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清朝前期的财赋手段 -- 任爱杰

共:💬31 🌺1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谢谢
家园 一些回应

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黄宗智称这种情况是“内卷化”,也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导致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率降低。目前国内控制人口的政策可能也有这种考量。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不同意这种提法。近年来的区域研究也显示出两湖、江浙、西南、岭南等地在1850年到1930年间仍然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巨幅经济破坏之后,各地在1870年后重新开始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所以可能要分清几个问题,就是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经历是不是同步的、同质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另外,地方经济增长、商业发展和政府财政是不是同一回事。任兄对“永不加赋”的精彩论述对我们启发很大。

至於“封建社会停滞说”的来源,首先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一说在1950-70年间是不少国内史学论著的理论基石,原因自然是政治性的。其次,韦伯、魏特夫等学者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东方专制主义”也受到后来一些人的追随。这些理论在在反映了一种“欧洲中心观”的历史观,也就是认为西欧的历史经验是标准的、是正确的,其它所有非西方社会的经验都是异常的。两者的区别就是欧洲领先、他人落后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全盘西化”。当然,这里的“全盘西化”不只是全盘欧美资本主义化,当时一段时间的紧随苏联也是“欧洲化”的一种体现。

大家之所以觉得“封建社会停滞说”合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范文澜《中国通史》为基础的教材、影视作品、民间文学、以及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对“旧社会”批判的影响。这种看法有没有史料支持呢?个人认为是完全没有。

大家都有一个误解,就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所以我们已经对中国历史认识的比较清楚了。其实恰恰相反,当今的中国史研究完全是建筑在西方史学基础、史学方法之上的一门新学科。其实质是用西方历史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整个学科诞生还不到一百年。减去中间的历次政治运动,真正的时间就更短了。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至今的史料浩如烟海,除了北京一档馆的几千万份档案以外,还有近万种方志,几万种族谱,以及墓誌铭、文集、日记、诗词、传奇、笔记、考古发现、西方各国的有关档案。历史学家只对里面的一部分进行了研究。而这些研究又大部分是1978年以后作的。由此可见1978年以前的历史研究是多么的有限。

楼下任兄说的很好,其实人类历史上只有西欧实现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与其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不如问为何西欧会“异常的”实现。近些年来的全球史学者提出种种看法,大致包括西方对美洲(或者全球)的殖民,英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持续的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这方面的书国内翻译了不少,您可以看看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彭慕兰的《大分流》,如果在国外,可以借阅一下C. A. Bayly的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1780-1914 (Blackwell, 20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