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若兰 酒馆听到的一些事(一)。 -- 淡紫若兰

共:💬36 🌺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若兰之酒馆见闻二

若兰好酒,无酒不欢。所以经常光顾一些小酒馆,解馋。

老大曾很无奈地说过:要不是咱们在穆斯林(还是伊斯兰来着)国家没有据点,我真想直接把你派到那儿去,看你还怎么总喝酒。

若兰在 前文“大学里听说的一些趣闻”里,就曾经说过,若兰问某先生:某型导弹打靶的时候,就是导弹变了鱼雷,其实,这个传闻就是若兰在酒馆里听到的。

那个时候,若兰正在北京某研究所实习,这个地方,北京地图都找不到,因为它在比卢沟桥还往南的地方。

说起这个研究所得地理位置来也算是有些趣事,那个研究所里,有若兰同班的两个同学,若兰上大学的时候不务正业,一路降级,所以和若兰同班的同学,那就不知道到底是哪年入学的了。

其中有一位,据说家长是该研究所的牛人,所以这位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这里上班了。

若兰去实习的第一天,就听到后面有人喊:若兰!

一回头,居然是这位同学。

老同学见面,亲热劲就不用说了,不过那几天,这位同学就要参加某个工作,要一直持续到若兰离开之后,所以后来,若兰实习期间,也就没办法再见面了。

题外话了。

那个时候若兰很自在,每天完成实习项目之后,就到旁边的烧烤摊吃些烤串,自娱自乐。

没有几天,若兰就和他们建立了这个友好关系。每天若兰一到,外面的小烧烤师傅就喊:xx桌多少多少个串,两瓶啤酒上着。

相视一笑,然后若兰就施施然到下面去买份北京晚报,回来之后坐在桌子旁看报纸喝啤酒,等到串也上来了,就边吃边喝边看。

他们不忙的时候,也会坐在若兰这桌聊天,或许按北京话叫侃山。

当时就曾经说过这个导弹变鱼雷的话。若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北京侃爷,那绝对一个比一个能说,真假,若兰哪儿知道啊。

结果就是后来若兰冒失地问了那么一句:真的啊?

嗨,那位一拍大腿:你问问x工就知道了,哥们能蒙你么。

后来若兰等同学们离开的时候,若兰还专门去吃了一顿,说兄弟要走了,不知道以后甚么时候再见了。

当时烧烤那位和服务那位同时问了一句:哥们,你不是这儿的啊?~~~~~

你这北京味儿可是挺溜的。

看来若兰的北京味儿还算地道吧,呵呵。

后来,若兰第二年来北京参加安全焦点技术峰会的时候,还曾经想回到这里和他们打个招呼。

但是,那就是不可能的事了。他们,太靠南,甚至不在北京市区地图上。而若兰,当时是在小汤山,没记错的话:太靠北,也不在北京市区的地图上。

一南一北,这一来一回,那就一天的时间都不够了,所以见面,基本就是不可能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若兰能回到那个地方和他们,如果在的话,再好好聊聊。

有点点遗憾,但也不是特别遗憾。

毕竟在每个地方的酒馆,也都有这些可爱可亲的哥们儿们,和你聊聊一些好玩的事儿。

若兰在东北生活30年不止,就说说在家里这面听到的一些事儿好了。

在这些酒馆,很多您听到的东西,是和时事相关的。而且是您从正规渠道不曾听说的,是否是官方发言,那就另一回事儿。

比如说,很多人还都记得:H市某医院,天价治疗,但是病人依旧去世了。

若兰不用说媒体的一致口诛笔伐,说那些,其实没有什么用处。

若兰说说自己听到的一些事情好了。

其实啊,在若兰刚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曾经和朋友说过:切,如果你有钱就能延续生命,那比尔盖茨同志能活一万多岁还不止。

您觉得可能么?

这些报导里,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这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

然后铺天盖地的是什么:花了五百万,人死了。。。

教师能挣五百万啊!若兰也想当教师去……

又要有些人说了:若兰,你这不符合逻辑,一个退休老教师怎么了?就算他没有这些钱,可他的儿女有这个钱难道不正常么?

哥们,若兰可从来没说这事儿不正常,但是,那您就别把这个所谓的退休老教师的身份,和他儿女花了多少钱这两件事一块拿出来说!!

别打自己的嘴巴!

发生这些事儿的时候,若兰正好有朋友,她的老公就在某医院工作,而且,基本上跟了所有查帐、采访等过程。

等到在ccxv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按若兰朋友的说法:我老公气得都哆嗦了。

您不能不承认电视剪辑的能力,如果他们想,绝对是断章取义的大拿们。

若兰再次声明:我可没说他们当时玩这个了。

我只是说如果!

这么说吧:举个例子,某女,服务行业,拒绝某客人纠缠,于是怒而出手,咔嚓一刀,死人了。发生了之后,街头被采访群众说:很理解她的心情,但是这事不能原谅。

如果媒体拿到了这段,那怎么剪辑,就要看他们的主导思想。

如果同情这女的,电视里出来的就是:很理解。

如果不同情,你将会看到的是:不能原谅。

中间说了什么,嘿嘿,您,不会知道的。

若兰的朋友说了:老公基本都跟着监督了,都跟着查帐了,采访的过程也都跟着了,不过,到了最后,电视播出,那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开个玩笑说:

本来是负责财务的某接受采访人员,当记者突然问起:这个抢救过程是否合理。

一个财务人员,他只能说不知道,他上哪儿知道这事儿去啊!

就算是个院长,当问起他不知道的范畴,只要作为一个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他肯定会说:

这个,我不清楚……

但是,一旦被剪辑了。

那就谁也说不清楚自己回答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了。

就是这么简单。

若兰当时的女朋友供职于另一医院,她说:这病人当时是在他们医院的,后来院长发现,这位的情况,好像有些蹊跷啊。

于是和家属提出:您转院吧,我们治不了。

而这位所谓的普通病人,就为了让他转院,您猜猜医院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嘿嘿。某医院免费赠送了这位病人——

一台呼吸机!

您走吧,呼吸机我们送您了。

是不是正常,若兰可不知道了。

当年,若兰在世界杯期间,因为踢球骨折,在某骨伤科专科医院住院。

曾听当时医院某护工说过当时这位退休老教师转院的场面,当时,这位正在那个医院做护工:

哎呀妈呀,那人那个多啊。从门口护送到病房,跟黑社会似的。俺这一辈子就没见过那么大的排场。

这位老爷子喝口水:俺还以为是来了啥领导呢。

若兰当时想,其实,嘿嘿,倒也是领导,一个五百万的领导。

不说了,酒馆轶闻,不上台面。

关键词(Tags): #若兰#酒馆见闻#天价医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