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保加利亚通史【第四次校对完整版】 -- 生命之歌

共:💬39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三卷 中世纪的保加利亚 第十部分

自从赶走马扎尔人后,西美昂即可以专心对付拜占庭人。公元896年,西美昂再次集中大军进攻拜占庭。这次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打到了色雷斯的东部,离君士坦丁堡距离已经相当近。拜占庭人很害怕就答应释放所有的保加利亚战俘。但是西美昂仍然没有退兵的意思,而是直接扑向保加罗菲格城(Bulgarophygon),拜占庭皇帝匆忙组织部分阿拉伯俘虏迎战,因为阿拉伯人本来就不愿为拜占庭人卖命,并且拜占庭的主力部队也没有时间赶到,所以西美昂的保加利亚军队占到绝对优势,决定性的战胜拜占庭人。其实说句实话,就算是拜占庭主力赶回来其实也会失败,因为不论是在南部还是北部的战斗中拜占庭军队都处于绝对劣势,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因此,在同年拜占庭人在绝对的失败下与保加利亚人订立合约,既要割地,又要赔款。把天朝大国的脸又一次丢光了,正像当时的拜占庭历史学家所说:“罗马人再一次决定性的失败,但不久的一天他们将会遭到彻底的毁灭”。果然拜占庭人接二连三的在各个战场失败:公元902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失陷;同年,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被阿拉伯人占领;公元904年7月,拜占庭商业大城塞萨洛尼基被阿拉伯人攻陷;公元907年,罗斯大公奥列格(Oleg,882-912)率领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城下,强迫拜占庭人同意罗斯商人在拜占庭经商。这一次是罗斯人第一次进入拜占庭,不过后来事情发展则会更严重。就在此候,西美昂利用拜占庭人的失败也趁火打劫,强迫拜占庭人修改边界,一直把保加利亚的边界向前推进到了塞萨洛尼基城下。不过拜占庭皇帝的失败不仅于此,利奥六世一共结了四次婚。他的前三任妻子都过早去世,所以一直没有留下孩子。直到公元905年,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才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在911年6月9日被利奥六世加冕为共制皇帝,可是利奥六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自始至终都在自己给自己做的套中生活。在他所主持编辑的《皇帝立法》中曾明确规定禁止第三次婚姻,可是他自己却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900年)与非利吉亚人尤多西亚贝亚纳结婚,从而口是心非的自己背叛自己制定的法律。由于这次婚姻,在政府和教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他的第三任妻子也不幸在一年后去世。可皇帝却好像是故意要与教会作对,居然还要和第四任妻子结婚。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教会虽然作了部分妥协,但申明他如果想要让自己与第四任妻子的儿子可以合法继承皇位,就要在他的儿子施洗前与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分开。可皇帝并未这样做,而是把他的妻子进封为皇后。这个错误举动一下便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Nikolaos I Mystikos,901-907,912-925)甚至于不允许皇帝进入教堂进行礼拜。我们的利奥皇帝也不是傻瓜,他要完全和大教长对着干。公元907年,利奥六世积极与罗马教皇塞吉阿斯三世(Sergius III,904-911)联系,要求得到罗马教皇的特许状(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这个举动就相当于拜占庭皇帝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承认罗马教皇在教会中拥有最高权力。罗马教皇自然欣然接受,因为这样做他也可以超越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从而不费一兵一卒的渗透到东部教会,最后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所以他立刻就为利奥六世制作特许状,命令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立刻退休,并换上了忠于利奥的尤塞米乌斯(Euthymios,907-912)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虽然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感到非常得意,但他却为数年之后的内部战争埋下祸根。因为大教长的更换,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913-920,945-959)——这个一生坎坷的孩子在公元911年6月9日被加冕为皇帝,将来数十年的混乱局势至此开始。

