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求砖头:我们为什么必须投资国际顶级金融集团1:说 -- wqnsihs

共:💬48 🌺8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求砖头:我们为什么必须投资国际顶级金融集团3:

投资顶级国际金融集团是金融全球化下的必然选择

1、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参与国际金融资源分配

目前一般观点是以扩大、占有海外市场和控制海外战略资源和权益的外汇投资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战略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海外投资的优先目标是尽可能的扩大我国对世界市场的占有份额和尽可能扩大我国对世界自然资源的占有份额。但是我们认为尽可能的扩大我国对国际金融资源占有份额是更主要的战略目标。

我国前几年执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规模集中投资,培育和发展了相对成本低的出口贸易制造业,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逐渐接近发达经济的某些优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赢得了大量外汇,为进口和工业化创造了重要条件,扩大了经济规模,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但这种发展战略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劳动力富裕而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缺乏,从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世界市场对一般加工工业产品出口需求扩大。

当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普遍根据这一原理制定发展战略时,世界市场的有限容量便对这一战略提出了疑问:以劳动力要素为基础的一般制造业存在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类产品出口导向是否可能是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出口加工贸易制造业已经失去发展空间,世界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供求现在已经明显失衡。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便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政策失误的结果,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结构遇到了激烈的外部竞争,出口困难无法继续支持汇率的稳定,金融市场开放进程过快诱发了危机并为整个经济带来了灾难。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标志是跨国公司实现了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运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共有6万多家,其境外分支机构已发展到50多万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全球产量,三分之二以上的全球贸易,90%左右的对外直接投资由跨国公司直接控制或与它们有关。排名全球1000家大银行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商业性金融服务,2006年,跨国银行贷款总额已接近30万亿美元。

跨国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经济竞争的游戏规则,突出了优化的经济结构,优秀的技术、知识、人才在竞争中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资源争夺和市场竞争上已经直接面对跨国公司。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和结构调整,所以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能只是来自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必须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价值链长度。而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要成功实施,需要资本市场参与以提供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动力;需要市场信息和贸易平台参与以提供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方向。

我国企业生产、贸易与投资的国际化,使得金融服务业必须紧随其后,我国的金融业必须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参与竞争,将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把国际范围内的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从而满足我们企业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提高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由此推动我国企业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并为他们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与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条件,促进经营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由此推动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这样以国际金融服务为特征的高端服务业不但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桥梁。

例如中国在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电站、通讯、化工成套设备、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中,不但需要拥有遍及全球、涉及各个领域的经营网络,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供求变化,指导生产,出口产品、采购原材料以及选择引进技术,而且需要提供贸易融资、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债务保证、资本市场业务、企业并购、资产管理和保险等等金融服务,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这些依赖信息技术和财务技术的高端金融服务将极大的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直接投资顶级国际金融集团,可以尽快的掌握相应技术和获得通道,打破西方跨国金融集团的壁垒和市场分割,为扩大我国企业对全球商品、技术、资源和要素市场的占有份额提供金融支持。最终实现我国资源配置的全球优化,实现有利的国际分工与协作。

2、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础包括金融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各个国家来讲,只有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益。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与富强,不会放弃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

提高国家金融安全等级首先要提高国家的金融竞争力;其次是提高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国内外各种干扰、冲击、侵袭、破坏的能力。  

而提升金融竞争力,稀释和消化金融风险,都必须直接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中。

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三条均与金融有关: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而这也是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

美国虽然是最开放的经济体,但在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经营到期后,国会投票时还是否决了经营良好的第一银行重新注册的申请。重要原因在于:“在公众眼里认为最危险的事实是,该银行股票差不多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持有。虽然外国股票持有人没有投票权,但公众怀疑这样做法会导致外国控制美国工业或金融业。”

目前美国主要通过美元实现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控制。目前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结算的8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美元的这种特权地位使美国获得巨额的铸币税,占美国GDP的0.2%,同时美国还通过向全世界举债和美元贬值,以及转嫁危机等手段,剥削其它国家。

3、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保障国家利益只有参与国际金融竞争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层级,增加中国占有世界资源份额、产品市场份额、劳务市场份额和技术份额的竞争能力,防止被全面置于国际分工的底层,必须主动出击,参与国际竞争,必须主动向外输出资本、技术、产品和劳务,力争获得公平的国际经济地位,这是国家的基本战略。

