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作为一个会讲中文的美国人,我有幸在上个月 -- 完颜陈和尚

共:💬54 🌺1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接续 5

天气实在是太闷热了。连续一星期都下雨。都怪接踵而来的台风,搞得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美国东部天气的人对广州的天气感到异常难受。现在一天冲四次凉,几乎破了当年我中小学暑假时候的记录了。

26日这天,原本带着相机从东山踱步去中山四路探亲家。谁知走到了中山医学院门口,才发现没带亲家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再仰头看看中山医学院,竟然完全不认识了,一幢象大型商业大厦的建筑物耸立着。而且连名字都不一样了。变成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太可怜了,以前那么出名的医学院竟然被合并,成了人家的附属。

回家拿了电话地址,不敢再走了,花两块钱坐地铁。在德政路的某间水果店买荔枝,准备送给亲家。却看到一个中年男报贩手拿十来份晚报在人行道中间,向着人流叫卖。他左手揽着摞报纸,右手拿着一份在头上挥着。他是这么说的:“晚报啊,晚报啊,大新闻啊,又一个名人香佐。”这场景让我想到那卖报歌。“大风大雨地满街跑。。。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还好,早上起床后,我是看了新闻的,否则我也会掏钱买报纸,看到底是谁香了。

27日,我一早起床洗漱完毕,吃了速食碗面就二访购书中心。哪想到,去得早了,没开门,大门外零散地站了差不多一百人呢。我是有点惊奇。这年代还有那么多人爱读书的呀。我烈日下站了十五分钟,用了一整包纸巾拭汗。然后尾随人流涌入购书中心。选了一些儿童教科书后,想到了要买鬼吹灯第二部。在其中一台供客人查询的电脑上,弄了五分钟。知道在哪一层楼的哪个位置是这类书籍的摆放点。可是当我找到后,却发现缺了最后一集。正好有两个看上去三十余岁的女性工作人员走过来,我便礼貌地询问还有没有最后一集。其中一个要做别的事,走了。另一个很耐心地听我讲完,就告诉我现在他们没这一本,但是这类书很好卖,很快就会有货到。并说如果留下电话号码,登记一下,到时候会通知我的。我大感开心,没想到现在竟然有这么好的服务。当我拿出手机,才想到家人把手机交到我手上才不过三天,我还没弄懂手机的各项功能,连怎么查看本机号码也不知道。当场傻在那里,女工作人员定神看着我,不知道我怎么了。当我解释后,她说那好办,伸手拿过我的手机,又从自己裤袋里拿出手机,用我的手机打了给她的手机。然后就按照她手机上显示的号码,记录在一本专门登记客人需求的本子上。我笑着说,这是否做个形式而已,不会真的通知我吧。她笑一笑没作声。我道谢后,琢磨一下,还是把鬼吹灯第二部的前三册买了。因为我估计他们不会真的通知我,我是不再来购书中心的。

下午,家人带我去省中医院看病。进去挂号大厅后,我这个美国乡巴佬又是兴奋一番。里面装修得不错,赶得上四星级酒店了。如果不是那些数十年来都没变过的排队人群,我是无法想象这是大医院的楼下大堂。挂号之后,乘手扶电梯上三楼,空调很足,觉得很舒服。年青人逛商场,老年人除了公园外,逛逛医院也是个好选择。

我们在一个电视墙前面坐下,每个大电视都显示每一个开诊的医生名字,以及他/她准备接诊的病人名字和挂号数字。让所有病人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将要看哪个医生,大约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轮到我了,在房间里,看到的那医生戴着口罩,正前方有一台电脑。我坐下后,他一边问我情况,一边打字。然后,马上打印出药单,又在病历上打印诊断报告。随后,我们去交钱,再去取药。取药柜台上又是许多电视荧屏,显示号码,让病人按顺序取药。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坐在那里等待的时候,看着捡药的员工们在中药柜前忙忙碌碌,想到了那些老中医们。在我所见范围内,一切都是电脑,你不懂搞电脑,不懂中文输入的话,连门诊都做不了。不退休是不行的。不过我还是有点茫然,我们是来中医院,可是除了中药外,还开了西药给我。现在医院搞中西合璧吗?还是为了想多赚钱的缘故。

中药到手后,我打开来看看。哇,每一味中药都是独立包装,这又是改革了。

从进医院到出医院,前后不到一个半小时。效率的确比以前高了很多。

要去剪草,搞花园了,晚上洗完头再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