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投名状》不应叫投名状 -- 猪头猪脑

共:💬22 🌺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投名状》不应叫投名状

万众瞩目的陈可辛大作《投名状》剧情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张汶祥刺马新贻一案。公映以来,好评如潮,仅有的批评也是对这部电影的道具、场景提出的善意的指正。我在看了本片后认为,相对于前几年的国产大片,《投名状》首先有一个完整而合理的剧情(相比《英雄》《无极》至少他把故事讲顺溜了),第二、演员对角色把握得较好,能够将人物较好的演绎出来;至于部分观众所指出关于一些历史背景的硬伤,我想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留一些遗憾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仅仅是道具或布景的硬伤可以理解,那么从看完电影回味剧情,再到思考“投名状”词源,我认为本片的片名选择就是该片最大的败笔了:

我们首先看看刺马案的详情: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慈禧太后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现南京),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其时即有文人颜士璋者颇有心计,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马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陈可辛在本片中,不论是演绎兄弟情还是体现红岩祸水抑或反映清末的官场政治,均有十足的余地去发挥和演绎。现实中导演选择了反映庞青云对官场的向往和对女色的垂涎及对兄弟之情的无视。

剧中有这样的镜头:庞青云三人歃血为盟时这样说:外人有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在这里投名状应该理解为什么呢?是理解为一种祭品呢,还是理解为破坏兄弟情的一种外部诱惑,但再怎么理解也不能按照刘晓庆博客的说法把投名状理解为生死契吧(笑倒)!

理解为什么都好像不合适。而片子在这里才第一次出现这个代表片名的名词,问题的关键是好像陈可辛理所应当的认为所有观众都知道投名状的意义,没有必要再作出特别的解释了。

那我们只好去看看“投名状”这个词的词源了:

“投名状”这三个字最早出现在施耐庵的《水浒传》第10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里:林冲欲当梁山强盗而王伦不愿“道:“兄弟们不知。他在沧洲虽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却不佑心腹。倘或来看虚实,如之奈何?”

林冲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来投入伙,何故相疑?”

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

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

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由此可知所谓投名状是指加入一个组织前,想向一个组织表示积极主动,于是就交个东西以示忠心。放在今天,就叫“申请书”。只不过当时的这个申请书应当是一条人命而已。

宋(或明)谓之投名状在现当代也有演绎:2000年持枪抢劫常德农行的张君不就演出了一幕在收拢贴心小弟时,要求杀人后把手染红才肯相信的当今版投名状;西安的121枪杀大案里,董雷不也当了一回现代王伦?

其实“投名状”的意义就在于,怎么样能让犯罪组织真正的相信要加入组织的这个人,那么从犯罪心理学上讲:我不干净了,你要来,可以!热烈欢迎,但是,对不起,请把自己染黑!手上也得有条人命,你和我们一样了,没有退路了,你就可以加入了!

但在陈可辛版的《投名状》中,投名状最初的意义已由将自己同化为强盗的祭礼行为被陈可辛颠覆为刘晓庆大姐的生死契,或者别的什么我没有办法说得明白的东东……

总之,在这部片子里,投名状已不是投名状了,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所以,为了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保护词语的语义不被误解,那么《投名状》就不应叫投名状!

关键词(Tags): #文学赏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