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保加利亚通史【第四次校对完整版】 -- 生命之歌

共:💬39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三卷 中世纪的保加利亚 第十六部分

公元1236年,保加利亚人的近亲——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被蒙古人灭亡。接着亚欧草原上的一个个部落也被蒙古人收入囊中,俄罗斯则因为内部分裂,各小邦无力与蒙古人抗争,只能屈从于蒙古人的统治。南部罗姆苏丹国的衰亡,不过罗姆苏丹国被削弱的直接结果却促成两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是尼西亚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蒙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征服东欧诸国,开进匈牙利。公元1241年4月12日,匈牙利彻底沦陷,佩斯城被毁灭。此时,蒙古人离保加利亚人只有一步之遥了。虽然蒙古部队一直对多瑙河沿岸的保加利亚人进行骚扰,但因为大汗窝阔台突然去世,使得正在西征的拔都必须快速撤回,以迎立新君王。所以拔都释放部分俘虏,但给他们的消息却是马上蒙古人还会回来;而且在回撤的途中对巴尔干诸国都进行勒索,保加利亚被迫支付大量贡金才幸免于难。实际上从沙皇伊凡阿森二世统治末年,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已经显示出衰败的气象。为了保持他中央集权统治,伊凡阿森二世曾经把土地分给大地主和贵族们。但现在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封,地主和贵族见没有利益可得便走向分裂。最早分出去的是罗多彼的暴君斯拉夫,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得到特殊荣誉的家伙。在他的号召下,另一个叫斯特雷茨的封建主也自立为单独的保加利亚国家。但更多的大地主和贵族们只是蠢蠢欲动,他们一方面准备分裂整个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另一方面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与外国联盟,反对保加利亚沙皇。此时的保加利亚衰弱不堪,并分裂为三个王国,各个分裂势力与匈牙利和拜占庭结盟,共同反对保加利亚沙皇。甚至于匈牙利人都对保加利亚的皇位提出过挑战。在这些国家的倾轧下,真正得到利益的其实是拜占庭尼西亚帝国,他接保加利亚衰落之际,逐渐变成了巴尔干半岛的第一大强国。1246年保加利亚沙皇科利曼在12岁时突然去世,据记载当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被毒死的。之后他的弟弟,年仅8岁的米哈伊尔阿森(Michael,1246-1256)被他的母亲伊庇鲁斯的伊琳娜(Irene Komnene)推上皇位。趁着保加利亚沙皇的年幼,拜占庭皇帝伊凡三世(John Ducas Vatatzes,1222-1254)从保加利亚手中夺取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公元1253年,长大的米哈伊尔曾经以塞尔维亚为质与拉各斯结盟联合打击拜占庭,几次战斗虽然在前期获得一定的胜利,但由于拜占庭塞奥多利(Theodore II,1254-1258)皇帝的反攻,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只得与尼西亚帝国签订和平条约。米哈伊尔阿森还曾想夺回失陷于塞尔维亚的土地,所以于公元1253年与拉古萨共和国签订共同进攻塞尔维亚的条约,但这场战斗没有给保加利亚带来任何好处,虽然曾经收复罗多彼,但却差一点把西北部重镇维丁丢失。公元1256年,塞奥多利二世(Theodore II,1254-1258)夺回罗多彼,这让米哈伊尔阿森着实烦恼。

此时的尼西亚帝国则为重新夺回君士坦丁堡采取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各国的联姻,寄希望于如此能争取到其他国家对于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道义和行动上的支持。而此时的保加利亚则陷入了混乱,主要是宫廷政变不断。当米哈伊尔签订合约之后,保加利亚诸多大贵族对此感到不满。因他们一直敌视拜占庭人,如果签订合约就代表着沙皇也与拜占庭人同流合污,这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保加利亚大贵族们怂恿米哈伊尔的堂兄弟卡利曼二世(Koloman II,1256-1256)于1256年在一次森林中狩猎时把他杀害。可卡利曼二世仅仅做了一个月的沙皇,便也被暗杀,至此保加利亚阿森王朝结束。暗杀卡利曼二世的人叫米措阿森(Mitso Asen,1256-1257),他属于保加利亚割据势力,史称南保加利亚。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多少他的记载,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伊凡阿森二世皇后伊庇鲁斯的伊琳娜的女儿玛丽亚的丈夫,原本并不姓阿森,在结婚后才改名为米措阿森。他在位时虽然得到特尔诺沃和普雷斯拉夫的贵族支持,但绝大多数省份对他成为沙皇表示不满。在北部有贵族们选出的保加利亚沙皇君士坦丁提奇的挤压下,他只能逃到拜占庭避难,直到公元1277年死于拜占庭。

