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杭州飙车案”表象下的司法公信与社会治理随想 -- 端阳才子

共:💬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杭州飙车案”表象下的司法公信与社会治理随想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备受中国网民瞩目的“杭州飙车案”肇祸者胡斌,前天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入狱三年。尽管该案审判长指出,此乃“顶格”判处,还是有不少人声援死者家人,认为判刑太轻了。”

其实不独杭州飙车案如此,前段时间的刘涌案、许霆案、南京的彭宇案,法院的判决也饱受质疑。

但是从媒体给出的案情来看,胡斌肇事后没有逃跑等从中情节,而且家属主动赔偿百万元,仍判处3年有期,确实属于顶格判刑了。但是民众仍不满意,是法院做错了,还是民众错了,还是其他原因呢。

我认为杭州飙车案以及前述的那些纳入公共视线的案件,只是社会事件的表象,深藏之下的是司法公信的缺失以及社会治理暴露的问题。

司法不过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形式,但是不管哪种形式,要取得社会治理的预期效果,都要得到社会的认同,所以古时候的神判,虽然迷信,但是民众认可,能够解决问题,还是在那个时期得到适用。当前司法公信的缺失,民众往往以疑人盗斧的心态看到法院的判决,不管法官站在左右中间,都受到一部分人的批判。

司法得到民众信任的方法是什么,现在看还没有验证有效的方案。现在司法有重走群众路线的倾向,但是这个群众路线是不是真和群众的口味,能与当前社会要求合拍,确是一个大问号。

司法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它也受其他社会治理的影响。很多时候媒体报道贴上“官员”“富豪”“宝马”的标签,就容易引起汹涌的民意浪潮,说到底是社会现实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倾向。有时候民众对判决结果的不满,说到底是对社会问题的态度。

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群体事件、民生问题、干群关系都可能转化成司法问题,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能否符合民意,真正案结事了,能否凝聚社会共识。这是国家对司法的希望,但是是司法能够承受的重量吗?民众对一个又一个的案件反映,给这个疑问增添了越来越多的疑惑。

我们生活得这个社会,总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我学习法律的原因,但是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激荡,却让我产生很多的疑惑与迷茫,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一起探讨中国司法的路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