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气话】胡温能力很有限 -- 同人于野

共:💬375 🌺910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且去读书吧先生,您偏执了

现在的中国几大油田、钢铁、重工,从何而来?天上掉馅饼?

您是想用毛爷爷时代的三十年发展,跟改革后的三十年比比么?那您随便挑一个领域好了。

从医疗(平均寿命)、教育、城乡居民人口、收入、国家gdp、到军队建设等等任何方面都可以比

为什么国家谈了快20年了吧?振兴东北、开发大西部,结果呢?效果?我看是有目共睹把。

您可千万别以为把您丢到大西北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振兴大西北”。要不您又是新一代伤痕文学作者

管理?老毛为首的共产党从几千几万人,最终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不靠管理靠什么?

军事跟经济如果是一码事,就算您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

最后,请毛爷爷亲自刮您一下面皮

毛主席于1958年2月18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曰:

  

  “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过去这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实际上是无权参与设计。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作强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

  这说明陈云当时的经济权力是比较独立的,各项计划操作也与毛泽东关系不大,以至于只是形式上尊重毛泽东的领导权。毛泽东这个阶段主要是全面领导,经济上干涉得很少。我怀疑陈云、周恩来等人私下认为毛泽东对具体经济不在行,干脆架空了事。

  

  毛泽东对这种与他无关的经济建设领导局面很不满,从1957年“反反冒进”开始,主动插手具体经济政策。

  

  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的“反冒进”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应该说是正确的。毛泽东对此有意见,批示是“不看了”,暗含不满。一年多以后,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反冒进”,经过几年的发展,就此酿成大祸。

  

  1958年1月17日,当毛泽东约“管经济”的李富春、李先念和薄一波三人谈话时,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打开天窗说亮话,说“批评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

  

  就在前面提到的1958年2月18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陈云不得不就“反冒进”作了检查。毛泽东的话放得很重,他明显要插手具体经济政策,由于他的权威,别人只能配合。

  

  因为对具体经济不懂,他第一次出手就是一个荒唐的“1962年3000万吨钢计划”。由于1957年只有535万吨钢,这是个无可辩解的外行目标。因为1962年要3000万吨,1958年怎么也得增长多些,就定了个1070万吨的翻倍目标。具体执行的人为大炼钢铁使出各种荒唐招数,只完成800万吨,又胡搞出200多万吨不能使用的废钢,人民日报就此吹说已经完成。

  

  1958年底毛泽东看到1958年计划“完成了”,进一步显出对经济完全外行,他要求1959年就完成3000万吨钢!这一下搞具体经济工作的人终于受不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陈云都明确表示完成不了,毛泽东这时也意识到这个指标太过分了,讨价还价之后,降到了1800万吨。实际上这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因为1958年的1100万吨本来就是非常虚的。中央全会的公报如下,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大跃进”目标。

  

  “钢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1100万吨左右增加到1800万吨左右,煤炭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二亿七千万吨左右增加到三亿八千万吨左右,粮食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7500亿斤左右增加到105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6700万担左右,增加到1亿担左右。”

  

  经过陈云的劝说,毛泽东终于冷静下来一段时间,1959年5月23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上宣布了最新的调整目标:1300万吨。最后,1959年钢产量的公布数字是1387万吨,掺了很多水份后勉强算是完成了。

  

  这是毛泽东不懂具体经济的最好证明,拼死都只能完成1300万,他却要搞到3000万去!陈云就估算得非常准,确实只能完成1300万。

节选自陈经,“中国的官办经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