与此同时,君士坦丁提奇(Constantine Tich,1257-1277)成为保加利亚沙皇。君士坦丁提奇是塞尔维亚人,原姓提奇米尔(Tihomir)。他曾经为争取沙皇宝座不惜手段,为得到大贵族的支持,他休掉自己的原配妻子,当上沙皇后他又娶米哈伊尔的孙女,同时自己改名为君士坦丁阿森,以名正言顺的继承沙皇的位置。在内战中他打败了米措建立的南保加利亚王国,成为独一无二的保加利亚君主。可是好景不长,另一个自称罗斯大公斯威亚托斯拉夫后裔的保加利亚贵族,雅各布斯维亚托斯拉夫在西北部建立了另一个保加利亚,继续与其分庭抗礼。君士坦丁只得再次征剿,虽然最后取得胜利,但统一的保加利亚国家却彻底毁灭了。此时的匈牙利看到保加利亚国内的混乱,迅速从西北部出兵,占领了维丁(为以后的维丁分裂打下了基础),并且自称“保加利亚国王”,怒不可遏的君士坦丁只用很短时间就把他轰回国内,维丁重新回到了保加利亚。当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被铲除后,君士坦丁开始准备向老敌人拜占庭发动进攻。此时的尼西亚帝国已经恢复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再次出现。深知自己力量不足的君士坦丁提奇私下联合塞尔维亚一起结成了“反拜占庭联盟”,借口是公元1262年拜占庭趁保加利亚国家内乱,偷偷侵占黑海沿岸的保加利亚土地。在他的主持下,于公元1272年开始与拜占庭的战争。他自己认为这是一场巴尔干的争霸战争,其实此时的保加利亚和拜占庭都已经沦为了二流的小国,北方的蒙古人才是掌握着保加利亚的命脉的关键,而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则掌握着着拜占庭的命脉。战争开始后,保加利亚人发现自己的力量仍然不足,所以就向北方的蒙古人称臣,以换得他们帮忙攻打拜占庭。没想到他们自己引狼入室,很快保加利亚全境便受到蒙古人的蹂躏,以至于“无论是耕牛还是农夫都不见了”。此时的保加利亚下层人民怨声载道,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针对于保加利亚大贵族的农民起义。

第一个领导农民揭竿而起的是詹姆斯斯维特拉夫。他与一些农民组成了军队,攻打大贵族的产业,但由于缺乏领导,一味追求胜利,最后被保加利亚沙皇的军队所消灭。但这只是开端,沉重的税负负担和外族的不断侵略,让保加利亚人民再次举行了一场波及全保加利亚的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伊瓦杰罗(Ivaijlo,1278-1279),他是保加利亚东北的一个猪倌。他在起义前就被当地农民称赞为“精力过人、口才出众的秉承上帝旨意的国家政权接管者”,由于他自己和与他熟识的农民的宣传,很快他就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公元1277年,伊瓦杰罗在阿森诺沃附近举行起义。在前几个月中,保加利亚东北部的人民积极响应,队伍迅速扩大。很多要塞被攻克,贵族领地变为农民的土地。由于害怕农民掌权,多布罗加贵族们引来蒙古人的军队,但刚与农民起义军接触就彻底溃败,忙不迭的逃出保加利亚。伊瓦杰罗的农民军自此声势大振,加入他军队的农民越来越多,伊瓦杰罗也渐渐得成为一个出色的将军。此时的沙皇君士坦丁阿森刚刚打赢内战,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惊恐,立刻派出装备优良的皇家军队进行剿灭。可是出他所料的却是,他的军队中途倒戈,引起内乱,在乱兵中君士坦丁阿森被杀,皇家军队被伊瓦杰罗所接管。

此时的保加利亚贵族们群龙无首,随想一起镇压农民军,但由于内讧还是各自为政。趁着这个时机,伊瓦杰罗兵不血刃的进入了保加利亚都城特尔诺沃。在进城的时候,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就好像是一个出征大捷的将军回来了一样。正是这种民心的强烈向背,让贵族们也无计可施,只得一起欢迎他的到来。这时的沙皇是君士坦丁阿森的儿子——米哈伊尔阿森二世,他只是一个傀儡,在当今的保加利亚沙皇谱系中没有位置,此时是由他的母亲——君士坦丁阿森的第三位妻子——玛丽亚摄政。由于人民对伊瓦杰罗的呼声极高,并且同时为了稳定国内形式,玛丽亚决定先让他的儿子退位,扶植伊瓦杰罗为沙皇,等到伊瓦杰罗死去的时候,让他的儿子再次当上保加利亚沙皇。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玛丽亚的叔叔——拜占庭帝国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却准备把逃到君士坦丁堡的米措阿森的儿子伊凡阿森立为沙皇,以后保加利亚就是拜占庭的附属国。事情如玛丽亚预料的一样,公元1278年春,伊瓦杰罗被人民拥戴成为保加利亚沙皇。之后为了自己名正言顺的座沙皇的宝座,伊瓦杰罗娶了玛丽亚为皇后。

