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三国十大帅哥排行榜 -- AleaJactaEst

共:💬26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漫话三国人物之义阳二冤臣卷(魏延,邓艾)

三国时期最冤枉的人就是魏延,堪称千古冤臣,因为他不但被杀后一直没有被平反,更被一帮说书的糟蹋,说他有反骨,是和曹操一样的大反派。虽然曹操被称为奸臣,可是在世的时候权倾朝野,死后倍极哀荣,墓地到现在还没有被找到。魏延则身首异处,三族被戮,不知埋骨何地。而魏延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不起蜀汉,连那个心都没有,枉死,而死后千载骂名,冤枉,比岳飞还冤,比袁崇焕还冤。

陈寿和魏延家是没有什么交情的,不过陈寿还算老实,尽管对蜀怀有一定的感情,不好明斥其非,但是在为魏延立传的时候没有说什么谎话,在最后还是给他下了一个“不便背叛”的评语。

魏延不是名门望族之后,不然喜欢考证名人家世的三国时代不可能没有记载,他是荆州义阳人。最早的记载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很可能是和甘宁一样是水匪或者豪强出身。就这点来说,不知道当初他在荆州当豪强的时候是不是和诸葛家结下了什么梁子,以至于诸葛亮后来那么恨他。魏延后来是依靠战功当上了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毕竟魏延不是刘备的旧部,和诸葛亮等荆州世家子弟也不是一伙,加上性格似乎也属于倔强一流,不会拍须遛马,所以能够升职,靠的唯有自己的能力。

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时候,要地汉中需要一员大将来镇守,对取得汉中很有功劳,加之又是刘备亲信的张飞是众望所归的人选。关羽和张飞号称“万人敌”,武勇是有的,历史上的张飞也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大字不识,《八?魃矫?》现在还是名帖,无论是招降严颜,还是汉中破张嗔,证明张飞的计谋也相当不错。但是刘备选择的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却是魏延。这当然让蜀国所有的人吃惊。除了说明魏延确实有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才实学之外,还可能有一个史家没有注意到的原因,就是张飞的女儿是蜀世子刘禅的老婆。刘备很可能是对张飞存有戒心的,张飞在蜀国的地位无论是官职、资历、军权都属于权顷一时的人物,又是世子的老丈人,如果再有割据汉中的权力,东汉外戚之祸难免不在蜀国上演。刘备为了现实自己能够用人,在一次大会上和魏延唱了一次双簧:"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蜀中众将都为魏延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只有诸葛亮不是滋味,毕竟魏延的资历还不如诸葛亮,就有了汉中太守的实缺,实在让诸葛亮有些不舒服。

如果是魏延要造反,机会很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还是汉中太守,完全可以反。"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贻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越?`夷王高定亦背叛”,有这么多反的,魏延没有反。诸葛亮建兴三年平定南方四郡的时候,蜀中空虚,魏延还是没有反,真不知道反骨一说,从何而来?

到了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进屯汉中,不知道是诸葛亮和当地长官魏延有没有发生什么矛盾。蜀汉建兴八年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真等讨伐蜀国,诸葛亮在汉中据险而守,加上连月阴雨,魏国撤军。同时,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国的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队,因功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可坏就坏在这件事和诸葛亮有了牵涉,诸葛亮在建兴六年因为马谡失街亭,自贬三等,这回刘禅让他官复原职,但是毕竟诸葛亮的功劳没有魏延大,刘禅在诏书里是这样写的:“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要知道,斩王双是在逃跑途中的事情,诸葛亮未必有什么光彩,郭淮大败是偏师魏延的功劳,阴平、武都二城是陈式的手笔,就是汉中的工事也是魏延修的。诸葛亮当然觉得不爽,非常的不舒服,由此对陈式和魏延都很有意见,要知道他到死才是个武乡侯。

