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 foundera

共:💬25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五部 第一章时代特征

第一章时代特征

到1942 年底,德国最高指挥层已失去运筹帷幄的能力,这成了它在当时

的最重要的特征。当时,希特勒不是利用尚存的防卫潜力和广阔的占领区,

制定一个明智的、要求不过高的战略。使战争落得一个较好的结局,而是完

全按照他在11 月20 日给墨索里尼的信中的豪言壮语行事。他在信中说,他

“是一个越遭受打击⋯⋯越发坚强的男子汉”,现在他只“有一个信念――

战斗”。①墨索里尼不同意他的观点,回信中他明确建议――后来他又多次

提出,必须“以某种方式结束已毫无意义的对俄战争”,以便集中力量对付

“头号敌人英国”,及其构成重大威胁的空中优势。而他的德国伙伴却把这

一思想看成是”无稽之谈”,以致于政治当局或国防军指挥参谋部都没有对

战争的这种解决方案进行一丝一毫的认真分析。

希特勒的战争准则,总的来说,是违背战争艺术的全部准则的。它的全

部内容就是维持已得的,夺回失去的,分兵把口,面面俱到。在这种思想指

导下,被迫进行战略防御的观点从未有过市场:国防军统帅部仓促下达的指

令中,没有一个使用过向战略防御转变的字眼。即便是在防御形势下,这种

观点也很少得到希特勒的支持。形势越是紧迫,他越是喋喋不体地说:“敌

人的兵力不久就会耗竭一空。”因此,长时间以来从未出现过一种思想,即

放弃一些没有意义或失去意义的阵地或地域――那怕不是在全线――但至少

应该减少风险,以便组建预备队。取得更大的战役机动性,从地域的束缚下

解放出来,从而重新赢得部分行动自由。然而,他却认为,必须坚持到底,

否则,便会“失去重要物资”他认为必须固守,因为固守是防御的最强有力

的形式;他认为必须牵住敌人,使敌人无法在其他地方出现,但往往却做茧

自缚,坐失良机。

这些“原则”――加上他随意滥用的严历命令,便是他长篇大论、常常

是“马后炮”的“决断”的基础。根据这些决断,一块块地段相继丢失,主

动权日渐丧失,越来越受制于敌人。

上文所列举的希特勒的所有重大的领导错误,都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

是他领导能力的突然衰退,也不能归咎于11 月事件。大约1 个月以后,国防

军指挥参谋部以坦率的语调在战时日志中写道:“直到现在⋯⋯还没有作出

完整的决策;似乎元首已不再具备此种能力了。”这种观点本来就不是什么

新发现,也不能作为他处在1942 年末至1943 年初德国战争进一步衰败时的

精神状态。他缺少一批追随他的将军。作者认为。希特勒一直认为血汗耗尽

的德国国防军,仍占绝对优势,强如往昔;而他身边的高参,几乎没有一人

出来直谏,阴止他的这种僵化观念延续。

约德尔将军长期置身于9 月争吵的后遗症之中,虽然也偶尔冲动,但他

以其全部的意志克制自己,不再触犯这位独裁者的尊严。蔡茨勒将军,目前

只能做一名有求必应的助手。而其他将军,经过多年的考验,还没有一位能

代替他的职位,更不用说高他一筹了。如果希特勒不放弃对军事领导。尤其

是对陆军领导,那么在他身边的任何精明强干的军事领导人,都会步蔡茨勒

的后尘,很快被搞得精疲力竭①从这个意义上说,日益增长的重大弊端不能

不再次归咎到国防军领率机构的组织体制。一方面,蔡茨勒效仿希特勒对盟

邦的态度,在东线战场上设置“障碍”,使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越来越难以掌

握战争的全局;而另一方面,越来越繁重的“统帅部战场”的指挥任务需要

指挥参谋部去完成。“陆军第一总参谋部军官,早就成了陆军第二个作战处,

除它之外,希特勒又将补给工作交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军需处负责。然而,

这两个单位既无自己的部队。又无装备,完全依靠与国防军各军种总司令部,

特别是陆军总参谋部的协作。贻害最大的是由于希特勒对敌人的低估,企图

将西线情报处由陆军总参谋部划归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只是由于蔡茨勒的顽

强抵制、这一企图才未能实现。该处设在柏林,处长必须每月一至两次向设

在东普鲁士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汇报。但从未面见过希特勒。而蔡茨勒也不

准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插手统帅部战场的后方军事管理工作。

空军和海军是在其总司令统一领导下,而且其总司令都与希特勒保持着

密切联系;而陆军的分工不过是协助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收集每日情报而已。

当时,空军的状况是,作战能力急骤下降,而海军,自1943 年春,由卓越的

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海军大将接管后,这个在德国唯一还保持进攻的领域,

也几乎处于停顿。因此,从战略高度对这些失利对全局造成的影响,事先作

出判断,或者采取挽救措施,对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来说,可能性极小,更

谈不上对事件进行高瞻远瞩的分析。这样,希特勒自己的“工作班子”,也

被他自己的杂乱无章,搞得精疲力竭,过早夭折。

德国大本营在德国失去主动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从事的这种单调

的工作到本书这一章为止,只是作为这一阶段的特殊事件加以描述的。一些

形势讨论会的速记稿,可能比作者的描述更能如实全面地反映大本营里所发

生的事情和情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