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他们选择了中国-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俘来中国 -- atene

共:💬14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他们选择了中国-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俘来中国

这是偶然间看到的一个记录片,讲述的是23个被我军俘虏的美军战俘决定来华及其之后的故事。(这23人中一人为英军战俘,最后实际来华人数为21人,其中Claude Batchelor和Edward Dickinson在90天的遣返反思期期间,重新决定回到美国,结果回去后被美军的军事法庭分别判处10年和20年的刑。)片子里用了不少很珍贵的过往影像和图片资料,很多内容是俺第一次看到。

[FLASH]http://video.google.com/googleplayer.swf?docid=7208903322333657947[/FLASH]

(多谢下面冰雨指点如何贴视频。)

中文简介:

 一、以真实历史为背景,主题鲜明。当年的22名战俘现在仅仅剩下2名,其余的都已经去世,他们是真正的历史见证人,用自己拒绝遣返回国的实际行动驳斥了当时所谓的“洗脑论”,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曾经在山东医科大学任英语系教授的霍华德(当年战俘之一)拒绝回国后发表宣言称:像其他人一样,我坚定地为和平而战,可是我在没有言论自由的地方是无法为和平而战的。

  在今天看来,当年的志愿军遵守日内瓦公约,尊重人权,实行人道主义优待俘虏的政策证明了人类可以找到一条不通过战争来解决分歧的道路,对世界的和平运动也做出了贡献。对我们来说,这22名前战俘是反对战争反对麦卡锡主义要求种族平等的英雄,而不是所谓的被洗脑的叛国者,他们将会赢得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民的敬意。

  二、前战俘旧地重游,亲身讲述。本片的主人公霍金斯是22人中年龄最小的,他在 1957年时返回美国,现居洛杉矶,仍能凭记忆讲很多中文。霍金斯先生也是幸存者李唯一一位不顾家庭的阻力和美国社会的压力,勇敢站出来为这一段历史做见证的人。她说如果再让他做一次选择,他还是像47年前那样选择留在中国。

  摄制组随他一起在47年后,首次重返中国。再次在北京的长安街上骑自行车,访问了母校人民大学和曾经工作过的武汉

汽车配件厂。在汽车配件厂,他与当年战俘营的中方翻译和管理人员见了面,并共同回忆在战俘营的生活以及留在中国后的经历。霍金斯先生还前往济南看望了在中国去世的老战友温纳瑞斯(前战俘之一)的遗孀白锡荣女士及家人,并一起为温纳瑞斯先生扫墓。霍金斯先生在内7年后重返中国,在回忆当年一幕幕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中国发展脚步之快。

  三、运用真实影像资料,情景再现。该片运用了大量且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图片资料再现当年发生在战俘营的鲜为人知的故事。鸭绿江边的战俘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铁丝网的战俘营,使唯一没有劳役和刑罚的战俘营。联合国军战俘们享有宗教自由,被允许过感恩节和圣诞节,

土耳其战俘可以庆祝古尔邦节,他们甚至可以与远方的家人自由通信,还可以阅读到一些世界名著和西方的报刊……而且战俘营的伙食与医疗条件也远高于志愿军战士的标准。

外链出处

该片导演为shui/bo wang(王水泊),1960年生于济南,当过兵,后就读中央中央美术学院连环画专业,1989愤而出国,现居加拿大专攻电影,在中国国内亦任教、办展览。(至于他为啥怒而出国,参见百度百科外链出处

)1999年他的自传体《天安门上太阳升》获奥斯卡短片提名,后获得旧金山国际电影节奖。

(“该片由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和法国欧洲文化电视网ARTE合拍,中国五洲传媒协助”,外国对与中国有关电影、艺术从业者的帮助+资助是非常热情的。从前在这个ARTE台看了一捕编剧导演都烂到渣的《江城夏日》,竟然还获得过2006年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单元奖,结果看到片尾赫然列着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为其赞助。。。)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