金融全球化使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一国的金融活动与其他国家金融活动密切相关,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统一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货币,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结果使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机构互相渗透,交叉持股,互相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外币拆放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球金融市场,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筹集、分配、运用和流动,也使金融风险发生相互联系而且趋同。

4、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风险增加,使我们必须主动防御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资本进出我国的规模将增大,频率将提高,这必然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国内的传导和影响,甚至可能直接破坏我国直接融资体系,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每天国际金融资产交易量约为贸易交易量的80倍。 目前带有游资性质的短期资本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每天有约1万亿美元的游资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寻找套利机会。

如果长期资本大量流入,迅速增加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再加上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增加,会刺激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进而促使经济泡沫化,最终导致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化,甚至崩溃。而且我们由于金融法规还尚未健全、安全监管能力还不足以应付外界风险,因此,一旦大量的国际游资冲击我国金融市场,势必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引发金融恐慌。

另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使得经营风险大为增加。因为经营环境的风险具有难以预料和不可分散的特点,在当代各国和国际复杂动荡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环境下,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置身于一个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中,要承担来自于外部环境动荡造成的经营风险。同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也在增加,内部经营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都在加大。近年来,国际金融一再发生难以预料的动荡,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越来越强,例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危机都影响深远。

同时目前金融交易与实际经济脱节的程度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而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金融交易量大约是商品和服务交易总量的2.5倍;在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只有10%与实体经济交易和投资有关。全球性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货币风险和市场风险急剧增加,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且滋生过度投机、金融寻租和经济泡沫,剥离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血肉联系,使实体交易量、金融原生品交易量和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形成一个"倒金字塔",其脆弱性和危险性不言而喻。

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风险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传递和转移越来越明显,但同时一国金融风险被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稀释和消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美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其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中国的金融市场同样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样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也会影响美国。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容量较小,交易品种比较少,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比较滞后,参加国际金融体系的力度不够,更多的是承担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例如对美元汇率变化成了单向的损失,而没有更多分享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稀释和分散国内金融风险的好处。

所以金融开放必须有转移和消化风险的机制。恰如水往低处流,风险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扩散。因此,我们需要评估的是中国的金融风险相对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孰高孰低。如果仅就金融业不良资产总水平和监管水平看,中国与其主要金融业交易对手并不存在风险向内传染的问题。相反,风险的对外扩散和稀释是主流,例如外资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中国金融风险在世界范围内的稀释。

所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是保障金融安全的主要手段。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没有金融市场开放,中国的机构不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就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稀释、转移和释放国内金融风险,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金融安全,“闭关锁国”只能使金融风险累积和隐藏。另一方面,没有金融市场开放就缺乏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市场开放的成果会最终化为乌有。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体系,金融风险在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加入国际金融体系,将无法预测、控制、分散和转移国际金融风险。

 

5、国际金融市场是我国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和平台

国际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配置最主要的机制,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主要场所。

我们经过20年经济对外开放,整个国家经济体系已深深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之中。1978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仅为9.8%,1990年突破30.0%,1994年达到43.6%,目前保持在50%左右。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触的结果,使我们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利用全球的金融资源,但同时也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影响。

金融全球化为我国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使他们能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佳投资机会和投资组合,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使我们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资本配置、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转移、生产能力配置、市场开拓和扩大对外贸易,提高了我国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与国际金融市场连通,资金在追逐利益中自由流动,必然流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有效地促进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企业获得了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平台,具有了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运用的权力。同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加强了对企业的信用约束,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观念和时间价值观念,完善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通过于国际金融市场连通,使市场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使资金自由流动,打破市场封闭、分割。

6、借船出海是参与国际金融资源分配最可行路径

国际顶级金融集团已经完成全球金融资源的瓜分,只有通过直接投资才能进入利益重新分配程序。

当前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现实是:全球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顶级国际金融集团手中。1997年美国的金融资产26.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金融资产的一半左右; 1993年底,美国的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六家公司就占了全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40%。据统计在2000年以资产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前25家大银行的资产占1000家银行资产的40%,而1996年仅为28%。

国际金融市场也完成了瓜分。国际融资总额1992年为2000多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8.8万亿美元,2006年已接近20万亿美元,其中排名前50的国际银行占比50%以上。私人资本流动加快,2006年十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而其中1.9万亿由10家国际金融集团控制。

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正日益主宰着世界经济和世界金融。据统计,1998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共有6万家,其境内外分支机构已发展到近5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生产的1/3以上、全球贸易的2/3以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它们依靠竞争优势,挤跨、吞并各国的民族工业,独享垄断利润。排名全球1000家大银行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全部商业性金融服务。