魏延的才能是为诸葛亮所妒忌的,每次给魏延偏师也不超过万人,对魏延是以大压为主的。对此魏延很是不忿,老实念道着当年要是按照他说的出子午谷,直指长安,早就赢了。这场关于子午谷的公案,按照魏延所说未必不能够成功,后来钟会伐蜀就是有一路从子午谷进军的,也没有出现诸葛亮说的危道。不过是诸葛亮当时对魏延就是很不满意:你的智慧怎么可能比我高?你想到了,我早就想到了,但是因为是你提出来的,就是不行。其实军事上哪里来的百分之百把握?否决历史上任何一场经典战役,都可以用安全这个理由。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还不忘记踩魏延一把,让和魏延一向不对付的杨仪来领导他。还说了,如果魏延不听,“军便自发”。最后一着比后世的十二道金牌也差不多,分明是要魏延如果继续讨伐魏国就是孤军奋战。魏延当然不服:“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但是什么长史杨仪、司马费掉,还有成都城的蒋琬等诸葛亮的亲信走狗都是一伙,朝里朝外一起算计魏延。魏延就是一个战将,不是阴谋家,到死之前也仅仅是想回汉中,而没有想到投靠魏国。魏延之死,是蜀国的一大损失,如果魏延健在,和姜维这样的人才在一起,蜀国未必那么快灭亡。

倒是那个杨仪,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后发出:“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的肺腑之言,可见当初“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的董允、蒋琬等人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动机。想想在《出师表》里大言不惭地说“费掉、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掉、允之任也”的诸葛亮的所为,不由得使人想起“朋党”二字。“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果真如此!

敏行讷言

邓艾是魏延的同乡,是义阳棘阳人,就是现在新野县东。邓艾邓士载也是个孤儿,不知道当初刘备裹胁的荆州百姓里有没有他们母子,反正那时他才三岁左右。后来曹操兵败赤壁,将荆州部分民众北迁,邓艾母子也随之被迁徙到汝南。

孤儿兼外来户的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被人们称为邓吃,有人说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就来源于邓艾,其实很可能邓艾的名字是起自口吃的毛病,中国的民俗就是贱名好养活。这毛病似乎到他成为将军的时候还没有好。以至于司马昭有一次拿他开玩笑,说艾艾,共有几艾啊?邓艾用《论语》里的“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为对答,说接舆说的只有一个凤,他说的自然就是有一个“艾”。看来他的口吃不是很严重,就是着急的时候会带出来。

邓艾从小为人放牛,怎么说也是个贫雇农出身,孤儿寡母容易被人欺负。曾经他想改掉这个与口吃有关的名字,就取以前太丘长陈??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打算改名叫邓范,字士则。史书上说“后宗族有同者,故改焉”,其实就是他同宗里后来有富户高门觉得这名字好,叫他给让出来,和鲁迅的学生柔石原先叫赵平福,因乡绅觉得自己的儿子用更合适而改名“平复”一样,邓艾也就只能让出来,明显地是三等公民。可能邓艾写得一手不错的文章,以至于尽管因为口吃不能够当干佐,还是能够当“稻田守草吏”的小官。不知道是不是后世生产小组的小组长,一种费力不讨好的职位。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自古能为人所不能者,多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苦难对常人来说是堕落的理由,对于天才来说是锻炼的炉火。邓艾口吃,故此少玩伴,能够用心攻读,有更多的时间冥想;邓艾地位卑贱,故此能够意志坚强,胸怀济世的抱负。同郡的一个年长的官员看小邓艾可怜,每次分配的时候都多分给他些,可能还有些额外的馈赠,邓艾却从来没有当面谢过。盖因邓艾不单是一个很高傲的人,也是一个很深沉的人。等到他官拜汝南太守,衣锦还乡后,他要报答这位当初真诚帮助他的长者,不料此人已经去世,邓艾派人祭祀之外,重金报答此人的母亲,并“举其子于计吏”。邓艾不尚虚词,很君子,他的感激有自己的表达方法,却又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