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生气和后怕。一方面他生气外甥女与保加利亚农民结婚,有损于“紫色宫殿里”的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他害怕的是自己的国民如果也这样起义,恐怕自己的皇位会不保。因此,拜占庭征发军队,开进保加利亚境内,想要扑灭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然后安排忠于自己的人登上沙皇宝座。没想到初战就告败,保加利亚军队全面大捷。他们不仅夺回拜占庭占领的色雷斯和马其顿,而且还把黑海沿岸过去被占领的几个城市夺了回来。可是好景不长,蒙古人再次从北方入侵,伊瓦杰罗只得带领军队去北方迎敌。在多次交手后,蒙古人逐渐占领上风。公元1279年,蒙古人用计把伊瓦杰罗围困在多瑙河附近的希利斯特拉。并向外放出口信:伊瓦杰罗已被蒙古人所杀。消息传到特尔诺沃,让本来就对伊瓦杰罗不满的贵族们十分高兴。他们知道如果伊瓦杰罗进行改革,那么最先被革掉的一定是他们。所以就引来拜占庭的军队,扶植亲拜占庭的伊凡阿森三世作为沙皇,玛丽亚和她的儿子米哈伊尔阿森二世则被送回君士坦丁堡软禁起来,虽然公元1302年保加利亚人曾经想营救他回来,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此时的拜占庭人则长驱直入,占领保加利亚东部沿海的几乎全部土地。三个月后,伊瓦杰罗突破重围,大败蒙古军队,回到特尔诺沃城。拜占庭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军队前来帮助伊凡阿森三世,但是屡战屡败,不得已撤回了君士坦丁堡。看到大势已去的伊凡阿森三世也偷偷潜出城,逃到了君士坦丁堡。他的舅舅,库曼人特尔特尔被保加利亚贵族抬上帝位。特尔特尔上台后,以保证贵族财产不被剥夺的前提,迅速集结了各大贵族的武装,马上反扑伊瓦杰罗的军队,伊瓦杰罗被击败。公元1280年,伊瓦杰罗逃到蒙古,要求诺盖可汗发兵帮助他夺回王位。但是诺盖已经接到特尔特尔的礼物,便把伊瓦杰罗杀害在了军营里。伊瓦杰罗起义彻底失败。

这次起义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起义,被保加利亚史学家称为“保加利亚最著名的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后来人了一个反压迫、反侵略的信号,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即使是在一个世纪后奥斯曼人占领保加利亚的时候,人们仍旧会假托他的后代的名义起义,因此这次起义具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起义属于自发行为,起义者终究没有明确的纲领。他们只是寄希望于自己的领袖可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公元1280年,库曼人后裔乔治一世特尔特尔(George I Terter,1280-1292)推翻伊凡阿森三世而登上皇位。登基后他立刻开始与拜占庭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两个曾经强大的国家距灭亡都指日可待了。当保加利亚沙皇乔治一世特尔特尔即位之时,保加利亚已经分裂成四部分,其分别为:贵族希什曼统治的维丁王国;斯米利茨兄弟统治的巴尔干山脉附近地区;埃尔提米尔统治的卡赞勒克;以及乔治一世的保加利亚。这时的巴尔干诸国已是小国林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成为霸主,统一整个巴尔干。但正当乔治一世要进攻拜占庭的时候,蒙古人再次从北方长驱直入,不得已保加利亚沙皇只得称臣在蒙古金帐汗国之下。此后,保加利亚沙皇也秉承乔治一世的政策,在蒙古人的鼻息下生存。经过了两个毫无才能的沙皇统治后,保加利亚再次复兴。1299年,金帐汗国发生内乱,很多原来从属于蒙古人的国家纷纷独立。趁着这个机会,保加利亚新沙皇塞奥多利斯维托斯拉夫(Theodore Svetoslav,1300-1322)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他首先加强政府机构,又收买贵族对他的信任,从而统一保加利亚。之后,他便开始对拜占庭侵略的反击。此时的拜占庭正在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与加泰隆军团雇佣军的反叛下忙得焦头烂额。就在这时,保加利亚沙皇经过多次战争,夺回巴尔干山脉以南的诸多土地和黑海沿岸的几个港口。拜占庭只能与保加利亚再次签订合约,承认保加利亚对这些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此后便进入难得的15年和平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保加利亚迅速扩大经济贸易,并且制造出相当多的武器和日用品。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似乎已经看到一丝复兴的希望,好像马上就要再次成为巴尔干第一强国。

