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国会春秋 -- AleaJactaEst

共:💬12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国会春秋

进出希斯罗儿机场的客机,都要从中低空飞越伦敦市中心。如果天气好的话,从鳞次栉比的楼群中找到塔桥、白金汉宫、圣彼得大教堂等一些标志性建筑,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特别是飞临威斯特敏斯特上空时,太误事河边有一幢大楼就会映入眼帘。它那华丽、庄严而神秘的异域色彩,特别引人注目。高高的钟塔告诉你,那就是英国的国会大厦。

1999年元旦刚过,老冯来到伦敦与“祈福宁”同学聚会。热情的英国朋友老怀特夫妇通过一个在国会工作的朋友,为我们安排了进入国会大厦的参观。

“跟俺一块去罢,有机会进国会。”老冯很诚恳地邀请一位中国同学与俺同行。

“扣!俺已经说好了要去约克。”那位同志晃了晃大耳朵说。

第一章、议会大厦

上午十点钟,老冯在凛冽的寒风中踏上横跨太误事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桥。回望西岸,初升的朝阳下,直立岸边的金色大厦长达266米,富丽堂皇,三座嵯峨的塔楼,在雪后湛蓝的天空中勾勒出哥特式的跳跃的天际线,平静的水面浮现着金碧辉煌的倒影。大本钟雄浑的声音悠然回荡。这就是十几年前在《三十九级台阶》中看到过的那幢大厦。今天,老冯就站在它的面前。

走近观瞧,一排排狭长的尖矢型窗,一根根直指云天的壁柱及柱顶的小尖塔,以及墙面上一道道的竖向条纹,划出无数向上升腾的垂直线,乃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语言。镂空的窗棂,精细的人像浮雕,使哥特式建筑注重外立面细节的特色更加突出,与中世纪的大教堂十分神似。凡此种种,再加上石料呈现出的绝类牛津各古老书院的黄色,更显得古老而高贵。若不提示,还真猜不出这座精美而恢弘的楼堂仅仅是1840―65年间建造的。上院落成于1847年,下院五年投后入使用。

国会大厦(House of Parliament),又称威斯特敏斯特宫(Westminster Palace),是浪漫主义的哥特式建筑和古典主义的混合物。它浴火重生的时候,正赶上“哥特复兴时代”。在那一百来年中,英国人对哥特式建筑有独到的偏爱,各种口味的建筑师、评论家和文人赋予这种建筑风格以无数的美德,诸如“最自然”、“最道德”、“最理性”、“最真实”、“最正统”等等,连桂冠诗人们也不能免俗。在这样的时代,关于这座见证着国体变迁的重要建筑采用什么风格,自然引发了白热化的争议,最后,维多利亚女王也卷了进来,伊把提倡哥特式建筑拔高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籍以弘扬基督教精神,教化日益商业化的社会。

于是,从九十七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的查尔斯?巴雷(Sir Charles Barry)方案,被交给了狂热的哥特建筑崇拜者奥古斯塔?普京(Augustus Welby Pugin,与现任罗儿刹大可汗无关)进行修改。后者给这个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运动相结合的大师级作品,披上了华丽的哥特外衣。平面的布局没有大的改动,就着幸存下来的威斯特敏斯特大厅、圣?史蒂芬礼拜堂地下室,形成大致对称的长方形,以三排宫廷大楼为主体,七座横楼联络其间,内有十一个庭院、1100个房间。但这些都被完全哥特化的外立面整齐划一地包裹起来。南北各添了一座方塔。西南角以女王名字命名的维多利亚塔,高102.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砖石结构方塔。塔顶高耸的旗杆上,每当国会开会就升起米字旗。西北角的塔没有南塔高(老冯查了几处资料,一说96米,一说98米,一说100.3米,老冯没机会亲自量一下,不敢定论),也没沾上皇家名讳的光,但却更出名,那就是大本钟,几乎成了伦敦乃至英国的标志(一百年前外星人出版的旅游指南中甚至把它当作地球的代表,但听说最近给改成兴庆宫沉香厅了),这一定令当时的建筑师始料不及。建筑的中部类似教堂的尖塔,是大火中幸存的宝石塔(Jewel Tower)。这些后加上去的塔楼,以及周遭外墙上的小尖塔,令原设计的古典风格荡然无存。外立面的精致装饰,都是在女王夫婿阿尔伯特亲王的要求下加上去的。遗憾的是,两位大师都没见到他们作品的最后完工,普京40岁上于1852年过世;身为工程总监的巴雷也只活到1860年,那年他65岁。

但国会大厦的前身,作为议会的威斯特敏斯特宫却不是伦敦古城里的小字辈。它始建于1042年,是专为国王爱德华修建的。从建成之日直到1512年,一直是英国的王宫。爱德华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裔,年轻时流亡诺曼底,隐居在修道院,成了虔诚的教徒,所以被称作“忏悔者爱德华”。他于1043年登基后,把宫廷从温切斯特迁到太误事河畔的威斯特敏斯特,并建造了威斯特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也就是通常说的西敏寺,后来成了历代国王加冕的地方。从此,已有千年历史的伦敦才成为英国的首都。