邓艾的知己是司马懿。机遇使他遇到了司马懿,司马懿此人对邓艾的知遇是邓艾一生所不能够忘记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后的政治动荡中他始终站在司马氏一边,为什么在司马昭下旨意逮捕他的时候,他不举兵造反,而是束手就擒。士为知己者死,可能诸葛亮未必有邓艾的愚忠。而司马懿对邓艾的知遇也确实是超过刘备之于孔明的。毕竟,当时的邓艾仅仅是一个不知名、不入流的小吏,更有口吃的毛病,而司马懿能够认真聆听他的见解,不以他出身寒微为嫌,引之左右,淳淳然古人之风。要知道魏晋时期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用人制度上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说各州郡设立“中正”,将士人分成上上、上中、上下到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然后依照品级给官,依据主要就是先看其家世,上辈当过什么大官,然后才是看才德。就和现在先看学历,再看才德一样,以邓艾的出身,在当时如果不是司马懿,肯定连张入门券、准考证都没有,口吃可能比现在不会洋文还严重,能以一个小吏终身就感恩戴德了,哪里能够立功天下,史册留名呢?

可就如上文所说,邓艾和对周济自己的年长官员一样,他对司马懿的感激是在心里的,比任何人都深,但是他不是采取俗人的拜司马懿为义父等虚礼,而是尽心尽力为司马懿办事,以自己的才能来报答自己的知己。

邓艾先做的是兴修水利。当时司马懿让邓艾“行陈、项、东至寿春”,身份可能就是司马懿的幕僚,没有什么品级,但是见一般官员未免要大上半级。巡视回来后,邓艾给司马懿上书,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怕自己口吃误事,专门写了一篇《济河论》给司马懿看,上面写道:“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讲究半农半兵的军屯,减少了百姓的负担,加上开凿漕运,减少了运输上对粮食的耗费,得到司马懿的赞赏和支持。

应该说,能够想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和邓艾早年在民间的生活是分不开的。邓艾不同于三国时代其他的士大夫,他的出身是平民,深知民间的疾苦。田地没有水利设施,天旱的时候得不到灌溉,下雨的时候又遭受涝灾,而大批不耕而食的军队又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史书上说“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者,艾所建也”。

邓艾正是孔子所称赞的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那种人,如果生在治世,邓艾应该是一代良相。其实,仅仅凭借兴修水利一项,邓艾就应该是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毕竟中国历朝历代能够想到兴修水利的王侯将相太少了,水利设施的破坏不惟是战乱的原因。

由文且武

邓艾小时候的梦想是带兵打仗,“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周围的人都以为笑谈。就和陈胜当年说:“苟富贵,勿相忘”一样,一个口吃的外来户的孤儿,也想当将军,自然在常人的眼里是可笑的。邓艾之所以想当将军,恰恰是因为他出身贫贱,在乱世,当将军是威风八面的事情,属于弱势群体的邓艾当然很神往。更何况金戈铁马本就是男儿的志向呢?

司马懿的赏识,给了邓艾一展所学的机会,但是终究是个文官,和邓艾的志向有些不符合,可能邓艾也向司马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因而被委派到蜀国的前线,“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到了嘉平元年,也就是高平陵政变过后,司马懿派雍州刺史郭淮取代夏侯玄的军事长官的职务,引起右将军夏侯霸的疑惧。夏侯霸逃奔蜀国。邓艾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也被派到前线挂职锻炼。

邓艾在白水遇到了他日后的大对头姜维。邓艾是以南安太守的身份对?L城的蜀军进行围困的。姜维引兵救援,结果被陈泰坚守牛头山、郭淮抄蜀军洮水的后路,被迫撤退。郭淮带兵去讨伐和姜维一起添乱的羌族,邓艾说道:“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结果被留下来在白水北侧防守。不出三天,姜维果然带着廖化回马一枪。姜维看到白水对面有魏国军队驻守,就让廖化修桥来迷惑对方,打着自己奇兵去奔袭同在水北六十里外的洮城的主意。要是等魏国军队发现洮城被攻击的时候,廖化正好可以利用造好的桥梁迅速追击。不过姜维对面的邓艾,从作桥上看出破绽,因为蜀军数量多于魏军,而且是利用郭淮率领军队在外的机会,应该采取强渡的速战,而不应该慢悠悠地在那里修桥。于是邓艾主动回师洮城据守,将来偷袭的姜维档在城外。邓艾因此被加封为讨寇将军,赐爵关内侯,算是高级干部了。

