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狂想曲】中島狂想曲——短暂的富岳之梦 -- 宝剑橡叶骑士

共:💬29 🌺1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结

战争后期,日本的命运正如中岛所预测,在战略轰炸下最终走向了覆灭,而有关“富嶽”的各种研究资料,有的毁于战火,有的被自毁,所以留下的只是各种纷纭之传说,即便是三面图也没有一个定说,有最早的小泉设计所海军机设计部的单垂尾,单层机首,前三点起落架式,也有稍大一些的太田制作所陆军机设计部的双垂尾,单层机首,后三点起落架式,更有被称为最终案的单垂尾,双层机首,前三点起落架式的,甚至还有将椭圆机翼型的川西TB试案误以为是“富嶽”的,“富嶽”的身影始终被笼罩在了一片疑问之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OLOR="RoyalBlue"]装备反转螺旋桨的设想[/COLOR]

最终,活塞引擎的六发轰炸机,只有美国康维尔飞机公司所设计,问世后不久便立即消失在了喷气时代洪流之中的B-36,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喷气式B-52。中岛当时梦想着使用“富嶽”压垮美国,而B-52可以携带30吨炸弹,在越南战场上仅72年就投下了55万吨的炸弹,这也没有将越南压垮,可见,即便“富嶽”凌空,也未必是“必胜”的。

中岛提出这样的所谓“必胜战策”的可行性到底如何,这里不妨可以对比一下相对规模要小得多的B-29,B-29的原型的研发工作开始于1934年,1939年底正式定型,原型机XB-29于1942年9月开始试飞,生产线的启动则要到1943年9月,到1946年为止,一共生产了2766架。当时每架B-29单价600,000美元,订单总值达30亿美元。即便如此B-29在接受订单时仅仅作了风洞实验而尚未曾真正试飞,该计划因而又有“30亿美金的赌博”之称。

再看一看规模与“富嶽”相近的B-36,这种巨大的飞机的诞生也是基于一种如果英伦三岛沦陷,那么即便在美国本土也可以对德国进行战略打击的理论前途下,在1941年4月提出设想,同年11月由康维尔飞机公司开始进行原形机开发工作的,这种巨大的飞机翼展70.15米,全长49.44米,总重160吨。虽然没有如同其日本对手一样被关在研究所日夜兼程,但设计工作还是步履维艰,样机的飞行拖到了1946年8月8日,最终没有赶上大战,而投入现役则要到1948年6月。推进B-36庞大的身躯的最早为是6台3800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R-4360四排28缸的引擎,和“富嶽”遇到的困难一样,这6台巨大的发动机也有散热不足而容易起火的问题,即便如此也很难让B-36达到应有的性能,直到在翼端加装了4台通用电气的J47-19喷气发动机之后,才使得这种巨大的轰炸机不至于成为“无用的笨牛”,这时已经到了1949年7月19日,距离她们匆匆退出现役的时间也只有十年之遥。与中岛最初动辄数千架的Z计划相比,B-36的产量即便包括样机和实验机也只有区区384架,生产数量之少引人瞩目。其原因自然一是战争已经结束,而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成熟,使活塞引擎飞机性能达到了极限。可想而知,即便给予中岛知久平机会,费尽周折研制而成的“富嶽”也将和B-36一样,刚刚诞生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OLOR="royalblue"]“富嶽”与B-29,B-36以及B-52等巨型美国猛禽的同比例俯视图。[/COLOR]

在美国如此巨大的工业力下尚且如此,从1942年底才提出的“富嶽”计划,其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实在是不容乐观。不过,至于中岛在这个计划中,获得了多少投资,到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了。在日本这样的军国主义国家里,越是巨大的军事计划,越会激发起狂妄军人们的痴心妄想,而对于提出计划的财阀们而言,现实性可行性如何已经无关紧要,落入其兜囊的巨大的利益才是他们希望攫取的目标。

“富嶽”本身最后只能是梦幻一场,然而,战后在“中岛飞行机”的废墟上重生的大型汽车产业的名称,便是战后享有声誉的“富士重工”,这“富士”之名也算是为这个翱翔于梦幻天际中那只大鸟的一曲挽歌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