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京的风 -- 江城孤舟

共:💬20 🌺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北京的风

像候鸟一样穿行在北京和故乡之间,已有数个寒暑春秋,行程两千余里,跨过了黄河、淮河和长江。这一切,不过是短短的14个小时。每每一转眼间,已是物是人非,街上的车水马龙依然那么繁忙,眼前却多了许多陌生的脸庞。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灰暗的青砖瓦房、阴冷低沉的天空、辉煌灿烂的灯光,我终于又来到了北方。

北方?为什么不是“北京”而是“北方”?我问自己。

当我踏上地铁站口的第一级台阶时,我顿悟。

地铁站口的风,寒冷而强劲。无论在何时,都给人一种透入骨髓的凉意。

这才是我所认识的北京。

我由水而了解江南,由风而熟悉北京。

江南并非无风,就如北京未必缺水一样。但北京的河湖潭海,虽然尽力模仿江南,却总是缺少那一丝灵动和神秀。而江南的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摇曳着红花翠柳。美则美矣,却没有北京的风那样刚烈、骇人,没有一种狂放不羁的风骨。实际上,江南的风正如少女的玉手,是温暖的,也是柔如无骨的。而北京的春风则一定是伤痕累累、怒火满腔。

想想吧,生于荒凉的西伯利亚高原之上,被北冰洋的寒流逼迫而奔向南方。这一奔,就是数千公里之遥,见识了蒙古大草原的苍茫,突破了阴山、燕山和万里长城的阻挡。现在北京城已经静静地、毫无防备地躺在眼前。这远道而来的骑士,怎能不在此略加休息,抛下沉重的行装?

生于南方的人一定以为沙尘暴就是狂风呼啸、黄沙漫天。但那是错的。有时候,北京的沙尘暴到来时反而是安静的。听不到风声,看不到飞沙走石,只留下赤红的流血的天空,如烟似雾般缓缓降下的灰尘,还有微微颤栗的花草和树叶。偌大的北京城仿佛一下子陷入死寂当中,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在这个时候,人类才会重新领悟到大自然的威力、人的渺小。这固然是一场灾难,但风的表现却是如此优雅娴静,这出悲剧中的主角竟是这样高深莫测,使我也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天地间的一道奇景。

夏日的北京,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而风却并不为人们带来清凉,倒像个顽皮的孩子,一个劲地推动着滚滚热浪。偶尔也会吹动几朵浮云,暂时遮住太阳;但当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时,又会显出豪放的本相。

而当白昼渐短,黑夜渐长,风也愈加悲壮苍凉,于是一夜之间,朔风大作,乌云四合,纷纷扬扬洒下满天大雪来,为古都换上素裹银妆。可现代化的北京城却害怕见到这般景象,每年都要为除冰化雪而奔忙。可是雪虽消融,寒风尚在。常常在夜间,听见窗外有如雄兵百万,策马而过,又如哽咽哭泣,经久不绝。那是风在为自己的杰作被毁而伤心,还是在向人类发出严正的警告?我不知道。但我明白:这才是风的本性,而人们却慢慢将它遗忘了。

再伟大的英雄也有儿女情长。风若有情,又当为谁落泪?是一千三百年前散落在无定河边的森森白骨,还是世代居住在皇城根下的寻常众生?也许,风是一视同仁的吧。

试看沙尘过后,春雨淋漓,草木洗去了身上的灰泥,一发显得青翠欲滴。和暖的微风轻轻拂在脸上,夹着细密如丝的小雨。此情此景,让我突然有种莫名的冲动,又将淡淡的思乡之情从心头勾起。

而春和景明之时,又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只见天安门广场上缤纷斑斓的风筝四处飞扬,着实为灰色的广场增添了几分暖意、几分情趣。

北京的风一向是干净利落、直来直往的。虽然没有南方“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瑰丽,却也能在一夜之间,为北京铺上柔软的黄色地毯,带上奇妙的鲜红首饰。北京的秋,既是叶的秋天,也是风的秋天。风在仲秋,赠给北京的是清新和爽朗,蓝天是那么的辽阔明亮,太阳是那么的温暖金黄,光影朦胧绰约,透过树林洒落一地的闲逸安详,浮云悠悠,小鸟啾啾,有景如此,夫复何求?

我曾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迎着晨风站在历史博物馆门前向西眺望,视线越过整个广场。看紫禁城内悄无声响,远方依稀可见的香山正迎来第一缕阳光。几百年来,斗转星移,也许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绿树红墙,青山朝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寄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是,内心中却一直有种呼声,想让那强冷的寒风涤荡我的灵魂,将我从这温柔的世界中唤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