成为高级干部的邓艾不久就被调到城阳当太守,后来又衣锦还乡到汝南当太守,继而是兖州太守。“艾所在,军民并丰”,并上书司马师:“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此刻的邓艾基本上还是一个文臣。

到毋丘俭起兵的时候,邓艾充当的是司马氏的急先锋,先在乐嘉造浮桥,后追文钦到丘头。因此也博得了司马氏的信任,确立了司马氏死党的身份,进封方城乡侯,去解被姜维围困在堤道的王经。解围后邓艾被正式封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同时也正式开始了和姜维的军事对话。

邓艾当时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狄道一战,魏国虽然最终解围,但是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姜维不过是暂时退走,并没有伤筋动骨。因此邓艾得出了:“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的结论。邓艾在祁山厉兵秣马等着姜维。

到了魏甘露元年七月,姜维果然再出祁山,见到邓艾有准备,姜维回师董亭,转进南安。邓艾迅速率领军队到南安附近的武功山据险而守,姜维攻险不克,再次移师东向,翻山越岭奔袭上??。邓艾在段谷截击姜维,获得大胜。姜维因此也失去了蜀国的信任,自贬为后将军应该说段谷之战的意义并不在于对蜀军的歼灭性打击,而在于使姜维这员蜀国当时唯一的将才的威信受到损害,给蜀国的保守派提供借口。邓艾因为段谷的战功被进封为邓侯,食邑六千六百户,其子邓钟也获得了五百户亭侯的封爵。等到甘露二年,诸葛诞寿春起兵的时候,姜维又一次北伐,被邓艾等据险而守,无功而返。邓艾更加封为征西将军,风光一时。

直到魏景元三年邓艾破姜维于侯和,在与蜀国姜维的军事对话中,邓艾始终是占据上风,这之中当然有蜀国国力不如魏国的因素,另外防守总比进攻来得容易,并不说明邓艾肯定比姜维高明很多。所谓的天险,是蜀国和魏国共之的。

但是,邓艾在西部的驻守,不但使司马氏能够西顾无忧,得以放心剿灭淮南地区的军事势力,而不用两线作战。对于蜀国来说,历次军事冲突的失败都令自己的国力被消耗,士气衰落,内部意见不统一,为日后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军事上的得力使邓艾对于政治上的敏感有些下降。要知道,当年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魏国得势就是因为有对蜀国的战功和对公孙渊的讨伐,邓艾对于蜀国的屡战屡胜无论是战功还是威望都和当年的司马懿不相上下。功高当自危,手握兵权的邓艾完全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当年他还振振有辞地给司马师分析东吴的诸葛恪“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招上级疑惑,被同僚妒忌,“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现在的邓艾其实比诸葛恪当年还危险,可是没有看出邓艾有什么自保的举动。可能是因为邓艾认为自己出身寒微,对司马氏又忠心耿耿,构不成威胁;也可能邓艾就是直肠子,所以对魏国的各种封赏没有一次上表推辞,哪怕是名义上的推辞,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所挣。

仰天长叹

邓艾对于司马集团以至于整个魏国贵族集团来说都是个外来户,就和魏延之于蜀国的诸葛亮集团一样。同时他也没有钟会的狡猾,钟会放着太仆的官儿不做,陈侯的爵位不要,求的就是一个让司马放心,让同僚们顺心。邓艾这样的功劳,这样的爵位,至少也应该向司马昭表示表示。官场上就是这样,尽管领导对你的技术一窍不通,同事们在你搞科研的时候在研究历次彩票号码的规律,可你在写总结的时候总要把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事们的鼎力帮助放在前面,然后才能够是你的努力。否则领导和同事们难免觉得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于是对他们有意见,进而对你有意见。要知道,想搞创新什么的,领导当时不踩你两脚,同事不绊你个跟头就已经是对你最大的关怀和帮助了。毕竟,你显本领了,变相是说领导和同事们不够聪明或者努力。这官场规则自古如此,所以五代的郭威讨伐叛逆有功后要求遍赏,连朝廷里的大臣都带上,就是会做人。郭威会做人,所以后来能够当上皇帝;邓艾不会做人,所以让司马昭生气。