90年代后,许多大银行国际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超过了50%。国际银行贷款从1992年的1855亿美元猛增至1997年的11567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5.24倍,而从1997年到2005年,8年间增长了近20倍,存量接近20万亿美元。

作为全球性货币市场典型的欧洲货币市场,集中了国际业务总额的1/5,有1200多家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市场活动,有65%以上的欧洲债券在此发行和流通。国际股票市场已发展为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中心,欧洲、亚洲等多个区域市场连接而成的24小时不问断营业的全球化市场,证券品种多,发行量大,交易活跃,各国投资者和筹资者都可以进入市场迸行投融资活动,各地市场的开、闭市时间相互衔接;各市场的国际自动报价系统可以同时相互报价。

在国内也出现这种苗头。目前,外资银行在外汇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领域已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1%和35%;在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上海、深圳等地,这两个市场份额均已超过50%。目前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是盈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大部分留在中资银行。  从国际经验来看,设法加入顶级国际金融集团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利益。

7、技术引进可以迅速增加国际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经验和能力

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是有高度风险的,除掉例常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外,还有管理和经营风险。同时在金融业务的全球化进程中,加大了原有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例如,由于授信范围的扩大与对客户资信的了解程度不相适应,加大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又如业务全球化后各国利率和汇率的频繁变动和市场的动荡,都会增加金融业务的风险。尽管目前有许多衍生工具试图回避风险,但实际上衍生工具业务本身又带来了更大的业务风险。不仅如此,金融业务全球化还会形成新的国际电子风险和系统风险,在新型的国际电子支付清算网络运行中,各国系统间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各种国际性的电子病毒、故障或黑客都会危及本国金融网络的安全,在金融业务全球化进程中还伴随着风险的国际转移和国际性金融犯罪。这些新型的国际风险随着金融业务全球化进程有增无减。

近年来,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式开始主要以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为主要模式,而政府间或国际金融组织的长期信贷产生的资本流动和通过投资,兴办实业、转让技术设备等投资方式产生的资本流动因为风险太大,资本流动性差而日渐萎缩。国际资本趋利壁险大趋势导致追求投资见效更快、期限长短更灵话,资本进退更自如的投资方式。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和加大,必然导致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增加。例如,通常以外币计值的国际银行贷款同时伴生着汇率风险,而且由于采用以国际利率付息的方式,一旦国际利率(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或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上扬,债务人的负担会突然加重,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在控制风险这方面,国际金融集团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诸如健全的管理体制、灵活的经营机制、庞大的规模和国际网络优势以及独立的不受政府干预的外部制度安排等等。如果能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例如直接投资获得相应技术,是十分有价值的。

8、直接投资国际金融集团可以分享全球垄断收益,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顶级国际金融集团资本雄厚,管理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同时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顶级国际金融集团的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普遍经营业绩良好,具有垄断利润。

以美国为例, 1977年,美国当年金融服务收入占 GDP的4.5%,而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8%,接近1万亿美元。2005年美国GDP的增长率是3.1%,金融业产出的增长是GDP增速的3倍以上。从近十年的情况看,除了2001年经济衰退导致金融业盈利下降,美国金融业资本回报率的平均值约为14.2%。而且主要收益来自国际金融业务。据统计,世界1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的海外经营收益平均约占其总收益的50%左右,其中,花旗银行最高年份(1997年)达到82%,最低年份(1979年)也达65%。又例如PPP金融集团2006年资产收益率(ROE)为19.0%;税后营业利润的资产收益率为18.1%。

目前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美国占绝对优势地位。1992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5020.63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618.39亿美元,占32.23%;1994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存量为6121.09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045.74亿美元,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存量的33.42%;2000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存量为12556.54亿美元,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为5344.22亿美元,占42.94%。

9、潜在投资对象的选择标准

(1)、财务收益指标理想:净资产收益率>8%

(2)、政治敏感度低:不属于美国、日本和欧盟。

(3)、可提供的专业技术和支持:可以无条件提供技术转移和人员培训。

(4)、拥有的通道和平台:包括客户资源、交易平台、投资工具和退出渠道。

(5)、有无形资产优势:包括拥有商标或品牌优势、运营技术优势、企业组织优势、管理与创新优势等产权或无形资产优势。

(6)、有整体竞争优势:包括对国际金融市场信息来源及处理的规模优势,灵活、方便、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差异性的服务质量与服务范围优势,充足的技术性人才等优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