当初建伦敦城的时候一准是没请先生看风水,2000年来火灾不断,多次把全城烧为白地。威宫建成以来,宫里宫外多次走水,但威宫始终安然无恙。1512年的一把大火,烧走了王室,但并没有毁掉威宫;1666年的伦敦大火,夷平了伦敦80%的建筑,也没奈它何。包括本?拉登的祖师爷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都没把它怎么样。但祝融之劫最终还是没能逃过。1834年,800多年历史的威斯特敏斯特宫终于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瓦砾场,只剩下古老的威斯特敏斯特大厅和宝石塔屹立不倒。

进入大厦是件颇费周折的事。本来参观是开放的,但风闻本?拉登的师兄爱尔兰共和军(IRA)要来投炸弹,所以不再公开接待游客。要进来,须通过议员或工作人员提前七~八周安排。由维多利亚塔下的国王门入内时,须检查所有的随身物品,并过安检门。幸亏没带兔子来,该同志的模样和举止太像恐怖分子。

进门后就是110英尺长的御走廊,高大宽阔,高和宽都是44米,安静肃穆。每年国会开幕,英王就是从这里进入上院。两厢挂满了描述重大历史场景的绘画,其中两幅最著名的是马克莱斯的《纳尔逊之死图》和《威灵顿与布吕歇尔会师图》。还有乔治一世以降历代国王、王后的肖像和塑像,以及诺曼征服以来的皇室族谱,历朝历代国王的名讳和家族徽章。英国的王朝与中国不同,从诺曼底的威廉以降,都是同根同源,不同的朝代只不过是不同的分支而已。

由南向北,参观顺序依次是上院、中堂、下院,最后由圣?史蒂芬门厅到威斯特敏斯特大厅。八边形的中堂,是整座大厦的中心,来访者就在这里等候他们要会见的议员。其华丽的装饰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杰作。

威斯特敏斯特大厅是议会大厦的出口,它是威廉二世扩建威斯特敏斯特宫时于1087~99年建造的,是当时全欧最大的厅堂,也是千年威宫古建筑中硕果仅存的。它坐落在国会大厦的西北侧,与华丽辉煌的新贵相比,越发显得古朴苍凉。大厅的结构有些类似于教堂,采用肋架券的方式延伸跨度,大块石头砌成的外墙上没有任何奢华的精雕细刻,橡木为梁,青瓦为顶,壁柱和小尖塔粗重敦实。大厅之内也没有任何装饰,连吊顶都没有。1850平方码的面积、27米的高度,大厅空旷得有些阴森;14世纪改建后的屋顶取消了立柱,成为当时欧洲跨度最大的建筑。建造它的初衷,是作为大型宴会厅和娱乐场所。后来用处可大了去了,国王的加冕典礼在这里举行,它还是议会的前身――皇家咨议会的场所,1265年由蒙特福德主持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议会也在此召开。现在,重要的庆典活动在这里举行,包括1977年女王庆祝银婚,1986年英联邦议会大会开幕式,1988年纪念“光荣革命”300周年,1995年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50周年,有时国会还在这里接待重要国宾。它又是英王薨后停尸待葬的地方,地面上镶嵌的碑文,说明某年某月哪个国王在这里躺过。个别超级精英也享此哀荣,如温斯顿?丘吉尔(1965)。

整个国会像一座艺术馆,除了建筑本身的精雕细刻和历史壁画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雕塑。狮心王理查头戴王冠,络腮短须,跨乘战马,高举长剑,雄姿勃发,是英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王。克伦威尔也大模大样地手把剑柄立在威厅之外。他主持了英国历史上十一年的短暂共和,建铁军,战王党,斩国王,逐议会,独揽大权,穷兵黩武,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门厅里还有正义女神的大理石坐像。女神手擎天平,象征公正,旁边的两位使女,一位执剑,象征武力;一位摇动橄榄枝,代表宽容。

不过,最传神的还是丘吉尔像,老冯找到两尊,但都对老爷子不太尊重。大本钟西面的广场上有一座,驼着背,拄着杖,肥胖臃肿,老态龙钟。若老丘有灵,对这样有损形象的作品一定要愤怒的。尼克松在Leaders一书中说,丘相爷是极度自尊的,总在公众面前展现强健的形象,即使老到步履维艰,面对记者时也要甩开搀扶,伸两根胡萝卜一般的肥胖手指比一个著名的“V”。现在,怎能忍受以这样老迈孱弱的样子示于世人?下院门厅里另有一尊他的像,与另一位名相(忘了是谁)各把大门一边充门神。这一尊就有些卡通了:塑造出来的老丘正值壮年,弓步,双手叉腰(腰就是他老人家全身最粗的部位,笔者注),腆着便便大腹,凝眉瞪眼,圆张尊口,作声色俱厉状。这副尊容倒是很性格,不过让人觉得滑稽。或许是在这个过于严肃的场合,牺牲他老人家一点光辉形象,调剂一下气氛罢。不过,这尊漫画像倒成了议员们的吉祥符,每个要出席发言的议员都要摸一摸老爷子伸出来的那只脚,也就是国内一位知名体育解说员所说的前脚,据说这能使拙嘴之士变得巧舌如簧,从而在演讲、辩论中得到好运。是故,整座铜像都已氧化得乌黑,唯有那只鞋头让临时抱佛脚的诸公摩挲得锃亮,露出鲜艳的黄铜原色。为了能顺利完成在英的学业,老冯也在那只脚上摸了一把。

通宝推:李寒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