公元912年5月12日,利奥六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七世刚刚6岁。作为皇后的邹伊也没有塞奥多拉似的雄才伟略制止内乱,所以拜占庭皇帝的位子便落到君士坦丁的叔叔亚力山大(Alexander,912-913)手中。该人并无多少才能,但却喜欢一意孤行。他刚刚即位就把利奥六世的政策彻底推翻,尼古拉斯再次担当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皇后也被关入修道院,亚力山大的宠臣被委以重任。但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一意孤行,特别是未与保加利亚商量的情况下就撤销了在公元896年合约中规定的每年支付给保加利亚人的贡金。这个举动马上便把拜占庭推向战争边缘,本来经济和军事都处于蓬勃时期的西美昂大帝正找不到机会再次开战呢,这下立刻找到借口。公元912年,西美昂率领军队占领整个阿尔巴尼亚,之后又直接进军拜占庭刚刚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的塞萨洛尼基城。一路上保加利亚军队势如破竹,拜占庭诸城市纷纷投降。当时间刚刚进入公元913年时,西美昂已经与其前人一样,离君士坦丁堡只有20公里,下一步就要开始进攻君士坦丁堡了。正当此时,拜占庭皇帝亚力山大病逝,年仅7岁的君士坦丁七世继承皇位。谁都知道,一个小孩子是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保加利亚军队的,所以包括禁卫军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Constantine Ducas)在内的多人都在窥探拜占庭的皇位。在这种内忧外患皆然、局势相当不稳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挺身做了小皇帝的摄政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叛乱镇压下去,但却已无法抵抗西美昂德进攻。公元913年8月,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之下迎来了第四位保加利亚君主。虽然他也没有打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但他却是不同的,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进入城内的保加利亚君主。虽然此时保加利亚人已经进步了相当多,但想攻破这座城池还是一个梦,尽管西美昂从阿拉伯人手中借来海军从海上围攻,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仍旧无法攻破。但他却比他的前人有才干,立刻便与拜占庭人订立合约。拜占庭人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由大教长尼古拉斯和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亲自迎接。西美昂则利用拜占庭与罗马教会的冲突,名正言顺的要求拜占庭人给他“罗马帝国皇帝”的名称。宾主双方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和解”,西美昂虽然被称为欺负年幼皇帝的“暴君”,但却从尼古拉斯的手中得到“保加利亚皇帝”的称号,后改为沙皇(Tsar,或Car),亦即凯撒的斯拉夫拼写法(tsesar或cesar)。同时,西美昂的一个女儿将会成为小皇帝的妻子。所以,西美昂大帝将会成为将来君士坦丁七世的岳丈。他认为现在小皇帝还年岁很小,以后他将会以皇帝的岳父入主君士坦丁堡,成为名正言顺的“拜占庭皇帝”,他的野心和梦想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因此就暂时撤兵。可这次撤兵却让西美昂大帝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以前和以后将不会再来。

然而,西美昂却打错主意,后面发生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君士坦丁堡是攻不破的,罗马皇帝的头衔也不是非拜占庭人所能得到的。公元914年初,拜占庭皇后邹伊再次掌权。她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西美昂的结亲婚约。因为西美昂安插在君士坦丁堡有眼线,所以他立刻就知晓这件事。他怪罪拜占庭人的反复无常,也深恨上次的撤兵,最主要是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合法性被彻底推翻。因此便再次迅速率领大军开赴君士坦丁堡,要夺回这一切,并给予拜占庭人教训。由于他的军队训练优良,所以刚刚与公元914年9月就再次攻下亚得里亚堡。马上其他拜占庭城市也闻风而动,西美昂的大军还没到达便已纷纷投降。皇后邹伊发现形势不妙,仍旧抛出那一套金元外交的方法,重金贿赂佩切聂格人,让他们对付保加利亚人。西美昂再次形成两线作战,当然这不是他所愿意的。于是西美昂也改变战术,部分承认拜占庭的主张,不再结亲,但要求拜占庭人同时承认西美昂是罗马的皇帝。拜占庭人虽然战斗力不足,但他们绝没有作出这个让步,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自己皇帝的称号的。因此,西美昂再次侵入色雷斯,准备与拜占庭的战略决战。公元917年8月20日,安塞雅鲁斯(Acheloos)战斗打响。双方都派出其精锐部队,特别是拜占庭还得到从多瑙河上游进军的佩切聂格人地帮助,共6个军团3万人开向保加利亚本土,西美昂也不甘示弱的开出5个军团,两军以正南正北的方向展开军队。好像拜占庭已经稳操胜券,但事情并不是如此。两军于当日晨在安塞洛伊村(Acheloi)附近的安塞雅鲁斯河开始激战。战斗刚打响时,保加利亚人明显处于劣势,拜占庭人的数次冲锋已经就要把保加利亚人包围殆尽。但就在这时拜占庭军队内部出了矛盾,利奥弗卡斯的同僚陆军长巴尔达斯(Bardas)与拜占庭舰队长官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Romanus Lecapenus)发生冲突,各自指挥,不愿合作。佩切聂格人看到后,觉得拜占庭人实在不值得信任,因此没有同意登上拜占庭战舰与拜占庭人一起作战,而撤回了草原地区。拜占庭人失去后援,而且又加上内部的不和让西美昂发现有机可乘。因此他立即给士兵训话,要求大家奋勇向前,一时间士气大增。保加利亚骑兵极力冲击拜占庭军队的左翼,最终冲出拜占庭人的包围圈,接着一场大屠杀开始了。最后拜占庭人全军覆没,而保加利亚人则乘胜追击,因此拜占庭人只好退守各大城市,聊以自保。这时候的拜占庭人一时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军队,就使用贿赂的方法贿赂塞尔维亚君主彼得(Peter Gojnikovie,892-917),让他从西面进攻保加利亚人。但拜占庭人不知道的是当时塞尔维亚的宫廷里已经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拥护彼得,一派拥护西美昂。正是由于拜占庭人的求援,让塞尔维亚内乱更加严重。支持西美昂的塞尔维亚派别立刻向西美昂告密,并且与西美昂里应外合,一举干掉了塞尔维亚君主彼得。塞尔维亚新君主立刻承认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的君主权,臣服在西美昂大帝的麾下。一时整个巴尔干都落入西美昂手中,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似乎西美昂大帝的梦想又一次要实现了。

