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兵拜河(续):一个老人的回忆录(十二) -- 您很象飞行员嘛

共:💬86 🌺5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个老人的回忆录(二一)----起义前夕

第十二章、红心向党走向光明

(74)起义前夕

我到凌源后,部队驻地很分散。第七团团部(团长王春普)带着两个营驻凌源县城。一个营驻凌源南门外火车站及其两侧几个车站;第八团团部(团长刘斌)带着一个营驻凌源城内,两个营驻平泉县以东各火车站;第九团团部及其第三营驻凌源城内,一、二两营驻叶柏寿(今建平县城)火车站及其以西几个车站;东保三支队司令部及直属警卫排、通讯排驻凌源城内。我兼任凌源县城防司令,并指挥凌源县保安大队(约三百多人)。第九团团长赵序五一直在他的老巢阜新养病未归队(解放后镇压)。

由于我迫切希望早日起义进到解放区,我一到凌源就派周太暄同志化装去热中解放区联系。当时热中赤峰、宁城、隆化等几个县城,都在国民党十三军手里,军部在承德。我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在林西县城,分局书记是程子华同志,他还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黄火青同志。军区所属部队十六旅(旅长张德发,政委黄志勇)。这时,在赤峰以南王爷府、八里罕等地活动,周太喧到了八里罕与我十六旅取得了联系,由十六旅派了一位作战科长戴平(上海人,现任外交部礼宾司长)同志到凌源,我以他是南方来的客人,住在我家,他同周太暄携带着出入证,来往均很便利、安全。这时,邓钧洪同志也由阜新到了凌源。

凌源县城是原热河东南部朝阳到承德的铁路中间站,有两万多人口,东西两面是小平川,南北靠山,西去平泉县城几十华里,驻有国民党十三军之一个团;东南五十华里的一个集镇驻有九十三军之一团;东北天义县城,也有九十三军之一个团。凌源城内有九十三军一个弹药仓库,存有各种炮弹和步、机枪弹。还有美国“救济总署”设有一个分站,站内存有衣服和面粉等物资。南门外火车站堆放着小米、高粱,这些粮食是凌源县长安航书和县公安局长、县银行经理等人在四乡农民手中收缴来的,准备运往锦州出售。据说这批粮食可获利上百万元东北流通券。我以城防司令名义,提出守城部队需储备半年粮食为借口,不同意这批粮食出境。我还认为上述这些物资都是解放区需要的,我们计划在起义时把它运走。有一天,安县长请我吃饭,要求我放走这批粮食,并说守城部队的口粮,他正在筹备。我坚决不同意,当天夜晚,热河省主席刘多荃打电话给我,以和我商量的口吻要我放走这批粮食,并说他保证筹备守城部队的口粮,我还是不同意而拖延下来了。

按当时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东保三支队多是原来地主武装,成份很复杂,没有外力支援,要拉出这个部队进解放区是困难的。因而我要戴平同志再回解放区向党组织汇报情况派部队支援我,而且越早越好。戴在四月上旬到解放区,据他回来对我讲,军区首长的意见是希望我抓紧时间把部队整训好,尽可能在凌源多驻一个时期,在最有利时行动。至于派部队支援和运走大批物资,现正在准备。并说东保三支队起义后,将扩大编制,并由我一直领导这支部队,直到全国解放。我当时表示,我不想再带这个部队,到解放区以后再考虑,但是我一定把起义工作搞好,决心为民族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迎着风浪前进。

这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仍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谈判“和平”,另一面发动几百万大军向各个解放区进攻,胡宗南部队已进占延安。东北战场也打得十分激烈。杜聿明声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在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但是,他指挥的部队,却整师、整团被“东北民主联军”(这时在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已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消灭。十三军的八十九师,在辽东全师覆灭,师长以下全被俘虏。

四月下旬初,我以东保三支队已有两个月没饷。虽粮食按时供应,菜金也不缺,但官兵没有零用钱。我写信给杜聿明,他回信要我派支队军需主任(是杜的军需处长介绍来的)到沈阳领饷。领到后,我同戴平、邓钧洪、周太暄三同志研究是否发放?他们三人都主张暂时保管。这天他们提出要我写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考虑了一下,我说:“我对劳动人民没有贡献,而且做过国民党的高级官,等我率部起义成功后再入党比较好。”结果,他们也同意了我的意见。

由于八十九师在辽东被消灭,杜聿明要石觉在热河重新组织八十九师。我耳闻东保三支队有可能编并,我又要戴平回解放区要求程子华司令员立即派部队支援我起义,否则会“夜长梦多”。

四月二十七日,戴平同志回凌源。他说,军区首长同意我在三十日夜晚发动五月一日举行的起义,支援我的是十六旅的五个营。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军区首长要我在这节日举行起义,是有深远意义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