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真纳闷,这几个字改的原因是什么呢? -- 隔路山贼

共:💬48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所谓的传统习惯其实是在变化的,

准确的说,大陆也不是在“创造”,所有的字形都是原来就有的,而大陆、台湾、香港的相关规范(也就是字表)应该是在二战以后才出台的。康熙也字典中的字也并非是清时的规范,清时的标准字形是楷书的馆阁体……

《康熙字典》固然重要,但那已经是文物了,现在十几亿人口,其中千分之一都不一定看过这个文物。《康熙字典》之前的东西呢?更没人看了。说历史,历史在变化,说印刷的字体一千年没有变化,这不可能;这个变化必然是连续的,说为庆祝共和国成立“创造”了一种新字形,更不可能的。宋体本身在一千多年中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出现的字形也非常丰富。

最后说一下这个新字表其实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只能做为行业规范使用。而这个字表其实没能够解决多少问题。比如取名字,假如依旧没有法律效力的话,依旧只能按《语言法》精神来解决赵C问题,(干脆指望“刁民”少一点好了);而另一个问题是,同义/同源/同音(“或”的关系),不同字形(这个很搞的,什么同字异形,同词异字,还有现代版的两岸三地书不同文)。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信息化时代的汉字处理。单纯的限制用字的数量或者字表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是在回避这个问题,比如说镝、熵这些科技用字,以后就再也不能造字了吗?万一又发现了新元素、新概念怎么办?也使用字表中的字才行?专家们要想不挨骂,真的要做的是这些事。而不是在故纸堆中寻找调整字形的证据。那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新时代里文字系统还是这个样子,无法适应信息化需求,我们几十年之后要讨论的就是该不该废除汉字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