此时,拜占庭又出现一件重大的事情,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西美昂梦寐以求的,但却有另一个人完美的做到了。公元919年,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干掉利奥弗卡斯,得以夺取政权。他一步一步清除异己,终于在919年5月促使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与其女儿海伦娜(Helena)结婚,自己成为岳丈,第二年,荣升凯撒,并得到共治皇帝的称号,他就是罗曼努斯一世(Romanus I,920-944)。罗曼努斯采用了高压政策,于数年之内即消除了所有的异己,并想着自己要创立新的王朝。西美昂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他不想有这样一个人阻挡了他前面的路。他再次使用武力,于公元922年3月重创拜占庭海军,在烧毁了拜占庭的战舰后,西美昂得意洋洋的回到首都普利斯拉夫。次年,即公元923年,西美昂的军队第三次攻破亚得里亚堡。924年秋,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的,因此就利用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派使臣去和阿拉伯的法蒂玛哈里发订立合约,保加利亚人从陆上,阿拉伯人从海上进攻拜占庭。但拜占庭人也很有头脑,他们在路上设下伏击,把要和保加利亚人签字的阿拉伯使臣劫持,大加款待,反复说服其转向与拜占庭人合作,并答应每年支付贡金给阿拉伯人(但仅仅100年后拜占庭人就会尝到苦果的)。面对金钱的诱惑,哈里发改变立场,西美昂的计划彻底失败,而此时西美昂也岁数渐老,他自己都不能肯定,下次是否能再次带兵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为此,他只好与拜占庭君主罗曼努斯一世在金角湾码头订立合约,结束战斗。西美昂归还占领的拜占庭土地,罗曼努斯一世也每年付给保加利亚数量可观的贡金。想起来很久以前西美昂第一次站在这座城下,曾经发誓要成为拜占庭的主人;11年前再次站在城下,让自己的伟大计划得以实现;而11年后,他第三次站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不知他的思绪是什么样的。也许一切都要结束了,西美昂大帝的梦想和保加利亚国家的前途都已经随着这次和谈烟消云散。