司马昭对邓士载的痛恨肯定不是一天了。以至于讨伐蜀国的时候,一位姓刘的名士预言道,讨伐蜀国必然获胜,但是钟会和邓艾两个人都回不来了,听众问为什么,这位名士笑而不答。看来司马昭篡位之心固然路人皆知,猜忌之心也不是什么秘密。讨伐蜀国按理说应该是邓艾是主将,钟会是副将,毕竟邓艾久在蜀边,屡战屡胜。可是司马昭却让邓艾率领偏师牵制姜维。

没有想到,这还没有引起邓艾的疑惧。邓艾多半把这归罪于钟会。要知道钟会是贵族出身,一流的参谋人才,号称当时的张良,平民英雄邓艾和他肯定是素不相能的。邓艾估计看到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在肚子里大骂钟会小人,倒不是不敢公然骂,是因为邓艾一着急生气口吃就更严重,骂不出口。邓艾很识货,知道钟会的作战计划本身很好,但是就是因为很好才让他生气,因为让钟会出丑后自己扶正的指望就不大,按照这个作战计划,破蜀的大功肯定是钟会的,邓艾只能喝姜维这口汤。虽然姜维也算是名汤,但是还是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享的。邓艾很是不爽,于是就完全按照命令行事,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然以他在段谷破姜维的智慧,绝对不会让姜维跑到剑阁去挡着钟会的。

等姜维把钟会挡在剑阁,魏军军粮不济,一群朝里的大臣建议班师的时候,邓艾才拿出自己的压箱底的私货――“从阴平由邪径经汉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足见邓艾对蜀国地理的熟悉。难保让同样不笨的司马昭和钟会觉得他当初藏私别有所图,司马昭认为他不简单可能想造反;钟会认为他太狡猾想抢功。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年近七十的邓艾玩这种把戏,也真是玩老命了。江油蜀将马邈大惊之下开门出降。邓艾乘胜兵进成都的最后一道门户绵竹。在绵竹,邓艾遇到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只能速战的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让他投降,其实是激诸葛瞻出来决战。诸葛瞻也真够笨,要知道邓艾偷渡阴平不可能带着攻城的冲车、抛石机之类的重武器。只要诸葛瞻学习姜维对付钟会的方法,在绵竹乌龟不出头,邓艾没有补给,饿也饿死了。在邓艾的坚决督战下,邓忠、师纂击破了诸葛瞻的军阵,诸葛父子战死。据说诸葛尚临死时候还骂黄皓,须知可不是那个宦官逼他们父子出战的,要是黄皓,说不定因为胆小死守城池,傻人傻福地让邓艾难受呢。

刘禅得知绵竹陷落,“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邓艾取得了破蜀的首功,得意之余,不免忘形。对蜀国的大臣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随后邓艾给司马昭上书,要求封刘禅王位,然后灭吴。对他已经更加疑心的司马昭在以魏国皇帝的名义增封他二万户、太尉后,使监军卫??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没有想到邓艾摆出一副“将在外均令有所不受 ”的态度:“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司马昭终于忍无可忍,毕竟君令有所不受,司马昭还不是君,不能够容忍他不受,于是下令逮捕邓艾。

邓艾接到诏书的时候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见于今日矣”,束手就擒。后钟会起兵、魏军哗变,邓艾的手下要趁机救他,但是监军卫??命令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卫??回朝后根本没有受到制裁,倒是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被流放到西域,在洛阳的儿子均被杀,这似乎不能推到钟会头上了。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创立晋朝后,邓艾才得道平反。邓艾和钟会其实都是该仰天长叹的人物,都是兔死狗烹。但邓艾更象老乡魏延一样,至死不悟,冤屈的臣子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