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人讲英语(一) CNN 对邓亚萍的访谈 -- pxpxpx

共:💬266 🌺9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宋美龄的英语

应该是一流的,毕竟是美国受的教育,而且是韦斯理学院的。以前在文章里读到宋氏姐妹英语有美国南方口音,这次宋美龄的好像没听出来。

但觉得她的英语也并不是特别的震撼。可能是她们那个年代的英语与当代的不太一样了吧。这种语言现象在各语言里都一样。记得几年前读到冀朝柱(还是冀朝鼎?忘了)的英语,刚一看也是感觉一顿,与当代人说的不一样,冀是哈佛出来的。另外,美国人对一个人的英文本身并不是特别注重,甚至不大喜欢太专注咬文嚼字。从我个人的感受,老美对人的个性魅力更重视,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更容易敲开美国人的大们(或许还有他们的钱包)。私以为这才是宋美龄在美演讲游说成功的第一要素。

叉开一下,章诒和的《往是并不如烟》里提到康有为的外孙女与罗隆基之间的英文书信往来,用的是非常典雅的英语,是不是他们是英国的英文教育,古典英语?

英语的引文好像有几个小地方有误,the Hitler is our first concern。这里的the是不是衍文?as a moment's notice应是AT a moment's notice.还有when Japan failed to bring China cringing to her knees as she vaunted里的第二个she有点问题,从面看,she(her)指中国,但第二个明显是指日本,这种用法不能说错,但不是太好,而且说到敌国用she,不太合适。

这几个华人中,洪晃与王健的英语,耳朵听上去最舒服,与母语没什么区别。马英九的次之,马的与母语还差很多,但听上去比较顺耳。邓亚萍,李小龙还有大使的,听不了,其他的都不太“顺耳”。口音不是关键,主要是不流畅。李小龙的英语听过一些,很不错,但还是有些顿的感觉,还不是很母语。

几位外交官里,李肇星的英语能感觉到是下了功夫的,而且肯定作过大量的书报阅读,遣词造句与老美的习惯很接近。以前常常看到关于我们的外交官如何与老美“斗争”的报导,什么反击了他们的挑衅之类。对此有点不以为然,外交官的一个任务就是交朋友,建立关系,越多越好,你不知到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而且美国人与人初次见面,很喜欢用一句听上去不太友好的话刺你一下,不仅是外交场合,一般人也是这样。他们会观查你的反映,如果你能用双关语,笑话等把球踢回去,他们会哈哈大笑。下面的事就好办了,老美会认为你是自己人,跟他们有共同语言。如果你老是绷着一根阶级斗争的弦,动不动就火药味十足,别人只能敬尔远之。

好文,期待下文

关键词(Tags): #宋美龄#韦斯理#外交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