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 转载说明 -- 温雅颂

共:💬75 🌺3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之一:参军

乍一看到这个题目,大概很多人都可能会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我曾经当过兵。但事实上我从未当过兵,给这篇起名为“参军”,主要想写下当年参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参与嘛,呵呵。

七六年“四人帮”被粉碎后,不知哪个混蛋别出心裁,在“四人帮”的罪状中加了一条“反走后门”的罪名。我至今无法理解“反走后门”怎么居然能变成一项罪名。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罪名,而国人一向善于“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因此七七年春季征兵,就成了解放军有史以来走后门最严重的一次征兵。

去我们中学招兵的部队,是北京军区后勤部所属部队,招的是汽车兵。部队番号我至今依然记得,驻地就在丰台。当兵开汽车,是我在那个年代梦寐以求的理想。体检以后,部队派人到学校了解各个候选人的情况。我在音乐美术方面的特长受到了部队的重视,专门约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到部队驻地去进行了一次面试,除了乐器演奏之外,还试了简单的配器和舞美设计等。这个部队是个师级单位,在当时的编制条件下,允许招一些文艺兵,但名额非常有限,因此主要用来招女兵。部队能用普通兵的名额招到我们这样的,自然是满心欢喜,当时就敲定,让我们回家等通知。

在这里讲一段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花絮:面试我们的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军官,估计是舞蹈演员出身。虽然当时没有军衔,无法具体知道她究竟是什么级别,但我估计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应该是个上尉或者少校吧。在我们面试的时候还遇到一位名人来访,是侯耀文!我们到的时候他们正聊得火热。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文艺界名人,但不是最后一次。以后和另外两位文艺界名人还有过更近距离的接触,此是后话,按下暂且不表。

回来后把情况跟家里人和老师一讲,大家也都很高兴。可这个通知却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眼看着几个同学已经收到了通知书,可我们的还是不到。到这时,我可有点真急了,因为征兵眼看就要结束了,当上兵的人都快该走了,我们的通知怎么还不到?没办法,只好又跑了趟丰台,找到当时面试我的人。她听了我们的讲述后也有点着急,赶紧打电话给具体征兵的部门。从他们电话中来来回回的对话里,我们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等她打完电话后给我们一解释,我们就全明白了。当时的感觉真像三九天一瓢凉水兜头浇下,从头凉到脚。

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社会上有了批“四人帮反走后门”的声音,这次征兵走后门的现象越演越烈。部队招兵名额有限,大量名额首先被部队内部“消化”掉了,拿到地方武装部的名额已经大大缩水。而地方武装部又要安排走他们后门的关系户,虽然部队点着名要我们两个,可武装部就是不给。去招兵的人本身并没多大权力,既然武装部不给,也就没再坚持。当时是招普通兵的人想着我们可以用文艺兵的名额,而文艺兵那边想着我们可以用普通兵的名额,结果两边都没给我俩留名额,等发现了也晚了。

后来还有意思的是:我们学校走武装部后门当兵的同学中,居然没有一个留在了北京军区,全被后门更硬的给挤到了沈阳军区。也许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批同学也没有一个在对越作战中上前线的,全在中苏边境地带,以一级战备的状态预防苏联的进攻。

对于我来说也同样是因祸得福,因为我如果真当了兵,七七年高考就赶不上了,复员以后再考,势必要与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同场竞技,结果如何孰难预料。

关键词(Tags): #参军#高考#走后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