回到普利斯科夫的西美昂大帝非常沮丧,由于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每天都吃不好睡不香,人渐渐地消瘦了下去。他每天只能对着自封的“保加利亚人和罗马人的皇帝”聊以自慰,但如果要真的再实现这个梦想已经不可能了。公元926年,拜占庭挑起保加利亚与克罗地亚的战争。为了寻求庇护,克罗地亚与拜占庭联合,一起对付保加利亚军队。西美昂在与克罗地亚的战斗中保加利亚军队遭受重大损失,更给他本来沮丧的心情雪上加霜。其实这是他穷兵黩武的必然结果,到他晚年时保加利亚军队已经厌倦了每日的征战,他们希望有一个长期和平时代的来临。而拜占庭皇帝也经常与其书信来往,多次告诫他“罗马人的皇帝”是拜占庭人专有的头衔,而且由于保加利亚是在原本属于拜占庭的土地上建国的,所以“保加利亚人的皇帝”其实也应该属于拜占庭人。因此西美昂应该使用“保加利亚沙皇”的称号。因为大家都信仰东正教,所以互相都是兄弟,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不知西美昂大帝是怎么理解他的话的,但可以从至今仍保留在梵蒂冈的西美昂与罗马教皇约翰十世(John IX,914-928)的书信中看到,西美昂对拜占庭皇帝的话语完全嗤之以鼻,教皇则因为拜占庭的衰落,也有意想承认西美昂自封的头衔。西美昂仍旧在训练军队,准备有一天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让拜占庭人知晓“罗马人的皇帝”只有保加利亚的西美昂沙皇才能得到。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仅仅三年后的公元927年5月27日,西美昂由于心脏病去世。

在西美昂统治时期,保加利亚和拜占庭的连年征战,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从多方角度中和后,我们发现他们的战争主要集中在“罗马帝国皇帝”这个称号的争夺。保加利亚国家在巴尔干地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与拜占庭不相上下的国家。这时的保加利亚希望其他国家对它力量的肯定,为了得到它最大的敌人拜占庭的肯定。所以保加利亚人先昄依基督教,继而吸收拜占庭文化,从而向“先进国家”靠拢。同时的拜占庭人却一直墨守成规,不愿接受保加利亚这个新国家政体在巴尔干出现,所以一直不愿认可其独立性。两国的这种冲突最终在西美昂时期爆发出来,造成接下来的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此时,在巴尔干这篇土地上,已经无法否认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国家体系。为了自己的实际利益,两国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争夺资源,继而抢夺对方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与此前的哥特人不同,保加利亚人已经不再是过客,巴尔干半岛已经成为其故乡,新旧两个民族开战也证明了保加利亚在国家性质选择上的合理性与强势性。旧的民族习惯于墨守成规,它不愿有新的民族骑在自己头上,当无法用言语解决后,自然战争就成了首选解决方式。可是,拜占庭却在这一时期一败再败,迫不得已承认保加利亚的独立地位与占据领土的有效性。这就是新民族对旧民族的胜利,同时也说明了保加利亚已经在巴尔干半岛站稳脚跟,他们也成为这个地方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另一个侧面我们也能发现,两国战争的重点基本都集中于君士坦丁堡周围。从这里我们能分析出,一直到公元10世纪,君士坦丁堡仍旧是东欧国家的中心,这里就是圣地。有海洋与农林牧副渔的多重支持,君士坦丁堡在任何方面都比其他东欧国家首都炅高一筹。为何保加利亚和阿拉伯人都次都要攻陷这个城市,原因就是它是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核心,有了这个城市便可北面为君,一览天下。就算是无能之辈,在这里也能大展宏图,而所有的异乡来客皆会自惭形秽。就像威尼斯总督给教皇的信中所说:“拜占庭人的首都具有天下的一切,所有欧洲国王到那里都只能自惭形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土包子而已。……”在这座城墙下,阿拉伯人没有成功,保加利亚人也没有成功。西美昂的望城兴叹也表明其政治向往和军事理念的彻底失败。

2007年2月,保加利亚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BNT)联合举行一次“保加利亚最有名望人物”评选活动,西美昂大帝被保加利亚人评选为最有名望人物的第四位。另外,“保加利亚最有名望人物”前三名分别为瓦西列夫斯基(Vasillevski ,1837–1873)、彼得德诺尔(Peter Deunov ,1864–1944)和阿斯巴鲁赫可汗,西美昂的父亲鲍里斯一世则名列第六,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名列第七。今天的保加利亚人为了纪念他,特别把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的一座山峰命名为“西美昂峰”、著名的保加利亚近现代小说家的一部著作也叫做《西美昂大帝》、1984年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一台拍摄了11集故事片《黄金时代》(Zlatnijat vek),就是讲述他的故事、2006年12月,圣斯特凡大剧院也推出了《黄金时代的西美昂》这部历史剧,可见人们对他所作所为的肯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