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华文明胡说几句 -- 青瓜

共:💬46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郡县制不是秦独有的

至少楚跟晋也是实行郡县制的。秦是搞的法家那一套,相可以是大商人,它依靠的管理阶层是吏而不是官,非常类似于两千年后西方的管理结构。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它都是在中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朝代。可能就是这个决定了它一直被后世的朝代所非议。秦法过酷应该是有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图过大以至于超出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范围,不过它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也影响了统治者作出正确的判断,但说其是因为残暴而二世而亡觉得过了,这种说法的原因可能是以后那些儒生们想要过好日子就先得把秦批臭。

其实不管儒法道,都是中华文化的正朔。从这个意义是来说中华文化至少并不是一直轻工商的,儒家文化才是吧,可惜自秦以后儒家文化基本上就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了。但后世的皇权要想顺利地管理大一统的帝国又离不开法家那一套管理方式,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儒表法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历朝的开国皇帝对儒家的态度都不太好,从这点上看秦始皇也不那么异类。

说到宗教,要想在中华文明里面大规模流行的话都有个本土化的过程,从历史上看,成功的本土化过后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中华文明的特征,以中土佛教来说,我感觉至少在两个方面有共同点,一个是开放宽容,兼收并蓄,一个是以人为本,众生平等。至于与世俗政治结合的宗教,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主流,那种宗教自身就称得上是一种文化了吧,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文明的冲突?突然想到喇嘛教了。

至于满清的汉化问题感觉跟鲜卑的情况不太好比,比起鲜卑来说,满清更像是以巩固统治为目的的妥协而不是主动在文化上的融入。比汉人还要排斥外来的文化这种情况本来就有悖于中华文化的宽容开放性的,因为中华文化讲的是开放,为我所用,以前较保守的宋明也都在开放性上没有问题,至少没有人种等级跟种族通婚上的限制政策,对外来文化也不是一概排斥的态度。至于儒孝礼法那些形式东西,发展到那个时候其中糟粕居多,感觉上他们是捡了糟粕丢了精华,虽然确实对其统治有利,但在文化上近似于自杀了。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这个就是所谓的形我者死,神我者生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