但好景不长,1322年,沙皇塞奥多利去世。继任的沙皇仅在为一年,且没有后代,所以保加利亚再次陷于争夺帝位的混乱。但由于此时拜占庭国内也爆发着相同的争夺帝位的混乱无法自顾,所以保加利亚国内混乱很快就被沙皇米哈伊尔希斯曼(Michael Sisman,1323-1330)所平息。这时,就反过来是保加利亚沙皇利用拜占庭内乱开战了。1327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拜占庭混战开始。这场混战中,三国多次变换敌人和盟友,但一直没有任何起色。但就在这场混战中,塞尔维亚却逐渐强大起来。看到塞尔维亚的强大,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又结成了联盟,一起反对塞尔维亚,并最终在1330年进行了一场决战。在1330年7月28日,维尔布茨德进行的这场决战中,保加利亚全军覆没,沙皇战死。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乌罗斯三世(Stephen Uros I,1321-1331)扶植他妹妹的儿子伊凡斯蒂芬(Ivan Stephen,1330-1331)成为保加利亚沙皇。此时的保加利亚一蹶不振,塞尔维亚反倒成了保加利亚沙皇的太上皇。

1331年,保加利亚发生暴动,伊凡斯蒂芬被驱逐,米哈伊尔希思曼的侄子伊凡亚历山大(Ivan Alexander,1331-1371)成为新沙皇。同年,塞尔维亚内部也发生了暴乱,贵族推翻了斯蒂芬乌罗斯三世,改立斯蒂芬乌罗斯三世的儿子斯蒂芬杜珊(Stephen Dusan,1331-1355)为塞尔维亚国王。伊凡亚历山大在即位之初就看出自己的真正敌人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而不是拜占庭帝国。因此就千方百计拉拢巴尔干半岛诸国一致对外,并且与斯蒂芬杜珊结亲,终于使两国实现和平。虽然出现这个难得的和平,但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已经是日暮西山,没有能力再次崛起了。甚至从伊凡亚历山大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现,他虽然有心去抵抗奥斯曼人,但其实已经明确知道保加利亚的灭亡是屈指可数的了。他完全照搬拜占庭的一切,连宫廷制度都是拜占庭的。另外他还自封为“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沙皇”,自认为保加利亚的霸权再次出现,特尔诺沃是临驾在君士坦丁堡之上的。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纵观世界各国,每个行将灭亡的国家的君主都会有这种病态的思维,也许是在现实之中无法实现,就只能去寻求虚幻的东西了,这真是可怜又可悲。

伊凡亚历山大死后,统一的保加利亚再次分裂为三个国家。一个是贵族多不罗加的东北保加利亚,另外两个是他分给自己两个儿子的图尔诺沃王国和维丁王国。本来就已经衰微的保加利亚此时更加衰微。同年,奥斯曼人在马里卡河科诺门战役中大获全胜,马其顿的君主们再也无法挡住奥斯曼人的进攻,巴尔干战线全部崩溃。奥斯曼人快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占领卡马拉、德拉马、赛里斯(Serez)和塞萨洛尼基。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被从中切断,两国联盟被摧毁,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都成为奥斯曼的附属国。在之后的战斗中,奥斯曼帝国受到很多抵抗,无法前进,所以暂时休战。公元1385年,战事再起。奥斯曼人利用特务里应外合占领索非亚。为对付奥斯曼人塞尔维亚同盟成立,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联军仍旧被奥斯曼人全被歼灭。公元1388年,三万奥斯曼大军进入保加利亚,攻下保加利亚的东部土地,但由于保加利亚人的顽强抵抗,瓦尔纳和都城特尔诺沃没有被攻陷。公元1389年6月15日,科索沃战役打响,奥斯曼人以占有绝对劣势的6万人打败了由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的10多万联军,但奥斯曼苏丹穆拉德(Murad I,1362-1389)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杀。他的儿子巴耶济德(Bajezid I,1389-1402)年轻气盛,于1393年围攻保加利亚都城特尔诺沃,保加利亚人经过了三个月的抵抗,终因为弹尽粮绝,在1393年7月17日被攻破。特尔诺沃的失陷,代表着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此时只有维丁王国还存在,伊凡斯特拉西米尔(Ivan Stracimir,1360-1396)迎接匈牙利的军队与奥斯曼人进行了最后一场战斗,即尼科堡战役,但最终的实力仍旧属于奥斯曼人。至此,最后一个保加利亚国家被灭亡,保加利亚进入长达500年之久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