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略谈伍子胥的水战思想 -- 龙旗辫子兵

共:💬14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这不是胡扯吗?

春秋时代无篷无舵,舟楫怎能远涉江湖?更何况是逆流而上与楚争霸?文科生真的太需要科普了.

船舶的动力——古代篇

自舟、筏起,人力和风力便成了船的动力。旧石器晚期,考古发现了篙和桨,使篙受篙长限制,只能作业于浅水航道;划桨是间歇工作,行程一半在水面以上,效率低。西汉时期,出现了橹。橹就是一杠杆,在船体上设支点,摇橹处至支点为力臂,入水处至支点为重臂。橹在水里的工作截面为三角形,摇橹时橹叶的运动相当于螺旋桨桨叶相对水的运动。橹的发明精巧实用,它比桨的先进之处在于:

1.连续击水,提高推进效率

利用橹叶的两侧斜面,来回摇橹可实现连续击水,免去了桨单向击水而造成的空行程。推力均衡,效率提高。

2.推进力可调

调节橹叶击水的角度,产生类似调距桨的效果。

3.兼作舵的功能

利用来回击水时不同的橹叶相对角,可产生侧向推力,调节船舶的运动方向,从而在更高级的操船技术基础上实现了船舶推进机具的一体化。

4.人力"并车"推进

橹适合于多人合力操作。

尽管橹的功能强大,但远洋航行只靠人力显然是不行的,航海船队的主要动力来自风帆。

帆的使用最早见于古埃及,尽管西方使用风帆很早,但发展缓慢,其使用的帆均为软帆,只能在顺风中使用,不利于逆向风和侧向风的利用,因而西方大型帆船搭载了众多的桨手。中国的帆迟到汉代才出现,但中国使用的风帆厚而硬,称为蓬,属硬帆,其特点是可利用侧向风力航行。但侧向风在产生推力的同时也产生横向力,使船的航向改变,不利于远航。东汉时期,有了舵,舵的使用可调整由于横向力引起的航行偏差。因而,帆和舵的综合使用才使船舶真正具备了远航动力。风是最干净的能源之一,对风能的利用至今还在继续,但作为船舶动力,则主要依赖于近代动力机械的发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