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清代文官制度概述 -- 冷逸

共:💬97 🌺8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8、吏部铨选与考核(上)

作为负责文官任用的最主要机构,吏部的铨选在整个文官的任用制度,处于最为基本的地位。针对不同种类的候选官员,吏部建立了“月选”制度,分成双月选、单月选、双单月选,分别适用于不同班次、不同种类的候选人员。单月选的是补班,因而又称为急选;双月选升班、除班,所以称为大选。铨选的具体程序和内容,也都有着严密的规定。

铨选的程序

要选授官员,首先需要有可以任命的职位。铨选的第一步,就是开缺,即各衙门各职位的定员人数出现缺额,需要补授时,由该部门向吏部及时报告,等待吏部铨选。有缺才能有授,才能够对候补人员进行铨选。如果某衙门虽然人数出现缺额,却不依照程序进行开缺的话,就不能启动铨选程序,候补人员也就无法获得授职。这种情况称为“压缺”,有点囤积居奇的味道,很容易导致官员的徇私贪赃。因此,清朝的官员任用制度,特别注意了开缺的时间规定,法律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守程序的要求。开缺向吏部汇报,称为“截缺”。例如,各部院衙门所属的满官,以及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学录、刑部司狱、各省盐大使、库大使出缺,均应在月底截缺,如果是需要具题请旨的,需要在二十一日之前报告到吏部,如果二十二日之后就只能算是下月截缺了。而如果在开缺时有所迟延,承办官要被处以罚俸三个月的处分,要是没有发现手下经办的书吏利用压缺来受贿,就要按照失察书吏犯赃处罚,如果是纵容这种现象,将受到革职处分。

等候铨选任用的人员,都必须来京城向吏部投送参选材料,称之为投供。这一程序,类似于应聘时投递简历,投供材料到达的先后日期,在候选人员排序时是一个重要依据。候选人员的投供材料包括了繁杂的内容,其中必须包括的,是本人投文和原籍官印结,我们不妨将其看作是个人自述和政审报告。在原籍官印结中,包括了年龄、相貌、籍贯,以及这人以何种科班或是身份出身,科举名次如何,还要注明有无过继、祖宗三代三代履历、过去有没有假冒违例事故、有没有应该回避的事由等等。投文必须保证真实,如果有虚假内容,投供者和具结官都要受到处罚。另外,如果是郎中以下、小京官以上的京官或是道府以下、七品官以上的外官,材料中还应该包括同乡京官印结,算是推荐信。对于那些曾经任职后又因故开缺的,要重新参加铨选时,还必须提供原任衙门的材料。

因为对材料有着如此严格的要求,对于想要通过铨选的候选者来说,自然就有求于为他们出具印结的官员。这些出具印结的官员们也很清楚,自己写出来的这份评语,对于他人的仕途可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既然如此,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乘着选官的时候,向那些需要参选的官员勒索重贿才肯出具印结。等到这些候选的官员真的上任了,有些人还不放过,将当初出具印结作为一项大恩大德,时常来索求回报,或是加以要挟,许多官员本来还期望立身清廉,最后就因为这个而不得不开始贪赃枉法起来。

投供程序中另外一个常见的弊端,就是应该投而不投。这是因为不同时期开缺的官缺肥瘦不均,参选的人们常常一心要得肥缺,唯恐不小心落到了瘦缺,因而宁可不投供也不要被分配到那些老少边穷的省份。对此,法律对策也是很严厉的,无故不投供或是投供后临期不到的,一律革职。

对投供人员查验审核之后,根据授官要求确定他们的资格以及排序,接下来就进入了堂议程序,按照官缺情况和六班人员分类排序。堂议根据月选之法进行,满官的堂议是每月十四日,汉官则是每月二十三日。这个程序是对所有参选人员的讨论,经过堂议,投供参选人员中应选官的名单被确定出来,具体什么人授什么官,就还要经过一个抽签定缺的程序。抽签分成三次,每月二十五日,尚书、侍郎会同河南道御史在天安门外抽签,为汉官定缺,满官和笔帖式则由尚书、侍郎在吏部堂上抽签定缺,时间分别是每月初五与二十日。抽签这种程序看起来最为公正,事实上也是大有手脚可做的,不然也不会每届世界杯上东道主都能有个好签,强队却常常落入“死亡之组”了。因此,想要得到自己心仪的好缺,一般是需要买通吏部官员或是部吏的。一次有六个知县同时出缺,其中两个在广东,另两个则在云贵,部吏们就偷偷找到一个候选人,说我看你是哥们,愿意帮你,只要送我三千两,保证你抽到广东,要是舍不得花钱,那就肯定去云贵了。说来也巧,这个候选人恰好和文选司掌印是亲戚,就去咨询这钱到底能不能花。掌印听了大笑,让他问问其他候选人就知道。一问,才知道部吏对每个人都是这套话,人人都收了三千两。抽签之后,吏部制作选单明确记载情况,格式是:新任职务、所在部门、姓名、籍贯、出身。

选单制作出来之后,吏部将本次铨选出来的官员名单发给各个衙门,会同九卿、科道一起审查,这个程序称为验看。验看可谓是一道外调程序,审查的内容包括本人是否有品行不端的前科,是否出身不正,还要看身体状况能不能适应职位的需要,重点审查的,则是其祖父有没有过钱粮亏空。

等到最后一轮审查结束,这个官员就可以正式上任了。如果是在京官员授予京官,命令下达当天宣旨赴任就可以了,外官则还要多一道给凭程序,“凭”在这里就相当于上任的介绍信。在外官员升授了京官,吏部会向该省行文,要求将他任内事项交代清楚,然后拿着介绍信来部里报道。而要是在京官员升任了外官,就在取得京官印结之后,十日内发凭。在外官员仍然授外官的,由督抚负责转发。等到官员上任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限,需要将凭交还吏部。

吏部铨选的审查内容

吏部在对参加铨选的候用人员进行审查时,审查的内容是全方位的,除去前面已经提到的是否身家清白、品貌端正、言谈流利、身体健康等等之外,还需要“核其事故”、“密其回避”、“观其资考”。

所谓核事故,就是审查候用人员是否有某些事项不得铨任或者铨任受到限制的。不得铨任的事故,如在服丧期间或是需要养亲,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情况降有特旨“夺情”的,都不能除补升转。而铨任受到限制的情形就更多了,例如候用人员如果是独子而又父母年过七十,或者虽然并非独子但父母年过八十,京官不能升用外缺,外官一律不能升班。除非是曾经在考核中被评价为“卓异”的,外官可以在本省应升之缺上升用,京官可以在靠近京城的省份升用。这样的制度,倒是让很多一心想向上爬的官迷心窍者不能拿着“忠孝难两全”的套话来为自己辩解,也充分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意识形态意义。另外,受到行政处分也是需要考核的事故。例如京官任内受到降级留任以上的处分,就必须停升;外官任内有任何行政处分都一律停升,但如果是罚俸处分,完全缴纳了这笔罚款之后还是可以照常升转。官员正在被科道或是督抚弹劾,或有其他案件在身,还没有得出结论时,也属于限制升转的事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