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稳定高于一切(8月24日晨评) -- 范适安

共:💬25 🌺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稳定高于一切(8月24日晨评)

大家早上好,我们简单理理思路。

任何微观分析都离不开对宏观经济的清晰认知,毫无疑问,就全球来看,目前整体经济正处于复苏之中,尽管就国家层面来说,复苏程度有所差异,各国的经济结构也有所不同。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如何调整好经济结构,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外围来看,欧美经济都趋于稳定,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尤其是关键的就业率指标,美国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就业率指标相对于经济复苏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经济状况恶劣的情况下,出于瘦身需要,先是失业率趋于扩大,企业成本趋于下降,企业指标趋于改善,等到经济稳定一段时间,企业用工需求才会回升——这是我所理解的就业率指标之所以滞后于其他经济指标的原因。从中国南方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前期有报道,加工业也有一个从用工过剩到现在的供不应求的过程,这主要和企业订单有直接联系,不过大家似乎对用工的稳定性都还心里没底,不知道能否持续下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前期所谈论的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小,因为就政府、市场和外围三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中国经济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的要求都是要确保稳定的局面,这可能将贯穿整个下半年,也可以说是下半年经济格局的主基调——我们既对上半年危机下的积极拉动的强劲程度无所奢求;又对所谓二次探底的恐惧不报担忧。如果外围好转的预期能够让中国在时间上争取顺利完成结构上的调整,那么对明年,甚至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我们没有理由不满怀信心——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也会伴随着阵痛。

一个稳定的局面,是时下中国经济乃至政治都不可或缺的过程。

对于中国的未来机遇,我们需要把握两个大的主线:一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至少还有十年的路好走;二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大的主线,这也至少需要十年的改善过程。在这两个大的框架下,我想会孕育着许多的投资机遇。

再来谈谈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也有一个大的主线,就是三大主粮绝不能出问题。而在粮食生产上,夏粮占全年的30%,而秋粮占到70%,所以国内对于前段时间东北的干旱是非常紧张的。因为秋粮是全年粮食丰收与否的关键。从节气上看,秋粮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玉米目前正处于乳熟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候的干旱威胁则是致命的,所谓“掐脖子旱”就是指的这个时期的干旱,如果哪一片玉米绝收了,就是实实在在的减产,是不可恢复的。去年中国玉米的产量是1.56亿吨,今年本来对玉米产量的预期是1.62亿吨,但经过这次干旱,减产应该成为定局,但因为玉米面积太大,目前还无法作出准确评估,不过现在看,能否达到去年的产量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玉米的70%是用于饲料,因而玉米的价格对油料的影响很大,如果玉米因为减产而价格上涨,那么必然会增加养殖成本,进而传导给下游养殖企业,对豆粕的影响也会很大。

对于大豆市场,我们的结论是,无论早霜是否会出现,大豆最终都会上涨,无非是时间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我们通过对近十年来大豆市场的全局的清楚认识而得出的结论。可以说,四大粮商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压榨业产能的70%以上,这相当于抓住了蛇的七寸,因为无论是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有利于他们控制中国的大豆产业链。价格下跌倒逼生产,会更进一步提高cbot的定价能力;价格上涨则打击养殖,有利于国际粮商对养殖下游的渗透和控制。不到十年,可以说中国大豆产业的份额已经消失殆尽,基本上已经无力回天了。油脂油料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现在的被动局面已是一个死局,很难逆转。

一部近十年的大豆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命脉的教科书,也是一部全球农业竞争的警示录。我们只能希望大豆的产业困局不要在其他事关国计民生的品种上再次上演。

由于干旱,政府为了抓住粮食,稳定生产,今年的收购政策比去年可能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可以想象,今年的秋天对农产品市场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秋天。

我们年初就给今年的大豆市场定过基调,上半年将呈季节性波动,下半年将有一轮大的上涨行情出现。目前我们在3500-3600点价值线一带布仓,等待条件逐渐成熟。策略上,我希望大家不要冒进,要按计划,守纪律。在时空两个方面都要有所准备。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