大,乃在于他带领中国人,合力抵达了这一临界点。

  

  黄帝的统治时间有多长呢?

  春秋时期孔子最调皮的学生宰予曾经向老师问过这个问题。

  孔子虽然不喜欢自己这个学生,痛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可是学生一提问题,他好为人师的脾性一发作,一下子滔滔不绝的讲了一车子的话。

  (甩鞭抽驴估计都没有那么利索。)

  宰予是这样提出疑问的——

  以前我曾经听过荣伊的说法,他说黄帝寿命有三百年。我想问问,黄帝是人吗,到底是不是人,不然怎么会有三百年那么长的寿命。

  孔子当时肯定是苦笑不得,于是说道:

  予!,先代的圣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还有周公,他们的功业是非常之伟观。而黄帝还超过他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后世的先生们也很难详细的说清楚啊!!!”

  宰予却抱着不弄清楚这个问题,白天就不睡觉的觉悟,继续追问道——

  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关于黄帝的事迹是那么神秘和隐晦,研究来研究去的,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君子以一事不知为耻,学生今天一定要执意要问个明白。

  孔子只好大谈了特谈一通黄帝的功绩,这些话,后来都被司马迁照抄进了《史记》的《五帝本纪》之中,最后才回到宰予的问题上——

  黄帝之生前所实行的德政仁政,让人民受惠了一百年。

  当黄帝死了之后呢?人民敬服他的英明神武,一百年不动摇。

  两百年过去之后,黄帝王朝的人民依旧遵循他当初拟定的国策,延续他所开辟的路线,又是一个一百年。

  加起来,所以才说黄帝活了三百年。

  孔子生平不喜怪力乱神,对于黄帝的传说,肯定知道,但是不相信人世间有那么长寿命的人。

  而在宰予的执着下,以遗爱长留人心之强词夺理自圆其说,未免有点诡辩的意味。56

  

  再伟大的人物,莫有不死,这是自然的规律。

  黄帝也不例外,他文治武功,样样都很英明,老天爷待他也厚道,就他的两个对手送到他家门口。

  为了回报老天爷,黄帝也没舍得离开涿鹿。

  涿鹿当然是块宝地,只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地震多发。

  《史记 封禅书》上说他临死的时候,有一天龙从天而降,要将他接引到天上去。黄帝就骑在龙身上,他的臣子和后宫跟随的有七十余人。

  这当然是神话了。

  黄帝王朝盛极一时,然而在黄帝死后多年,纷纷扰扰,无人继承君主之位。

  以黄帝王朝的典章制度之盛,即便自己没有指定接班人,也会有元老股肱之臣,推举一位新君出来。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缘故呢?

  事实上,先秦的典籍提到黄帝之死时的情形,和司马迁的说法是完全的不同。

  《竹书纪年》上说:“黄帝的统治持续了一百年,发生了大地震,黄帝去世。

  《尚书说》则说黄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这两种说法,都指出涿鹿发生了地震,晚年的黄帝就此去世。

  然而,是不是黄帝本人死在大地震之中呢,还是因为年老力衰,经不起大地震的惊吓呢?

  不好说。

  但是,这场地震应该破坏力极大,因为古代的史书,向来是不废话。不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小规模地震是不会被记录。

  即便是饿死几千万人的大饥荒,根据中国史书记载的传统,最多也就补充上三个字“人相食。”

  这种记录极简主义,造成的结果是,我们虽然能够认定史官在这里记载的地震肯定破坏力巨大,但却很难判断黄帝是不是直接死在其中。

  我们只能根据黄帝死后的情形去推想——

  地震多年之后,黄帝王朝都没有人继承君主之位,难道仅仅是因为地震大破坏之后,遍地疮痍,国家统治机器彻底崩溃,不能运转的缘故。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黄帝和他的臣属,都直接葬身于此次大地震之中。

  一切都是那么的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可是到了后世,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国族意识的增强,和天人相应之说的流行,诸子百家都不愿意接受,也不能接受施行德政的圣王,我们的人文初祖居然被老天爷直接惩罚而死。

  于是,就有了黄帝乘龙上天,群臣后妃相从的传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