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海后学的幸福生活 -- 东海后学

共:💬22 🌺1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东海后学的幸福生活

【河里泡久了,也想冒个泡。这是东海在河里第一次发原创帖子,学习一下相关操作。内容是以前写的旧帖,曾在炎龙在线发过。】

结婚4年了,我自认为婚后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是我人生经历过的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而且还将继续幸福下去,问了一下夫人,她也这么认为。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幸福生活。

幸运的相识

和妻子相识的很早。我们来自同一个小县城,在同一所小学里就读,同级不同班,然后上了同一所中学,初中同班了两年,后来调班的时候分开,高中仍是同级不同班。可是是我们交朋友的时候,问她,她居然不知道我们是同学,对我一点印象都没有,而我对她印象深刻,不是暗恋,是气愤。

记得是上初二的时候,有一篇英文课文是澳大利亚的来信,好像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写的。我们当时每天都有一节晨读课,就着在上午四节正课之前,加一节课,一般是早到校跑步或者做操,然后晨读,再吃早饭,才是上正课。我在大声朗读课文的时候,忽然发了一声感慨:“怎么没有回信的地址?!”大概是受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困扰,一吐心言。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我们县城的教育非常守旧,一进初中,就严格执行男女分座制度(即男女生不能同位),男女同学之间甚少有什么交流,我本身又是比较内向的人(我们高中一班里有7、8个女生,50多男生,我毕业的时候有一半的女生从来没有说过话,初中时的情况好点,也差不多),所以虽有青春的萌动,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读着课本中的英文书信,不由得发出关鸠之盼。

妻子当时的位子在我的前一排的右侧,听了我的感慨,她和她的同位好把我一通嗤笑,具体的言辞我都忘了,只记的当时差点恼羞成怒,因为大失面子,而且外泄了心事,所以记忆的特别深刻。

对妻子的另一个印象是,在一次班会上,她的发言,大意为最喜欢吃的饭食是鱼汤泡米饭。引起我的腹议:鱼汤这么腥(当时我们当地一般只能吃到河鱼,比较腥),怎么泡米饭吃,太怪异了。

妻子是个姿色一般,学习也一般的女孩,所以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就是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印象,后来我们分了班,彼此就更没有交集了,对她的动向一无所知。

2000年,我离开工作的城市,来到北京,成了北漂一员。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去坐火车,在站台上听到有人叫我,原来是一位老同学,他也在北京工作,刚到北京的时候我还住在他那里。我们是乘同一列火车回家。上了火车,一见面,发现妻子也在座,我记得她,是初中同学,她却不记得我了,认为是陌生人。

原来我的这位老同学,也是我们共同的初中同学,和我还曾同位,后来他高中又和妻子同班,上大学的时候和我同在一个城市,后来他毕业去了北京。妻子是复读了一年,在北京读大学,然后留京。他们平时有联系,所以过年一起回老家。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就这么我和妻子在北京相识了。大家在火车上谈了一路,算是重新认识了。回京的时候大家又是通行。但是回京后就彼此失去了联系。

前文说了我是比较内向的人,虽然在火车上,对妻子隐隐约约有了感觉,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彼此留下了电话等通讯方式,却犹犹豫豫的一直没有行动。

一晃就是一年。

2001年,又到过年回家的时间,我又坐火车回老家,哈,这次是我在火车上发现了站台上的妻子和那位老同学。大家又是同一列火车。这次都熟识了,又聊了一路。然后是同样的回京,同样的没有联系。

就在我犹犹豫豫、蠢蠢欲动的时候,双方的老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我们生长的小县城很小,没有不认识的人家。妻子的父亲曾经作为老师教过我的父母,而我的姥爷还在一次地震中救过妻子的奶奶。说起来都是熟人,而且还都是早上晨练的拳友和老年大学的同学。我们每次坐火车回家,双方父母都去接站的,一见面,“这是你的闺女”“这是你的儿子”,就有了印象了。回来一打听,都还没有解决个人问题,就找了中间人来撮合我们两人。这个中间人就是我们的那位老同学。

看我们迟迟没有联系,老同学就用打羽毛球的名义把我们约到一起,双方家长事先都和我们通了气,我们就这么——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交往。

2002年,这次就是我们两人一起坐火车回家了。

关键词(Tags): #家庭生活通宝推:煮酒正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